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课件3.ppt_第1页
法制史课件3.ppt_第2页
法制史课件3.ppt_第3页
法制史课件3.ppt_第4页
法制史课件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制史之三 主讲人 邓河 第17讲宋代强化集权的法律思想及立法活动 主讲人 邓河 一 宋代的社会及其法律思想 1 宋代社会的特点1 工商业繁荣 科学技术发达 文化艺术丰富2 阶级关系紧张 民族冲突不断 冗官冗费冗兵3 儒家 道家 佛家思想的融合 理学的产生 一 宋代的社会及其法律思想 2 宋代强干弱枝的法律思想1 强干弱枝 强化中央集权与皇权2 上下相维 轻重相制3 崇文抑武 实行文官治国4 轻典治吏 重典治盗贼5 义利并重 理财通商惠工 二 宋刑统的修订与编敕编例的发展 1 宋刑统及其特点1 首创刊版印发2 确立以刑为主 附以敕 令 格 式的综合性法典3 分门别类编制4 删除了疏议 增添了敕和参详的内容 二 宋刑统的修订与编敕编例的发展 2 编敕及其发展1 编敕与编敕所2 编敕的发展律主敕辅 以敕补律律敕并行以敕破律 以敕代律3 条法事类以事为类 将敕 令 格 式汇编成册 二 宋刑统的修订与编敕编例的发展 3 编例1 编例始于北宋 南宋更为频繁2 编例的形式断例审判的成例指挥中央下达的命令 因袭成例3 意义随时损益 灵活实用 第18讲宋代法制的发展及辽金法制特点 主讲人 邓河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 1 施用酷刑的刑事法规1 折杖法的滥用本欲以轻代重 但实际以乱代序 以重代轻2 滥用刺配将刺配与徒刑 流刑结合 代替死刑 但严重泛滥3 重典治盗贼重法地 重法人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 2 内容丰富的民商立法1 保护土地私有与买卖的红契制度垦田即为永业土地买卖须加盖官府红印方有效2 有利于不动产买卖的典当制度严禁一物两典实行家长典卖亲族 四邻有优先权保护回赎权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与特征 3 形式多样的债法制度买卖契约绝卖 活卖 卖借贷契约负债 出举租赁契约土地租赁 房屋租赁 其他租赁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与特征 4 丰富多样的继承制度一般继承兄弟均分 女儿有份 守志寡妇可继承 养子有份户绝继承无儿 则依女 近亲 官府顺序遗嘱继承适用无承分人及无儿无女情况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与特征 3 强化税收与管理的经济法1 盐 茶 酒国家专卖制度国家专卖由官府发放专卖许可2 管理与税收结合的市舶条法管理出海贸易船只 人员货物管理入境贸易船只人员 货物征税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与特征 3 不断变化的赋役制度两税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4 金融法铜钱 铁钱限地使用交子 会子的使用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与特征 4 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的行政法1 皇帝集权 机构分权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2 中央设两府三司以代替宰相中书门下枢密两府盐铁 度支 户部三司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与特征 3 地方设四司以分事权帅司 经略安抚史 漕司 运转使 宪司 提刑按察使 仓司 提举常平使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与特征 2 科举与杂途并行的选官制度科举选拔举荐 恩荫3 按年资晋升的考核制度磨勘 三年一磨勘历纸 考勤制年资晋升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与特征 4 官职分离的差遣制度官领其禄 差管其事5 待遇优厚的退休制度七十致仕为祠禄官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与特征 5 完备而烦琐的司法审判制度1 中央多元重叠的司法机构大理寺 刑部 御史台 审刑院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2 地方行政与司法合一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与特征 3 烦琐的诉讼审判制度重视证据和现场勘验务限法 刑事时限逐级上诉的理雪制度 一 宋代法制的发展与特征 4 上下 内外相制约的监督制度录问制度复核制度翻异别勘5 皇帝亲审 严刑逼供制度 二 辽金两国法制及其特点 1 辽金两国的立法简况1 辽国的立法决狱法 重熙条制 咸雍重修条制2 金国立法皇统新制大定重修条制明昌律义 泰和律义 二 辽金两国法制及其特点 2 辽金两国法制的特点1 维护少数民族及贵族统治 体现民族压迫2 保留了若干民族习惯法3 参考了唐 宋的汉法4 法制实施的效果差 第19讲元代的多元社会与多元法制 主讲人 邓河 一 元代多元法律思想及其立法活动 1 元代的多元社会与多元法律思想的形成1 多元社会的特点多元的民族结构 蒙古族为尊多元的宗教流派 佛教为尊多元的文化特色 民俗混杂 一 元代多元法律思想及其立法活动 2 多元法律思想的内容 儒学与佛教并重 国家与人心并治 祖述变通 附会汉法暗用明不用 名废实不废 因俗而治 蒙汉异制 一 元代多元法律思想及其立法活动 2 元代的立法活动及其特点1 立法活动 成吉思汗时的大扎撒 条画五章 元世祖时的至元新格 元仁宗时的风宪宏纲 大元通制 元文宗时的经世大典 元英宗时的元典章 元顺帝时的至正条格 一 元代多元法律思想及其立法活动 2 立法特点 法律体系松散 法律形式主要为圣谕 条格 断例 以条格 断例暗用汉法 二 元代多元法制的特色 1 民族分治的行政体制与法规1 机构设置 中央设尚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 御史台 地方设路府州县 二 元代多元法制的特色 2 官员选任 各级官署长官及高官以蒙古 色目人充任 副职及低级官员以汉人 南人充任 二 元代多元法制的特色 2 保留民族风俗的民事经济法规1 所有权有关奴婢 牲畜法规较多2 契约行为不动产买卖 典卖须经过官府 二 元代多元法制的特色 3 婚姻制度各从本民族风俗法4 人身制度匠户归官府控制 无人身自由驱口视同牛马 钱物 二 元代多元法制的特色 3 体现民族特色的刑罚制度1 加重处罚的五刑制度 改五为七 徒刑加杖 以凌迟为常刑 恢复黥 劓肉刑 二 元代多元法制的特色 2 不同民族同罪异罚 蒙古 色目人优待 西僧享有优待 二 元代多元法制的特色 4 庞大而复杂的司法体系与制度1 中央司法机关重叠 不相统属大宗正府 刑部 御史台 宣政院2 地方上司法权利分散 政出多门 各省设行省 行枢密院 行御史台 路设达鲁花赤 军人诉讼设奥鲁官 僧尼诉讼设僧录司 二 元代多元法制的特色 3 诉讼制度的发展 代理制度出现 诉讼法独立成篇 广泛适用调解 具法律效力 二 元代多元法制的特色 5 元代法制的特色1 规定不同民族间的权利等差 政治特权 蒙古 色目人掌军政大权 司法特权蒙古 色目享有特权 宗教特权 西僧统领佛教 特别保护 二 元代多元法制的特色 2 维护蒙古族传统习惯法 奴隶制度 婚姻习俗 收继婚3 法制实施的多元化 半军事化 多元管辖 多头审判 第20讲明代重典治国法律思想及其立法活动 主讲人 邓河 一 重典治国法律思想的形成 1 重典治国法律思想形成的背景1 对元朝覆灭的历史总结2 受刑罚世轻世重的影响3 明朝初年政治社会形势的需要 一 重典治国法律思想的形成 2 重典治国法律思想的内容1 分解吏权 强化皇权2 重典治吏 偏重治贪3 重典治民 预防民变4 礼法结合 明刑弼教5 法贵简约 使人知易 一 重典治国法律思想的形成 3 重典治国思想的评价1 改变了礼与刑的关系2 偏离了德主刑辅的传统 二 明代的立法活动及其特点 1 多样化的立法活动1 体例独创的大明律 草创于吴元年 洪武6年修订 25年更定 30年颁行 以名例为首 以六部律为篇目 一变古律面目 将诉讼专门立目 实体法与程序法分离 分30卷 附五刑图 狱具图 便于适用 文字浅显 通俗易懂 二 明代的立法活动及其特点 2 体现严刑酷法的大诰 为敕 令 谕 旨 案例的汇编 分初 续 三 四编 宗旨是重典治吏治贪 警戒官吏 内容体现酷刑和随意性 语言通俗易懂 便于宣传普及 作为特别法 效力高于大明律 二 明代的立法活动及其特点 3 以例注律的问刑条例 汇集众多条例 变为常法 以例补律 开创律例合编体例4 内容丰富的明会典 为行政典章制度的汇编 以六部 各寺 监职官为纲 按时序排列 内容记载机构沿革 编制 职能 法规 二 明代的立法活动及其特点 2 明代立法的特点1 注重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 强调法律的防范和镇压功能3 注重律与例的协调 律正例注 律主例辅 第21讲明代法制的发展与皇权的恶性膨胀 主讲人 邓河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1 体现集权强化的行政体制与法规1 废宰相而立内阁 废中书而设三司 中央废宰相 设内阁辅助皇帝 地方废行中书省 设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分掌民政 司法和军政大权 撤销路一级机构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2 创设八股取士 以考满 考察治官 八股取士与举荐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以考满为所有官员考核办法 三年 以考察为内外官考核办法 分京察和外察3 加强各级监察机构以控制官员 中央设都察院 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2 强化私有观念和伦理纲常的民事法规1 强调先占原则的所有权制度 明初 许开垦者拥有土地 确认民间的永佃权 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形成一佃二主 设立典权制度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2 放宽对契约活动干涉 契约只须盖章交税 过割赋税 无须其他 限制高利贷 最多不过一本一利 实际任凭民间私契即白契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3 贯彻纲常礼教的婚姻家庭法规 严禁元代蒙古婚俗 强调家长的主婚权 赋予家长以教令权 明确宗法服制对法律的适用 强调夫权 监护 支配及教令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4 体现直系卑亲属继承权的继承制度 注重直系卑亲属的继承权 身份由嫡长子继承 财产诸子均分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3 注重垄断和税收的经济法规1 赋役法 对匠户的轮班制和输班制 两税法改为一条鞭法 计亩征银2 专卖法盐法 茶法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3 对铸币 开矿 海外贸易的管理 钱法 钞法入律 限制开矿 严格控制海外贸易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4 重刑主义的刑事法规1 刑罚种类增多凌迟 充军 迁徙 枷号 刺示 廷杖2 新罪名出现奸党上言大臣德政交结近侍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3 重典惩治贪官反逆 结党 渎职 贪赃4 兴文字狱以加强文化专制与唐律比 轻其轻罪 重其重罪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5 专制君主支配的司法制度1 中央会官审录制度 三司会审 重案的审理及复审 九卿圆审 复审 大审 宦官主持的录囚 每五年 热审 恤刑 小满后十日 朝审 复审制度 霜降后 一 明代法制的发展及特点 2 厂卫干预司法 厂卫直接干预司法 主管诏狱 非法捕人 审讯 处置 皇帝亲审3 军民分治 提倡调解 军户 民户诉讼分别管辖 民间修审明亭 以乡老主持调解纠纷 二 明代法制发展的趋势 1 趋向消极倾向愈益严重2 法制的消极作用 以重刑 重典极度强化了封建集权 促进了皇权的极度膨胀 强化了国家机关的相互牵制 导致官僚整体趋于僵化 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强化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 严格束缚了民众的人身和行为 禁锢了民族的思想和创新能力 第22讲清代以礼治国法律思想及其立法活动 主讲人 邓河 一 清代以礼治国法律思想的形成 1 清代社会的特点1 多民族社会2 少数民族主导的社会3 满汉联合统治的社会 一 清代以礼治国法律思想的形成 2 以礼治国思想形成的原因1 满族统治者向汉文化的亲和趋向2 宋明理学的思想基础3 明代集权法制的样板 一 清代以礼治国的法律思想的形成 3 以礼治国法律思想的内容1 详译明律 参以国制结合满族习俗建立新型法制2 尊崇理学 推行教化正人心 厚风俗 确立礼治精神3 有治人 无治法欲以人治驾御法治 二 清代颇具特色的立法活动 1 律的修订1 大清律例集解附注顺治2 大清律集解康熙 雍正3 大清律例乾隆 以大明律为蓝本 继承汉法精华 采律例合编 七篇结构 律文476条 附例1024条 简约超过唐律 适用性强 二 清代颇具特色的立法活动 2 会典的编纂1 崇德会典2 大清会典康熙3 钦定大清会典雍正4 钦定大清会典及大清会典则例乾隆5 钦定大清会典及大清会典事例嘉庆6 钦定大清会典及事例光绪 二 清代颇具特色的立法活动 3 例的纂修1 条例 刑事单行法规2 则例 行政部门或专门事物法规3 事例 皇帝就某事发布的上谕或批准的部门建议4 成例 经过整理编定的事例 即单行法 二 清代颇具特色的立法活动 4 少数民族区域特别法的制定1 内容 蒙古律例 西宁青海蕃夷成例 西藏通制 回疆则例 苗例2 特点 以中央统一法制为前提 保留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保留各民族的民族 文化 风俗特点 二 清代颇具特色的立法活动 5 清代立法的特点1 体系庞大而完备 集历代法制之大成2 内容详尽而丰富 规范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3 律条精练而则例具体 操作性较强4 法制统一而保留了区域和民族特色 第23讲清代法制的深入发展 主讲人 邓河 一 清代法制的深入发展 1 行政体制 法规的细密化1 正途与捐纳并行的选官制度2 异地任职的回避制度文官须隔省任职 教职须隔府3 严格细致的考核 升迁制度京察 大计 四格八法4 等级森严的品官爵位制度爵位 品官 虚衔 其他 一 清代法制的深入发展 2 严刑峻罚的刑事法规1 适用原则的细密化 特权化 旗人从轻原则 扩大范围的自首原则 依法定刑与有限类推原则 属地主义的化外人处理原则 一 清代法制的深入发展 2 刑罚种类的扩展与增多 绞刑 笞刑 徒刑的扩展 发遣 凌迟 刺字 一 清代法制的深入发展 3 罪名增多 反逆异性定盟 倡立邪教 妖言惑众造谶纬妖书 传习惑众 奸党禁内外官交结 禁赋闲官员潜京交结 危害社会秩序聚众抗粮 罢市 罢考 哄堂塞署 危害皇权罪上书犯讳 和御药不依本方 造御膳犯食禁 一 清代法制的深入发展 4 法外用刑增多 兴文字狱 因言灭杀庄廷龙案查嗣庭案胡中藻案 官僚贵族家中滥用私刑 一 清代法制的深入发展 4 限制土地买卖 维护宗法继承的民事法规1 保护皇庄 旗地 族产的土地法规 不得盗皇庄 屯田 不得典买旗地 不得盗卖族产2 限制高利贷的债权法最高不得超过本钱一倍 一 清代法制的深入发展 3 突出婚姻禁忌的婚姻法满汉 尊卑 同姓 良贱 姻亲不婚4 注重宗法的继承法依血缘身份定继承 许独子兼祧 一 清代法制的深入发展 5 民刑分审 旗民分理的诉讼审判制度 维护旗人特权的分理制度 因俗而治的少数民族诉讼制度民族地区的管辖 审理 会审权扎克萨 阿奇泊克 僧录官 土司 一 清代法制的深入发展 体现伦理的秋审 朝审制度 限制平民起诉的制度民 刑分别 地方自理的民诉民间细故 州县自理 二 清代法制的两面效应 1 以重刑 礼治稳定了社会 但又钳制了民族的思想和创新精神 重刑高压 控制民众 以皇权驾御官僚队伍 以宗法统摄天下 二 清代法制的两面效应 2 庞大繁杂的法制适应了复杂社会 强化了国家职能 但又造成了诸多弊端 庞大法制适应了复杂的社会 细密化法制强化了国家职能 造成胥吏弄法 官场腐败 陋规泛滥 二 清代法制的两面效应 3 多样化法制维护了多民族统一格局 维护了满蒙特权 但形成了严重权利等差 造成严重民族矛盾 民族区域特别法因俗而治 维护了统一 确保了满蒙特权 造成了民族矛盾 二 清代法制的两面效应 4 重农抑商法规维护了自然经济及其生活方式 抑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注重维护自然经济 维护父权 夫权和宗法原则 限制海外贸易 限制矿业发展 抑制商业 第24讲清代社会的民间习惯法 一 主讲人 邓河 一 清代民间习惯法及其特点 1 民间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区别1 民间习惯法的广泛存在2 习惯法与制定法的区别 制定主体不同 反映的意志不同 保障力不同 一 清代民间习惯法及其特点 2 民间习惯法的特点1 起源于特定的原因2 反映特定的群体意志3 适用于特定的区域和人群4 有特定的势力 舆论保障 二 清代习惯法的种类及内容 1 宗族习惯法血缘性群体之法1 形式上族规 家法 家训 家诫2 内容上封建礼教宗法观念行为规范管理规范 二 清代习惯法的种类及内容 3 效用上统摄人心 聚集血缘人群 规范行为 制裁不轨4 实施上依族规家法 族权倡导 惩戒 二 清代习惯法的种类及内容 2 民事习惯法地缘性群体之法1 形式习惯与风俗2 内容婚姻 析产 继承 买卖 租佃 借贷 互助3 效用规范民事行为 防止纠纷4 实施靠观念 信念维系 二 清代习惯法的种类及内容 5 习惯种类 婚姻习惯指腹 童养 换婚 冥婚 析产习惯抽份 租佃习惯永佃 典买与典押习惯留买 找贴 互助习惯换工 买卖习惯中保 第25讲清代社会的民间习惯法 二 主讲人 邓河 二 清代习惯法的种类及内容 3 行业习惯法业缘性群体之法1 形式行规2 内容从业人员产品价格市场垄断业内互助 二 清代习惯法的种类及内容 3 效用规范手工业行业垄断地域市场 实施业内互助4 实施借助行业组织 借助官府力量 三 清代民间习惯法的作用 1 民间习惯法的实际效用1 稳定基层人群的人际关系2 调节日常民事活动 预防犯罪3 弥补国家忽视民事法规的缺陷 三 清代民间习惯法的作用 2 民间习惯法的启示 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多样化与复杂性 反映了清代国家法的局限性 发挥了独特的 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26讲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与立法的探索 主讲人 邓河 一 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 1 洪秀全的法律思想1 除妖安良 政教皆本天法2 人无私财 物物归上主3 男女平等 婚姻不论财2 洪仁玕的法律思想1 设法与用人并重2 法律与教化兼行3 不用残酷刑罚 二 太平天国的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 1 别具一格的立法活动1 金田起义时的宗教教规 军规 1 十款天条 2 太平条规 3 行军纪律2 永安建制时的立法活动 1 封王五诏 2 缴获归圣库诏 二 太平天国的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 3 定都天京后的立法活动 1 天朝田亩制度 2 太平刑律4 天京变乱后制定的变革法规 1 资政新篇 2 立法制煊谕 二 太平天国的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 2 独特的法律形式1 宗教教规及军规十款天条2 纲领性法规天朝天亩制度3 天王诏令4 各王谕示5 刑律太平刑律 第27讲太平天国的法制及其意义 教训 主讲人 邓河 一 太平天国法制的主要内容 1 天朝田亩制度1 天下一家 共享太平的立法原则2 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的土地制度 1 土地划分的标准杂以九等 2 分田资格按人口男女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