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邹城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邹城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和第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刊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2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家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素”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传统的影响 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儒家思想的流传3在我国古代,“社稷,我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4北宋真宗时斯,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存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此材料可以说明 a君主从此失去对财政权的控制 b相权从此不再受到限制c沆的做法利于北宋政权稳定 d地方割据问题彻底解决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b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c雅典民主政治利弊之研究d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6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7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开始走上坦途;世袭制被彻底废除 b罗马开始颁行第一部成文法;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c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郡国并行制度尚存 d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8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含义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10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其中“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的评价最适用于 a义和团运动 b维新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新文化运动11有人说: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2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13旨在“打下按西方模式建立一个近代国家的基础”,逐步形成既有近代资本主义的共同特征,又有本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结构,为其国家起飞奠定了基础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明治维新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14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主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 b王位继承制存在缺陷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16i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地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刊文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影响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紧追问题是 a人口基数过大 b经济模式单一 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18某同学运用以下素材撰写历史小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国两制”。 据此判断,最适合这位同学小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a中国走向世界 b改革开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 d伟大的历史转折19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 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这主要针对a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d日本迈向政治大国20有一记录新中国外交历程的12集纪念光盘,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集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中美关系特点的标题是a“一往情深”、“患难与共”、“情深意长”b“分道扬镳”、“冤家路窄”、“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风云突变”、“重归于好” d“若即若离”、“冰释雪融”、“锦上添花”21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d参加日内瓦会议22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为此“人们,采取的“维护”措施不包括a联合国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北美自由贸易区24罗斯福在1933年3月4日就职时,这个绝望的国家给予了罗斯福一个独裁者的权力。 这里的“独裁者”,要按它在罗马共和国宪法中的本意来解释,是指为了帮助国家渡过灾难性的危机而被赋予临时性的绝对权力的人。罗斯福“独裁”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有效根除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危险和隐患b突出了政府的地位,危害了三权分立的体制c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提高了经济的活力,刺激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5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1973年指出:“(世界)在经济方面,至少已出现5个主要集团。从政治上看,更多的势力中心已经出现”这说明a两极格局瓦解了 b多极化趋势出现c多极化趋势加强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26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c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27苏联已解体多年,俄罗斯人民对十月革命的积极评价却越来越多,相当多俄罗斯人怀念十月革命,甚至向往能恢复苏联时代。2009年11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举行了纪念十月革命92周年的群众游行。以历史的眼光看,俄罗斯人怀念十月革命的最大理由是a它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b它的成功证明了列宁主义的正确性c它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一条新道路 d它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28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a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c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 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29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30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包括3小题,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联邦制发明者们的理想设计,美国联邦制是由若干个具有自治能力的政治实体(即州)在共同认可的政治框架下结合组成的一个政治实体。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的权威和权力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联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实施,并在不损害联邦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原有的政治和经济自治权,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的权力均来源于同一人民,两级政府同时管辖同一国土和人民;但两级政府的权力通过联邦宪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受宪法的保护两级政府不仅相互制约,也受到各自内部分权机制的制约,没有一级政府可以轻易侵犯人民的权利。这种体制被联邦制的策划者之一个麦迪逊称为是时美国人民权利的双重保护机制。王希文美国历史评论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i8世纪时代如法人孟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整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巩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三 1924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政治构架设计如右示意图-孙中山选集(下)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4分)(答出2个特点即可) (2)材料二反映出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看法是什么?(1分)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看法的?(4分)(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孙中山的政治构架设计。(6分)32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一年,列宁说:“日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1分)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2分) 材料: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2)材料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3分)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的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1分)为什么?(3分)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