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东西方的先哲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东西方的先哲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东西方的先哲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东西方的先哲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4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东西方的先哲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东西方的先哲考 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课 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政治思想: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2孔子的教育思想(1)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人”、“成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诗书礼乐,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3孔子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中国封建社会所有朝代和君主几乎都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古代文化:“六经”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2)对世界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关键点拨“仁”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其“德治”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二、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1思想观点(1)哲学思想理念论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前者真实、完美而永恒,后者虚假、残缺而变幻。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人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2)政治思想理想国认为理想国家应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的人构成,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的统治者应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3)教育贡献柏拉图学园在阿卡德米建立学园,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学术空气轻松。2主要评价(1)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人们的尊敬,是研究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史无法回避的人物。(2)虽然人们对柏拉图的思想存在争议,但他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影响,是大家公认的。三、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学园的头脑(1)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现实的幸福。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2)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2博学家: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领域成就哲学客观世界真实存在,并决定人类的认识;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著形而上学政治学法治优于人治生物学动植物分类物理学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逻辑学三段论教育学创立学园,著书立说,创造宽松学术环境伦理学“中庸之道”3.教师生涯(1)兴建吕克昂学园,在此讲学著书。他喜欢在学园的林阴道上边散步边讲学,人称他为“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2)提出“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4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他在逻辑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中庸之道”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东西方的先哲们对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与合格的君主不约而同的描述1孔子和柏拉图的理想社会及所针对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孔子针对春秋后期奴隶社会统治秩序遭到破坏的现状,提出了恢复周礼、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理想社会。柏拉图针对雅典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了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各守其位的理想社会。2孔子和柏拉图对统治者的不同要求及其对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1)要求:孔子从道德层面出发,要求统治者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遵循礼数,推行仁政;柏拉图从知识层面出发,要求统治者拥有智慧,掌握知识。(2)借鉴:提高执政者的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执政能力;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而不能依靠“人治”等。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不同点相同点所处时代政治思想思想核心(1)政治形势:都是社会秩序不安定;(2)主张:提倡以德治国,维护等级秩序;(3)文化教育:创立思想,创办学校;(4)历史影响:在东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柏拉图古希腊奴隶制盛行之际开创理想国“理念”重理性孔子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恢复周礼旧制“仁”重伦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1哲学思想:(1)柏拉图: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2)亚里士多德: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质料组成。2政治主张:(1)柏拉图: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以法治国;(2)亚里士多德:法治优于人治。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2不同:(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2)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认为“过犹不及”。(3)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11988年,“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士多德材料四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前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问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4)根据材料四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材料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2)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答案课时训练1. (1)政治观点: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 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2)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3)人品特点: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两人都提出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