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升學習弱勢學童學習成就之策略與作法以苗栗縣國民中小學為例苗栗縣教育局彭局長富源壹、前言隨者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準也日益高漲,不斷提高教育投資的比重及提升教育品質已成為先進國家教育最重要的目的。由於教育為培育人力資源、促進國家社會進步發展的必要手段;對國家來說,教育是國力的儲備,對個人而言,教育是未來生活的保障(戴玉綺,民82)。不難得知,現階段的教育已成為國家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指標,也唯有重視每一個學習階段的學習成效,充分保障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優良教育的權益,使學生充分發揮內在潛能,得到最適切的發展,才能貢獻一已之力,促進國家社會的繁榮進步。學校教育真正的成效,乃是教育目標的實現;而教育目標的實現與否,又決定於學生學習之良窳,學習成就就是教育成效的指標。學生的學習一方面受到個人遺傳潛能的限制,另一方面更受到學習環境的影響;遺傳即指智力,固然重要,但它僅決定個人發展的最大可能性,而個人發展的實際限度,則深受環境的影響(尤淑純、蔡玉瑟,民87)。除了出生的家庭、生活的社區環境之外,學校的學習情形亦是重要因素之一,孩子無法選擇出生的家庭,更難以改變生活的社區環境,相形之下,學校教育所能主導的學習環境便成為孩子唯一的希望。學生已是現今學校教育的主體,教師則透過教學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而產生交互影響的動態過程;而評量則是運用科學方法和技術,蒐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及其成就的正確資料,再根據教學目標,就學生學習表現的情形,予以分析、研究和評斷的一系列工作。教學評量的主要目的,在於分析教學得失及診斷學習困難,作為實施補救教學和個別輔導的依據(簡茂發,民88)。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評量學生學習成就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教師可以用它來了解學生的精熟情形,據以調整教學的方法與技巧,進而提升整體教學成效,而學生本身也可以透過評量的過程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本文擬就提升學習弱勢學生學習成就為主軸,從國內外教育政策面的措施,以及有關學習(業)成就及補救教學的相關研究為立論基礎,探討苗栗縣針對此研究主題的策略與作法,期能真正落實教育政策,積極照顧學習弱勢學生,達到全面提升學習成就的最終目的。貳、國內教育政策面的相關措施新一波的教育改革強調由下而上的學校本位經營與管理,在課程、教材的選擇上,也給予學校更多的彈性與自主,目的無他,只為能讓每一位學生接受最合適的教育,得到最適當的發展。基於這樣的前提,教育政策面對於教育方向的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茲就教育部近年來對學習弱勢學童的學習輔助與補救教學相關重要政策及方案一一說明如下,期能更瞭解本縣實施過程的背景脈絡。 (一)國民中學潛能開發教育在教育改革的聲浪中,因材施教的理念被再度提出來,不同以往的是,現今教改訴求的是把每一位學生帶上來。教育部自86學年度起即鼓勵國中於學期中試辦補救教學,87學年度起另於寒暑假辦理潛能開發班,希望藉學校的補償教育措施改善學生的學業及行為表現。復於87年8月7日,將上述兩種班別統整規劃修訂為國民中學潛能開發教育實施要點,其實施的主要目的有四:(一)針對學習適應困難及學習動機不足學生,予以適當輔導。(二)提升國中學生基本學科能力,與建立學習興趣及信心。(三)協助生活適應困難學生,配合學生性向興趣,開發學習潛能。(四)設計合適教育內容,提供學習成就機會,引導適性發展,預防學生中輟。此外,也將補救教學名稱改為潛能開發,以避免對參加補救教學的學生貼上能力差的標記。並規定自該學年度起,分別於學年期間、寒暑假期間辦理學習適應困難班和生活適應困難班,前者之重點即為實施學科補救教學(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民88)。在該實施要點中明確地說到,國民教育就性質而言,係屬基礎性的教育;就對象而言,係屬全民性的教育。因屬基礎性的教育,其教育的目標,就必須奠定學生的基本能力。為此,國中常態編班案推行之同時,各班老師除加強學生輔導外,實有必要對國中學習適應困難之學生,進行補救教學措施,以提升其基本能力,發揮每個學生之潛能;因屬全民性教育,其教育的一切作為,就必須符合所有學生的需求,尤其是少數適應困難之學生。因此,成長中的青少年,雖有少數偏離軌道或適應不佳的現象,但我們決不可漠視、放棄他,更應加倍協助他,使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社會上健康有用的青少年。 (二)教育優先區計畫教育部(民94)指出,長久以來,或由於地理環境的殊異,或由於社會環境的急劇變遷,以致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產生城鄉教育失衡及少數弱勢族群未受到積極照顧的現象。因此,教育優先區計畫的推動,係本諸教育機會均等之理想與社會正義原則之精神,針對文化資源不利地區及相對弱勢群體,擬訂適當的教育支援策略,提供積極差別待遇補助,以整體提升文化資源不利地區之教育水準為計畫目標。自八十二年度起,教育部對地方政府國民教育經費的補助核計方式,採依據各縣市國民中小學之人事費(教職員數)、學校數及班級數佔全省總數比例的平均值為核算補助經費額度之標準。此一核算標準,雖能針對各縣市現階段辦理國民教育所面臨的問題特性,謀求較為合理公平的經費補助原則,實施四年多以來,亦尚能獲得各縣市政府一致的支持與肯定。但對於解決城鄉教育差距或某一地區特有的教育問題而言,此種經費補助方式顯然仍有所不足。無形中,一些位處偏遠、地理環境特殊、交通不便、人口逐漸流失、班級數較少、教師流動率過高等文化資源不足地區的學校,無法獲得解決特殊問題所需的資源,致使他們的教育水準難以迎頭趕上,而形成所謂國民教育的暗角。爰此,教育部曾於八十三年度補助臺灣省教育廳試辦教育優先區計畫經費八億元。從試辦到正式推動迄今,已屆滿十一年。其間已針對計畫之指標及補助項目,作多次的檢討與修正,期能讓計畫之執行更妥善周延,經費運用更合理有效。近年來,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世界各國出現貧富與城鄉差距逐漸加大的現象,乃是不可避免的事實。我國受到世界趨勢的衝擊,部分文化資源不足地區及相對弱勢族群學生,學習弱勢的教育問題益形嚴重。因此,將照顧學習弱勢族群學生之議題,納入教育優先區計畫考量,期能平衡城鄉教育差距,實現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原則的精神。(三)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就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不僅要讓每一位受教學童享有均等的受教品質,更希望透過教育的涵養與輔導,使其擁有適性、適才、適所的潛能發展,這不僅是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更是積極維護學生學習權的具體展現。鑑於愈來愈多的實證研究發現,學習低成就的學生除有其個人與家庭背景因素造成外,學校教育如不能及時施予補救教學機制,亦是造成其對學習長期失去信心與持續低落的主要原因(台北市教育局,民95)。因此,要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把每一位孩子帶上來,有計畫且適時進行補救教學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為有效協助學習低成就的學生,教育部於94年12月29日公佈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助要點,其主要目的有四:(一)提供經濟弱勢大專學生服務機會並紓解經濟壓力,實現弱勢關懷。(二)縮短國中小學習成就低落學生之學習落差,彰顯教育正義。(三)秉持以服務提昇生命價值,用智慧實現弱勢關懷之奉獻精神,讓具教學專業之退休教師再次投入教育現場,貢獻智慧及經驗,協助並輔導弱勢學生課業輔導。(四)提供學習成就低落國中學生適性分組學習及多元學習方案。而在行動策略方面,地方政府層級必須做到以下五項:(一)增進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提升教學效能。(二)自編學習成就低落學生補救教學經費。(三)發展補救教學課程及教材。(四)實施各項基本能力檢測。(五)檢核各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執行成效。學校層級也應做到以下五項:(一)建立學習成就低落學生資料。(二)整體規劃補救教學方案。(三)就學習成就低落學生所需實施分組或小組補救教學。(四)招募並培訓補救教學人力資源。(五)募集民間相關經費及資源。綜上所述,可以了解到,攜手計畫課後扶助乃是積極協助學習低成就的學生的具體做法,有助於學生重拾學習信心,進而縮短學習落差,以彰顯教育公義與關懷弱勢的實質價值。參、國外教育政策面的相關措施鄭心怡(民93)之研究指出,學業成就爲教育系統中,評估教育制度表現的基本工具(OECD,1998),代表教育的輸出成效,常作爲國家教育政策、教育品質的依循指標,尤其在許多國際測驗評比,歐美等先進國家常以此作爲教育改革的指標。德國與美國可說是最顯著的例子。德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一直是該國教育學者所重視的焦點,也是執政當局關注重點。爲確保學生學習成效與教育品質,在1997 年德國各邦文化部長會議决議參與由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研究案PISA,藉由國際性成果比較,瞭解德國學生學習情况,作爲該國國內教育品質檢測與改革的依據。PISA 第一次測驗結果於2001 年揭曉,從測驗結果看出德國中學生在測驗中表現並不理想,在閱讀、數學與科學能力測驗中,顯示德國15歲學習者平均學業成就明顯低於OECD 平均值。此測驗結果,引起德國幾十年來第一次全國性教育改革計畫,於2003年5月通過教育投資計畫:未來教育與看顧2003-2007(Investitions programm“Zukunft Bildung und Betreuung”2003-2007),主要關注主題在全天制學校(Ganztagsschule)設置與補助實施。按這項教育投資計劃,德國預計將投資40 億歐元,以設立10,000 所全天制學校,企圖可以改善學生學習環境,增加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提升學習效率(朱啓華,民92)。另一方面,美國對學習成就的重視,可從教育改革發展看出端倪。早期受到俄國科技强大的衝擊,省思國內基礎學力低落。70年代推動績效(accountability)運動,加强各級學校創造高效率的學習效果。至80年代回歸基礎教育運動,體認到基礎教育讀、寫訓練的重要。在1983年,雷根總統公佈國家在危機之中這本報告書,一開始就指出美國學生素質低落,已形成嚴重的教育危機,並且終將危及國家安全(江芳盛,民86)。在1994年,前美國總統科林頓 (Clinton) 向國會提出目標2000:美國教育法案(Goals2000:Education America Act),希望重振美國公立學校學生的成就(張靜瑩,民88)。此外,美國總統小布希 (Bush) 就任後,也將教育視爲第一優先處理的國內事務,2002年1月8日以No Child Left Behind初等及中等教育修正法案(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ESEA ) 由國會通過。該法案自1965 年制定以來,是第一個全面性改革法案,不僅引起美國教育界關心,同時也受到各國關注。改革背景乃基於當時美國有將近70市區的四年級學生,在全國基本程度閱讀測驗上表現差强人意。在中學階段,國際數學、科學整體測驗成績(TIMSS-R),也僅高於國際平均數,遠低於拉托維亞和賽普勒斯,有近三分之一學生必須先參加補救課程才能開始正式大學課程(Galbincca, 2001)。美國此法案的通過與施行,就內容上縮短學生間學業成就的差距;就教育理念上,正是貫徹教育機會均等的最高理念(陳明印,民91;引自鄭心怡,民93)。李虎雄(民84)之研究指出,同樣屬於世界強國的日本,自1956年起開始,對全國小學六年級、中學二年級進行連續長達11年之久的學力調查,後因教職員誤解為其目的在各校間的比較,進行所謂的聯合反對運動,導致該學力調查被迫停止實施。爾後,有感於學力不斷下滑低落、教育環境惡化,於19811983年重新進行學力調查,之後又於19901992年再度實施,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並積極規劃1998年起連續5年的實施計畫。同時,TIMSS也指出亞洲文化的學生,用功讀書是唯一的重責大任,較少耗時於運動、休閒娛樂及打工,尤其是日本學生,下了課花很多時間到補習班做功課與補習(單小琳,民90)。上述的例子可看出,先進國家對於學生學習成就的重視程度,而教育的改革也似乎從沒有停止過,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人才即國力,沒有辦好教育就沒有優秀的人才。肆、國內外有關學習(業)成就及補救教學的相關研究結果在前言中曾談到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重要因素,包括:出生的家庭、生活的社區環境,以及學校的學習情形等等。孩子無法選擇出生的家庭,更難以改變生活的社區環境,相形之下,學校教育所能主導的學習環境便成為孩子唯一的希望。因此,以下將針對與學校因素有關的文獻一一探討。巫有鎰(民94)之研究指出,學校氣氛越積極,學生學業成就越高(Kreft,1993);和諧的學校氣氛,也會提高學生學業成就(Wenlinsky,1997)。Sweetland 和Hoy(2000)則發現,好的學校氣氛會促進教師的增權賦能(teacher empowerment),而教師增權賦能,會提高學校效能,包括提高學業成就。也有些研究將Coleman(1988)社會資本的概擴及到學校層面,並發現學校社會資本對學業成績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如好的師生關係對成績有正向的影響(Crosnoe et al.,2004);師生關係越少,學生成績越高(洪希勇,民93;陳建志,民87;張善楠、黃毅志,民88);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期望越高,學業成績越高(楊肅棟,民90) 。Peterson(1983)則是研究學生參與了解課程的情形,發現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越多,越可顯著的預測學生的學習成就。而學習成就愈高者越能利用各種特殊認知策略與前導組體的關聯,了解問題並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張翠倫,民92)。黎瓊麗(民93)之研究更指出,學習態度直接影響學習動機,並影響到學習成效(Cortes,2002;Mantle-Bromley,1995;McGroarty,1996)。Orlich(1990)強調教師要妥善的設計題目,有系統、有技巧的呈現問題,而且要利用學生的回答或問題來發問。此外,教師在發問之後應將學生的答案加以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以不批判的態度來指導學生,引導他們做深入的思考或統整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思考之後能獲得完整的概念(轉引自王瑋樺,民90)。而楊坤堂(民80)則認為,在從事實際教學之前,有效率的教師通常先認識學生已擁有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就,同時瞭解學生所需要的學習目標與學習活動。綜而言之,若要提升學習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成就,在規劃與進行補救教學活動時,不管是在學習環境的營造、主導教學活動的教師,亦或是學習者本身的學習態度等因素都必須加以配合。國外學者Otto、McMeemy 和 Smith(1973)就清楚地指出,成功的補救教學應遵循下列十項原則,包括:(一)獲得學習者的合作;(二)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教學;(三)循序漸進,小步驟進行;(四)提供回饋和安排增強;(五)使學習和教材有意義;(六)協助記憶;(七)鼓勵同儕間建立良好的友誼關係;(八)維持強烈的學習動機;(九)提供充分的練習機會;(十)建立成功的經驗。非常值得各校在實施補救教學活動時的參考。伍、提升學習弱勢學童學習成就之策略與作法有鑑於在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歷程中,各階段的評量均有其不可或缺的功能與重要性。為了解及診斷苗栗縣國中小學生之學習情形,並給予積極性的補強與補救教學措施,協助學生能夠有效學習,以落實苗栗縣劉縣長政鴻把每個孩子帶上來的教育理念,苗栗縣政府教育局於今(95)年5月30日舉辦全縣一至八年級學生學習成就檢測,期透過全縣統一的試題檢測,提供任課教師一個較客觀的標準,做為衡量個別學生學習成就之參考,並藉由國教輔導團所做的試題分析及補救教學策略建議,讓任課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所在,據以調整教學方式、擬定計畫實施補救教學或個別指導,避免學習落差的擴大,同時確保學生能夠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為了解釋上述的理念可以簡單的想像一下,任何一個孩子的學習過程有如登階梯一般,我們可稱它為學習階梯,如果當中的部份階梯斷了或遺漏了,不難得知,在往上走的過程一定非常困難與辛苦,這也就是為何許多孩子在學習歷程中放棄的主要原因,因為對他們而言,絲毫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基於這樣的想法,每一個年級應該要學會的能力與知識都要會,甚至要達到精熟的標準,才不致於進入下一個年級時,已經有很多的課程聽不懂,試想如果這樣的情形累積多年後,孩子的學習興趣怎會存在呢?因此,為有效解決上述的困境,苗栗縣在規劃補強與補救教學的策略上乃針對國小一年級至國中八年級的所有學生來實施,實施的流程如圖1-1所示。小一新生入學次年六月實施學習成就檢測學期結束之前第一階段基礎能力補強措施暑假之前二週第二階段學習弱勢補救教學小二往後以此方式類推直到國二圖1-1 苗栗縣實施補強與補救教學流程圖如此龐大與創新的提升學習弱勢學生學習成就方案,植基於整合教育部專案計畫資源,包括:實施已有多年的教育優先區計畫,以及新近實施的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和精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計畫,透過教育局輔導團的規劃,多頭並行。從各年級檢測試題的命題、審題、修改與複審,成績登錄資料庫的建置與觀念宣導,到施測結束後的學習成就檢測資料統計分析,訂定補救教學標準、篩選受輔學生,以及各領域補救教學策略彙整。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於透過輔導團提供的各領域補救教學策略,讓各校授課教師進行為期二個階段的補強措施與補救教學,第一階段的補強措施(檢測結束後至學期結束前),乃針對國語、英語、數學、自然、社會所有檢測科目中,大部分學生觀念模糊或概念不夠清楚的部分進行導正與補強;第二階段的補救教學(暑假前二週),乃針對國語、英語、數學等三科基礎科目中學習成就表現明顯落後,將會影響下一學期學習之學生進行小班式補救教學。實施過程中,更安排課程督學及儲備校長至各校瞭解實際執行情形,彙整各校所提的建議與困難,作為爾後實施的參考與改進方針,整個計畫過程嚴謹而確實,只希望藉以提供學習弱勢學生重新建構學習的機會,把每一位孩子真正帶上來,詳細的學習成就檢測工作流程如圖1-2所示。整合教育部專案計畫資源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教育優先區計畫精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計畫召開學習成就檢測第一次工作會議界定學習成就檢測對象與檢測範圍 由國英數自社等領域輔導團開始進行命題工作成績登錄資料庫設計開始統計各校班級人數與受測人數完成命題工作加強觀念宣導與協助輔導團命題相關行政工作專家學者參與完成審題工作完成題目修改與複審繳交各領域檢測試題舉辦學習成就檢測說明會領取題目卷、答案卷、答案卡進行施測國小試卷批改與成績登錄國中測後讀卡作業資料庫檔案匯出各領域補救教學策略彙整國中小學生學習成就檢測資料統計分析(篩選)測後分析暨補救教學策略說明會(公佈各年級補救教學標準)由國英數各科授課教師進行整個教學活動辦理第一階段補強措施(學期結束前)第一階段執行情形訪視辦理第二階段補救教學(暑假前二週)第二階段執行情形訪視執行成效檢討與提出建議 圖1-2 苗栗縣94學年度辦理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檢測工作流程圖陸、未來努力的方向充分保障所有學生都能接受優良教育的權益,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相信每一位國中小老師都有這樣的共識,更有這樣的熱忱及教育愛,即使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面臨一些溝通與執行的觀念落差,但確定不變的是:我們都希望在美麗的寶島臺灣這塊土地成長、學習的每一位學生得到最好的照顧與發展。經過本次學習檢測與補救教學的辦理經驗得到五點重要啟示,並據以提出未來努力的六大方向,說明如下:(一)五點重要啟示1. 避免對學習弱勢學生隨意貼上標籤,尊重學生的學習權與受教權。2. 肯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3. 營造多元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機會,協助學生創造高峰經驗與自我實現。4. 整合運用各方資源,建立完整的補救教學措施。5. 爭取學區家長的認同,配合學校推動補救教學活動。 (二)未來努力的六大方向1. 儘早規劃進行、公佈周知及充分宣導。2. 一般生與特殊生分途併行,解決教師進行補救教學的兩難困境。3. 避免標籤化效應,個別與異質分組補救教學同時進行。4. 強化輔導員命題能力,建構資訊化題庫系統。5. 培訓研究與統計分析人才,提供科學化數據標準。6. 配合精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計畫,提升教師教學技巧。沒有任何一把鑰匙可以開啟每一扇門,再好的措施也無法考量每一種可能發生的狀況。一些好的建議應納入未來繼續推動的參考,爭取經費的支援也將是提供學校推動補救教學的強大後盾。再者,強化國教輔導團的功能乃是現階段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之一,應趁今年轉型之際妥善規劃爾後發展方向,才能引領苗栗縣的教育向前行。柒、結語教育是最好的投資,而成功的教育需要家長、老師,以及社會大眾的支持與鼓勵,更要長期的重視言教、身教、制教、境教四教合一整體性教育的實施,當然,有教無類、因才施教也是相當重要的理念,若能引起學生內在動機,提供必要的協助,老師們也藉此增進課室教學能力,充分與家長溝通、建立共識,找到適合個別孩子學習與發展的環境,配合教育行政單位的措施、宣導、支援與協助,才能再創臺灣教育新契機。捌、參考文獻尤淑純、蔡玉瑟(民87)。城鄉兒童學習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國立臺中師院學報,12,55-101。王麗雲、游錦雲(民94)。學童社經背景與暑期經驗對暑期學習成就進展影響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1,4,1-41。江芳盛(民86)。美國學生的學習成就真的那麼差嗎?:相關研究數據與資料的再省思。比較教育,44,41-47。朱啓華(民92)。德國的PISA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12,153-163。李虎雄(民84)。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學習成就評量研究:我們為什麼參加美國馬里蘭州學校實作評量國際共同研究。臺灣教育,538,47-51。巫有鎰(民88)。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巫有鎰(民94)。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結合教育機會均等與學校效能研究的分析模式。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吳裕益(民82)。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分析。台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6,1-31。吳宗雄(民91)。美國加速學校的教育理念及其在國小補救教學上的啟示。研習資訊,19,6,84-92。洪希勇(民93)。族群、地區與家庭背景對台東國小學童成績之影響機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教育部(民94)。教育部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助要點。教育部(民94)。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教育部(民94)。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2005年工作成果報告書。陳建志(民87)。族群及家庭背景對學業成績之影響模式以台東縣原、漢學童作比較。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21,85-106。陳明印(民91)。美國2001年初等及中等教育修正法案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10,1,205-228。單小琳(民90)。上課天數多寡會提升學生的學業成就嗎?。教育資料與研究,40,1-7。張靜瑩(民88)。從美國教育成就的評估看臺灣教育成就發展。研習資訊,16,4,112-120。張善楠、黃毅志(民88)。原漢族群、社區與家庭對學童教育的影響。載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頁149-178)。台北:師大書苑。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民89)。國中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研究。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論文彙編,151-160。張翠倫(民92)。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楊坤堂(民80)。學習障礙兒童的診斷教學(上)。研習資訊,8,5,5-9。楊坤堂(民80)。學習障礙兒童的診斷教學(下)。研習資訊,8,6,29-38。楊肅棟(民90)。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特質對原漢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台東縣國小為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209-247。臺北市教育局(民95)。臺北市95年度國民小學推動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計畫。鄧敦平(民89)。補救教學的迷思:談回歸起點的教學。師說,138,36-43。鄭心怡(民93)。教育指標與經濟指標對學業成就影響之國際比較:以TIMSS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戴玉綺(民82)。臺灣地區各縣市教育機會公平性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簡茂發(民88)。多元化評量之理念與方法。師大校友,298,9-15。謝銘賢(民90)。提昇原住民學生學習成就之策略:以台東縣為例。原住民教育,21,132-135。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S95-120.Cortes, K.H. (2002). Youth and the study of foreign language: An investigation of attitudes.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35(3), 320-332.Crosnoe, R., Johnson, M. K., & Elder, Jr. G. H. (2004). Intergenerationsl bonding in school: The behavioral and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student-teacher re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铜仁市石阡县参加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进事业单位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2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眼科疾病诊断与治疗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影像学诊断演练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江苏邳州市炮车中学(邳州一中)毕业生招聘编制教师17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中学】【育人故事】“留”住希望 共“守”星光
- 2025年河北外国语学院人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儿科肺炎疫苗接种计划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老年医学综合评估与护理能力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上半年甘肃陇南文县教师资证认定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电梯拆除协议书
- JTG G10-2016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进修汇报
- MOOC 实验室安全学-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彩钢房建造合同
- 2型糖尿病低血糖护理查房课件
- 医院物业服务投标方案
- 高压燃气管道施工方案
-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培训课件
- GB/T 4802.3-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
- GB/T 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例分析与问题探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