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_的变化。(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s波横波较慢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_而变化p波纵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2)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代码名称波速s波p波c莫霍界面传播速度都_d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_2.三个圈层圈层位置圈层名称c以上部分_c、d之间部分_d以内部分(e和f)_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_和_(软流层以上)。特别提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地壳薄。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_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但不规则的圈层。3生物圈(1)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_。(2)范围:占有_的底部、_的全部和_的上部。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圈层名称不连续界面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方法技巧: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很容易混淆,具体差别如下表所示。厚度范围联系地壳平均17千米地表至莫霍界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石圈平均8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对应演练1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三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相互关系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对应演练2下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a2个 b3个c4个 d5个(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地球内外圈层的识别技巧【典例】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a为地壳b为岩石圈c为软流层d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思维过程:答案:(1)c(2)b方法技巧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从“顺序”“数据”两个方面入手(1)“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三层”即由两个界面分成的三个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2)“掌握数据”: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上题中的33千米为莫霍界面,2 900千米为古登堡界面,12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5055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第12题。1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来()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第34题。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 b横波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4该地可能位于()a(40n,116e) b(30n,90e)c南极点 d(0,180)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第56题。 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圈层 b圈层c圈层 d圈层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7读“地球的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填出下列内容。a地壳 b水圈c大气圈 d生物圈(2)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大圈层尽管组成物质、分布空间不同,但它们都是以_为共同球心的圈层。(3)2009年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甲型流感,主要在_圈传播。印度洋地震发生在_圈,由此引发的海啸主要发生在_圈。(4)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参考答案基础梳理整合一、1.传播速度(1)性质(2)明显增加下降2地壳地幔地核3地壳上地幔顶部二、1.气体和悬浮物2连续3(1)生存环境(2)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核心归纳探究【对应演练1】 答案:(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c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4)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对应演练2】 答案:(1)c(2)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有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第(2)题,地球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并非都来自于太阳辐射,如火山爆发,但圈层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其他圈层并非如此。演练巩固提升12.1.d2.b解析:在不同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且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根据地下2 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从而会引起地震波波速的异常变化。34.3.b4.d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波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它表示的应为横波。第4题,该地的横波在地下5千米处波速突然加快,说明该地的地壳较薄,厚度仅有5千米左右,故该地可能位于海洋;题中四地只有d地位于海洋(太平洋)。56.5.b6.c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可知,圈层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圈层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