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山东省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山东省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山东省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必修3.doc_第4页
山东省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学习目标】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及其演变【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演变展示【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 自学导引随笔 第一部分、 单元知识导引第一课 孔子和老子一、孔子的学说1思想内容(1)政治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_”和“克己复礼”。基本途径是遵循“忠恕”之道和“_”。提倡“_”,逐步改良政治。(2)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3)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上,主张“_”。教育方法上,主张“_”。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2地位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_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2)_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二、老聃与道德经1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本原论:“_”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命观:“天法道,道法自然”。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2)政治思想:主张“_”。2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_以及中国人的_、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主张:政治思想核心:“仁政”,要求统治者以_对待人民,并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人性论:主张人性本善说;义利观:倡导“_”,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2)地位:_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_”。2荀子(1)主张:天命观:提出“_”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人性论:主张“性恶论”;政治思想:治国应以礼教为主,_并施。(2)评价: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_具有深远的影响。二、墨子与墨家1主张(1)主张“兼爱”“非攻”,“兼爱”是没有_的爱;“非攻”就是主张各国_,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2)提倡“_”,同时主张“节用”“节葬”。2立场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_的利益。3地位其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但到_以后,墨子的思想便不受人们重视了。三、庄子与道家1提出“_”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2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3认为天与人“_”,人必须顺应自然。四、韩非与法家1主张(1)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_的中央集权国家。(2)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2评价(1)它适应了建立统一的_的需要。(2)西汉以后,与_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五、孙膑与兵家及先秦诸家思想的影响1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他主要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地吸收了_和其他各家的思想。2影响(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_和_。(2)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_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_。(4)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三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适应_政策的需要。2组成:“黄”是指_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3内容(1)治身和治国。(2)强调“_”,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4影响(1)使西汉迅速恢复了元气。(2)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再适应强化_形势发展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新的理论体系。(2)_即位后接受董仲舒建议,确立儒学为中央王朝的_思想。2理论依据: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特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_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内容:“_”学说。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否则上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强调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以_辅德,并提出“_”为人伦道德标准。3影响(1)政治: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_和稳定统治秩序。(2)思想:_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 第四课 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危机1原因(1)汉代儒学粗糙的_以及赤裸裸的恐吓已无法控制人心。(2)社会动荡不安和人生的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2表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_迅速传播。3影响(1)“_”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_、_思想,丰富和更新了儒学体系。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_、程颐合称“二程”。南宋_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2主张(1)世界本原:“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_。其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2)求理方法:把握“理”需要通过“_”的方法。3影响(1)_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2)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_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3)_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4)它还流传到朝鲜、越南、_,产生了很大影响。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提出“_”,求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2王守仁思想核心是“_”,认为只要_、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四、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1消极强调_和_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_。2积极(1)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_、_等。(2)强调人的_和_,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第五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时代背景(1)明代晚期,以_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2)社会风尚在_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2思想主张(1)对_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2)提倡个性解放,提倡男女平等。(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_”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1背景: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_”,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_、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王夫之强调“_”,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_可以得到正确认识。颠覆程朱理学“_”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_和私利的合理性。(2)黄宗羲大力批判专制暴君政治,从根本上否定陈腐的_。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_,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3)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主张为学应求_,应关乎国计民生。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3影响(1)_思潮影响深远。(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3)对_造成了强烈的冲击。(4)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把文字刻在_、陶器或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_做书写材料。(2)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3)东汉:_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2印刷术(1)雕版印刷: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_。(2)活字印刷:北宋时,毕昇发明了_印刷术,既节省印刷费用,又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到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_。(3)意义: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巨大影响。3火药(1)发明:_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2)应用:最早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记载见于唐初_著的丹经,称做硫磺伏火法。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并在当时军事上广泛运用。(3)传播:14世纪初,火药由_人传入欧洲。4指南针(1)战国: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发明使用人工磁体的_,并应用于航海。(3)传播:13世纪,指南针传入_,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二、天文学成就1战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2东汉:_发明了浑象仪、地动仪。提出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_多年。3唐朝:僧一行等创制黄道游仪,还主持实测了_的长度。4元朝:郭守敬制成_,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了300多年。三、算经与圆周率1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口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2东汉:_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南朝:祖冲之将_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四、古代农书1齐民要术(1)作者:北朝的_。(2)内容: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经验,提出了_、多种经营的宝贵思想。2农书(1)作者:元代的_。(2)内容: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3农政全书(1)作者:明代的_,此人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2)特点:在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体现了农书的_、创新性和先进性。五、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1中医学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_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东汉张仲景撰写的_系统地论述了“四诊”疗法,他被后世称为“医圣”。同时期的华佗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_”;还发明了_,这是中国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2中药学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_,此书被誉为“_”。该书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第二部分 单元知识探究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三)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天人感应”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四)与先秦儒学相比,“大一统”思想在来源、内容和影响上有何不同? (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六)与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在来源、内容、地位和影响上有何不同? (七)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出现的历史背景政治:专制政治的腐败,农民起义打击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八)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2)经济上:工商皆本(黄宗羲);减轻下层人民的负担(顾炎武);整顿吏治,减免赋役(王夫之)。(3)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九)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西欧世界的影响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它们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十)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要本保障。b.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c.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d.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e.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f.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十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第一实用性,大多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间接为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第二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第三古代科学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