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二历史3月质检(含解析)(1).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二历史3月质检(含解析)(1).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二历史3月质检(含解析)(1).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二历史3月质检(含解析)(1).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二历史3月质检(含解析)(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3月质量检测历史一、选择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秦灭六国后,奏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答案】c考点: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结合所学知识,皇帝之称是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a项说法错误;b、d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2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考点:西周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3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答案】c考点:选官制度。从a项中“中正”“评定”字样判定其为九品中正制,该制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b项中“摧毁门阀”“策试”“及第”等字样判定其为科举制,该制度自隋朝开始实行;由c项中“孝廉之举”字样即可判定其为察举制,该制度盛行于西汉;由d项中“八股形式”即可判定其为八股取士,其流行于明清。故本题答案为c。4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答案】b考点:君主专制的强化。题干诗中反映的是明朝官员上早朝的现象。a项可以从题干中的体现,但不符合“根本上”的要求,是表面,故排除;由题干中的“尚嫌迟”说明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b项正确;c项未从题干中反映;d项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但也不符合“根本”之要求。5 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地级巢湖市被撤销,原辖含山、和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这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又一次重大调整。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废分封行郡县,导致其孤立而亡 b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实现长治久安 c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d明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的行政制度。a秦朝亡于暴政而非制度;b西汉的王国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c元朝的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但受中央节制;前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明朝在地方上设立三司,分别直属中央不同的部门,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d项正确。6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答案】b考点:明朝创立内阁。分析选项,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与材料“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不符,排除a。明朝时期拥有最高决策权和行政权的还是皇帝,所以排除c、d。但皇帝需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所以正确选项为b。7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答案】c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依据材料中“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要实行避讳制度。可以看出此制度是在强化尊卑等级。故选c。a、b两项说法片面,不能全面反映此制度的目的;d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材料中的“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可以看出,不论是汉代还是唐代的选官制度都促进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故此题应选c项9“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答案】c考点: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由题目中的设问“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即可排除与此无关的a、d两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周亚夫得嗣爵,封为条侯”“周亚夫因治军严谨有方迁中尉平七国之乱迁为丞相”可知周亚夫虽以贵族血统成为侯爵,但其之所以先后被授予中尉和丞相之职,是因为其杰出的才能。故本题应选c项;b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周亚夫得嗣爵,封为条侯”,故排除。10下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熟拟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票拟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a拟票者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 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 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唐代由中书省拟定皇帝诏书,此种拟稿叫做熟拟;票拟是内阁大学生批阅各地奏章的建议。不管是熟拟还是票拟,最后都需要皇帝的批示、裁决才能执行,可见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故选d。11.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答案】b考点:明朝内阁制度。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12“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 “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分析题干,由“大恶棍”“流氓”等字眼可知,外国政府经常庇护其在中国犯罪的人,而联系所学史实,使外国政府拥有这项庇护权的是领事裁判权,此项权力规定: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中国法律,由外国政府根据其本国法律惩办。实际是为其庇护本国国民提供了法律依据,答案为c。13“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文中的“革命”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十月革命【答案】a考点:太平天国运动。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是1853年。马克思正确地指出了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故答案选择a项。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义和团运动是在18981900发生的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从时间上判断b、c、d项不正确。14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答案】a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一点中也就是民族意识,第二点也就是民主意识,这体现了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只有a项符合。c项只说了民族方面;bd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15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关键要抓住时间信息“1924年”。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始,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的一面相吻合,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运动的作用和进步意义。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11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排除c项;当时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16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实际是限制官员扶植当地势力,建立自己的势力体系,导致腐败1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a不对,九品中正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c不对,行省制 是在元朝时期;d不对,内阁制是在明朝时期;秦汉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因此选b18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批判神权统治b鼓吹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答案】d考点:法国启蒙思想家。本题实际上是问启蒙运动的不同点即特点,abc都不对,属于启蒙思想家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家的相同点。结合题干“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可知是启蒙运动中的“社会契约”思想,体现了民主的要求。19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答案】b考点:黄宗羲的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民主性”是指反对君主专制,强调人民主权,所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最符合上述民主性特征,故答案选b,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但未明确提出推翻君主专制的主张,c项是对“重农抑商”思想的巨大颠覆,d项主要强调思想解放。20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他是()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梭伦 d柏拉图【答案】a考点:苏格拉底的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的含义说明了只有认识清楚自己才能可能克服和战胜自己的弱点,进而才可能影响或控制别人,即材料强调了“认识你自己”的重要性,词句名言出自苏格拉底,故答案选a,bc d三人与上述名言无关。21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a.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 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答案】d考点:启蒙运动影响。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主要表现在政治层面,强调理性,主要就是反对封建的专制统治,因此启蒙思想家是为了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故d为正确答案。宗教改革为了摆脱教会和教皇的控制,a排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b排除。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也清除了自然科学发展的障碍,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目的。22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科学技术的发展【答案】d考点:第三产业兴起。材料表明:传统的农业(即第一产业)和制造业(即第二产业)人数下降,而服务、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即第三产业)快速增加。产业结构变动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选d。23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宗教改革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光荣革命【答案】b考点:文艺复兴。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这里的“雅典”代表着人文主义思想,“耶路撒冷”代表着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材料的含义是人文主义战胜了宗教神学观。故选b。a项并未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c项是启蒙运动,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d项是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也没有借助古希腊的文化。因此acd三项均错误。24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当时我国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答案】b考点:明清进步思潮。本题主要是考察对中国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理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摆脱儒学范畴,是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但并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故选b。a项错误,出现早起启蒙思想的根源不是知识分子力量是否强大;cd项并非根本原因,都未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25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从题意来看,外国的一切船只进来都得重新批准,属于外交政策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容,不属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排除d项。“另起炉灶”是指否认中国政府时期的外交关系,“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均与时间不符,排除。2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考点:万隆会议。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 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 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 a 项。b项是在1953年提出;cd项是在建国初期提出,均可排除。27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a b c d【答案】d考点:建国后的重大外交活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废除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不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成就的证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取得重要外交成就的体现,符合题意,答案选d。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29.“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答案】d考点:注意题干上的规定“根本保证”,从“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 之前” “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这是1999 年 12 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故选d。a项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c项是d项的表现;b项是海峡两岸的共识。30.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访问美国a b c d【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努力的结果,排除;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8年签署建交公报,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扫除台湾问题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1979年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此时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已经达成共识,排除。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王制 材料二 康有为“托古改制”,把作为变法理论依据的进化论,与古老的公羊三世说揉合在一起,把改制的核心内容君主立宪,与传统的民本主义食二为一。他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引伸民权思想的“大义”。 刘向平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演化及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4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思想的内容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6分)(3)综合材料分析,上述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答案】(1)民本(或君舟民水);君主要施“仁爱”。(2分)(2)内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2分)特点:“托古改制”,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思想相结合。(2分)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推动了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2分)(3)贯穿民本思想;不断继承发展。(2分) 考点:我国民主思想的发展。(1)从材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和“平政爱民”等字样可以找到答案。(2)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为,主张君主立宪制,从材料可以很明显的找出其特点是“托古改制”,把维新变法同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启蒙了人们的思想。(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我国民主思想得到一步一步的发展。32(14分)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材料二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人物思想主张伏尔泰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2分),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2分)(2)根据图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2分)指出它们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手段的相似之处(2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6分)【答案】(1)内涵拓展:(从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到)关注人的美德,注重改善人的心灵;重视对人的教育。(2分)目的:培养公民的道德价值观,拯救城邦(克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2分),(2)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思想:人文主义。(2分)手段: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2分)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弱小;旧的势力(封建教会、封建专制君主势力)强大。(4分)(3)相同点:都反对专制,都主张民主和法制;都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潮流:民主主义潮流(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科学与理性主义潮流。(2分)考点:人文主义的发展。第(1)问实际回答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观点和影响,要注意根据材料回答“内涵拓展”,根据所学回答“目的”。第(2)问,图中的两幅美术作品充分展现人性的美,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披着宗教的外衣,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目的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