01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讲课PPT.ppt_第1页
01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讲课PPT.ppt_第2页
01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讲课PPT.ppt_第3页
01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讲课PPT.ppt_第4页
01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讲课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窟艺术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 请大家仔细地听 我们将找到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石窟艺术 是一种包括建筑 雕塑 壁画等的佛教艺术 敦煌简介 敦煌位于亚洲中部 中国甘肃省敦煌 东经93度 北纬40度 北临蒙古高原 西接塔克拉玛干沙漠 南邻青藏高原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 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 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上 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 以 敦煌石窟 敦煌壁画 闻名天下 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 阳关的所在地 莫高窟简介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前临宕泉河 面向东 南北长1680米 高50米 洞窟分布高低错落 鳞次栉比 上下最多有五层 形如蜂房鸽舍 壮观异常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好 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 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东方卢浮宫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历经十六国 北朝 隋 唐 五代 西夏 元等历代的兴建 形成巨大的规模 现有洞窟492个 壁画4 5万平方米 泥质彩塑2415尊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千佛洞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是敦煌郡内诸石窟的总称 包括敦煌莫高窟 西千佛洞 安西榆林窟 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 248窟是西域中心柱与中原殿堂建筑相结合的新形式 具有敦煌本土特色 是莫高窟的洞窟 莫高窟属于玉门系砾石 不适合雕刻 故大多为泥塑 现存者包括圆雕 浮雕 影塑 大小3000余身 壁画内容丰富 表现佛 菩萨及天神像 佛本生故事 佛传故事 神话题材 经变故事 供养人 佛教史迹故事 装饰图案和建筑图等 敦煌莫高窟的四个时期 北朝 公元386 581年 隋唐 公元581 906年 五代和宋 公元907 1279年 西夏和元 公元1038 1368年 莫高窟被盗事项 北朝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 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 第272窟 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 窟形主要是禅窟 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 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 壁画内容有佛像 佛经故事 神怪 供养人等 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 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 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 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 塑像人物体态健硕 神情端庄宁静 风格朴实厚重 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 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 色调热烈浓重 线条纯朴浑厚 人物形象挺拔 有西域佛教的特色 西魏以后 底色多为白色 色调趋于雅致 风格洒脱 具有中原的风貌 典型洞窟有第249窟 第259窟 第285窟 第428窟等 如第243石窟北魏时代的释家牟尼塑像 巍然端坐 身上斜披印度袈裟 头顶扎扁圆形发髻 保留着犍陀罗样式 佛传故事之出游四门伎乐图莫高窟第275窟南壁 佛传故事之出游四门见老人莫高窟第275窟南壁 画面为汉晋传统形式的横卷连环画 人物和景物作不分远近的平列构图 人物的形象 服饰 晕染则明显受西域艺术的影响 风格古朴雄浑 交脚弥勒佛像莫高窟第275窟西壁 九色鹿本生故事画莫高窟第257窟北魏 供养菩萨 北魏壁画敦煌248窟窟顶人字披东披纵150厘米 254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北魏 254窟萨垂太子舍身饲虎北魏 俄罗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藏莫高窟壁画伎乐天 千佛 北魏386 534 出自第263窟 第243石窟北魏时代的释家牟尼塑像 莫高窟第428窟苦修像 北魏 386 534 249窟狩猎图西魏 288窟洞窟内景西魏 莫高窟第285窟一角 西魏 535 556 隋唐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 现存洞窟有300多个 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 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 佛坛窟 四壁三龛窟 大像窟等形式 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 塑像都为圆塑 造型浓丽丰满 风格更加中原化 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 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 隋代主要是一佛 二弟子 二菩萨或四菩萨 唐代主要是一佛 二弟子 二菩萨和二天王 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 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 场面宏伟 色彩瑰丽 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 如中唐时期制作的第79窟胁侍菩萨像中的样式 上身裸露 作半跪坐式 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 是唐代平民的发式 脸庞 肢体的肌肉圆润 施以粉彩 肤色白净 表情随和温存 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痔 却仿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像生活中的真人 还有在第159窟中 也是胁侍菩萨 一位上身赤裸 斜结璎珞 右手抬起 左手下垂 头微向右倾 上身有些左倾 胯部又向右突 动作协调 既保持平衡 又显露出女性化的优美身段 另外一位菩萨全身著衣 内外几层表现清楚 把身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 衣褶线条流利 色彩艳丽绚烂 配置协调 身材修长 比例恰当 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 活像 莫高窟第303窟中心塔柱 隋 581 618 莫高窟第412窟飞天 隋 581 618 敦煌329窟中唐飞天 反弹琵琶中唐 此图见于莫高窟112窟的 伎乐图 为该窟 西方净土变 的一部分 表现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 落落大方 手持琵琶 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 天衣裙裾如游龙惊凤 摇曳生姿 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 别饶清韵 突然 她一举足一顿地 一个出胯旋身使出了 反弹琵琶 的绝技 于是 整个天国为之惊羡不已 时间也不再流逝 普贤菩萨像唐代 8世纪末 9世纪初 伎乐图 中唐 莫高窟第220窟阿弥陀经变 唐 618 907 217窟西方净士变一角盛唐 45窟胡商遇盗盛唐 西王母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北坡 245窟团龙藻井回鹘 各国王子图 唐佚名壁画尺寸不详甘肃敦煌莫高窟65窟此窟以建筑 塑像和壁画三位一体来综合表现佛祖涅时的情景 长方型的穹顶窟中 灵台上塑涅佛像 周围则画满悼念的僧众和各国王子 各国王子在佛祖涅后痛不欲生的表情刻画得很是逼真写实 画面充盈着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 而且 画家对各种服装的描绘也很见功力 23窟雨中耕作盛唐 各国供养人 唐佚名壁画纵95厘米横80厘米甘肃敦煌莫高窟103窟此图是 维摩诘图 的一部分 描述维摩诘与文殊师利辩法之时 各国供养人皆往探视 恭敬礼佛的神情 供养人中有 昆仑奴 婆罗门 西域胡人等 他们戴不同的帽子 着式样色泽各异的服饰 画家用细腻的画风 将浓郁的生活气息尽现画面 敦煌莫高窟159窟 普贤变 乐队佚名中唐甘肃敦煌莫高窟159窟 於闐公主李氏供養像張大千臨摹作品 釋迦說法 莫高窟第250窟張大千臨摹作品 莫高窟第328窟菩萨 唐 618 907 莫高窟第328窟释迦牟尼像 唐 618 907 迦叶 菩萨 天王第322窟正龛北 唐 618 907 莫高窟第45窟西壁佛龛 唐 618 907 敦煌194窟天王塑像 唐 194窟孔武有力的力士像 敦煌194窟天王塑像 菩萨立像温静端庄 肌肉丰腴 仪容俊美 比例适度 衣纹处理舒展自然 敷彩艳丽和谐 敦煌194窟菩萨立像 49窟阿难像犹如生活中眉清目秀的青年 形象的生活化使人能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气息 菩萨第45窟 供养菩萨 第384窟 敦煌菩萨45窟西壁龛内南侧 思惟菩萨半跏像257窟 莫高窟159窟菩萨 弟子 中唐 五代和宋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 多为改建 重绘的前朝窟室 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 从晚唐到五代 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 为莫高窟出资甚多 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 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 但愈到后期 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 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 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 其中第61窟的地图 五台山图 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 高5米 长13 5米 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 城池寺院 亭台楼阁等 堪称恢宏壮观 35窟天王 菩萨五代 61窟女供养人像五代 莫高窟第61窟主室东壁女供养人 五代 907 960 宋 960 1279 莫高窟第146窟 服饰图 五代 907 960 莫高窟第98窟于阗国王供养像 五代 907 960 父母恩重经变图北宋淳化二年 991 铭 莫高窟第55窟力士 北宋 960 1127 西夏和元代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 西夏修窟77个 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 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 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 可能与回鹘人有关 而到了西夏晚期 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 元代洞窟只有8个 全部是新开凿的 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 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 典型洞窟有第3窟 第61窟和第465窟等 西夏王妃供养图 金佚名壁画尺寸不详甘肃敦煌莫高窟409窟图画法脱胎于吴道子 将 莼菜条 变化为兰叶描与马蝗苗 线条飞动流利而细秀潇洒 而且勾 皴 点 染并用 浓 淡 干 湿相间 笔墨融和又多变化 西夏时 党项族统治者与回鹘人同信佛教 交往频繁 这副壁画中所绘的两个回鹘贵族妇女 体态丰韵 头顶高冠 手持瑞花 有唐朝风韵 回鹘王子供养像 金佚名壁画尺寸不详甘肃敦煌莫高窟409窟画上字迹模糊 很难断定其身份 但从服饰具有典型的回鹘风格来推断 此为回鹘王子供养像 画面线条虽多已退蚀剥落 其色彩仍清晰耀目 尤其白描衣纹线条流畅遒劲 飘举飞动 水平极高 3窟婆薮仙元 莫高窟第61窟甬道比丘尼 元 1206 1368 莫高窟第465窟欢喜金刚 元 1206 1368 莫高窟被盗事项 光绪二十六年 公元1900年 道士王圆箓发现 藏经洞 洞内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 文书 帛画 刺绣 铜像等六万多件 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 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 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 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 大部分运至北京 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 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 并进行洞窟测绘 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 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并搬走一尊菩萨像 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 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 发表自己见解 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