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居于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的第三课,既对两宋社会风貌进行了总体描述,又从中体现了民族融合的重要主题。二、课程标准以宋代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为例,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各个面貌.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各种信息,并通过辨别宋代社会衣食住行各方面变化,尝试从图片、诗词中领略宋代的社会风貌, 使自己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的到锻炼,并且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认识到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从而理解两宋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品味、判断、讨论、交流中享受学习过程,同时也将观察、比较、探究等方法运用贯穿其中。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引导学生讨论民族节庆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宋代的服饰;瓦子难点:瓦子与城市繁荣的关系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大家好,你们平时喜不喜欢看电视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 请欣赏:(播放视频麦兜响当当3d动画版清明上河图)教师:你们听说过麦兜吗?学生:麦兜生活在北宋年间,小时候住在杭州城外-教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小麦兜在十三岁时要到东京城里开羊肉馆的姑姑家过年。那么大家想不想和小麦兜一起进京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教师: 好,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背起衣、食、住、行、乐、节六字行囊穿越时空隧道到东京一日游吧!去领略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准备出发- 说明:以学生关心、熟悉的动画片为突破口,抓住学生的心、导入本课的文。说明: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查找信息,培养识图能力。说明:此环节出示“知识卡片”,开阔学生视野,多了解历史史实。说明: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查找信息,再一次培养识图能力。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宋代不同身份的人穿的服饰是不一样的,但都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从中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表现。说明:开阔视野,了解史实。说明:此环节通过观看缠足图片分析其原因,从而教育学生美的体现不应只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修养、学识说明:让学生体会到“互市”是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表现说明:要求学生讲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说明: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培养组织能力、想象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说明:本环节诱导学生回答一些列小问题,从而攻破本课的难点。说明:通过对宋代社会节日的学习,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引导学生讨论民族节庆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说明:培养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到锻炼,认识到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在回顾全课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课知识形成整体认识,提炼出所学精髓。(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行程 交通出行四通八达教师:假如我们和小麦兜一样生活在北宋的杭州,从杭州出发去东京,那么哪一种交通工具最适合我们呢?快速阅读课本第63页中间大字内容,结合图片回答,(出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图片)学生:可以选轿子、牛车、驴车、骡子,还有船-教师:这些都比较慢,我们可不可以骑马去呢?学生:不可以,因为宋朝缺马。教师:那么大家想想宋朝为什么缺马呢?(学生思考)出示图片: 教师:除了交通工具以外,宋朝时人们出门旅行和商人们长途经商的便利条件还有哪些?学生:“邸店如云屯”教师:对,用“邸店如云屯”来形容宋代的旅店业的兴旺。我们去东京游玩晚上可以在邸店住宿-教师:经过几天的赶路,我们来到了东京,首先映入眼帘的应该是什么呢? 请进入我们的第二行程-第二行程 茅瓦楼院环境优美教师:游玩的路上大家是否发现居民的住房大不一样?帮忙认一认,这都是哪些人的房屋?(结合第63页第一段)(出示图片)学生:有农村百姓的,有城市平民的,还有达官贵人的宅院。教师:回答的非常好!宋代房屋的不同特点放映出宋代的等级之分和贫富差距。营建宅第是士大夫时髦的风气,私家园林有新的发展,特别是苏杭一带,叠石造山,引水开池,多用自然风景,注重精巧别致。教师:在欣赏宋代住房的同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宋代人们穿的衣服有何特点?(请看课本第61页第一自然段)第三行程 服饰衣着标志分明学生:官员的服饰精美华丽,老百姓穿的是黑白两色的衣服,而且衣服袖子很小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那么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是受谁的影响?学生: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教师出示图片:教师总结:这是身穿胡服的女真人,胡服的特点是小袖狭身,适合骑马射箭,也适合劳动耕作,所以宋代民间多穿胡服,以至于南宋学者认为“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那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为什么街上人们的衣着有那么大的区别? (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明确:在宋朝,不同身份的人的着装是不一样的。(补充小常识:宋代官员不同着装的图片)统治者服饰:崇尚简朴盛行奢侈。教师:欣赏了宋服的精致、华美,让人难忘-其实,宋代的服饰习俗中还存在着一种另类的美,也可以说是畸形的美,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缠足展示图片:教师:大家看到缠足的图片第一感受是什么?学生:太残酷,太痛苦了-教师:我们看到,缠足不仅不美,反而是一种陋习,那么,为什么这种畸形的美却能够在封建社会中流传千年呢,其存在的根源是什么呢?学生: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存在的封建思想,体现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教师:大家分析的很对。那么今天,这种“另类美”已不复存在,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人人平等、民主了,自然才是美。教师:是的,美的体现不应只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修养、学识。教师过渡:大家游玩的兴致很高,是不是该吃点好吃的啦?那么假如你在东京城里有位北方的好朋友,他想请你吃他家乡的特色菜,会请你吃什么呢?(要求学生看课本第62页中间大字及以下小字内容)第四行程 饮食丰富品种多样学生:异口同声“羊肉”教师:从课本中我们了解到,当时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肉食以羊肉为主。那么为什么北方羊肉多呢?学生:回答,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总结:由于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也就是课本当中提到的“互市”,北宋用丝织品和茶换取了辽的羊和马,所以肉食以羊肉为主。那么到了南宋时,羊肉价格为什么会提高呢?大家结合南宋时与金的情况来回答。学生:因为南宋与金对峙,双方没有贸易往来,所以北方的羊就无法运到南方,羊少羊肉价格就自然贵。教师:大家分析的非常准确。加上气候各方面原因,南方的主食是米饭,肉食以鱼为主。出示图片:教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菜吗?谁能讲讲关于它的小故事呢?学生:热情很高,争着讲“东坡肉”的故事。教师:宋代的饮食南北差异很大,但喝腊八粥是南北方都流行的;夏季还有冷饮。宋代饮茶之风也很盛行,那时还流行着“斗茶”和“献茶”的习俗。对于宋代的饮食还有这样的记载:出示史料冻鱼头、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生淹水木瓜甘草冰雪水猪皮肉、野鸭肉、煎角子、猪脏之类,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东京梦华录 ) 教师:这段史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饮食品种丰富多样教师总结: 现在大家吃饱喝足了吧?是不是该找个热闹的地方游玩一番啦?下面进入我们的第五行程-第五行程 娱乐商业尽在瓦子教师:(快速阅读课本第63页最后一自然段)出示图片教师:大家结合课本和图片内容,发挥想象:当你在东京城里游玩时都看到了哪些商业娱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课本剧游瓦子学生:热情很高的自编自演游瓦子教师:从他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瓦子是-勾栏是-(学生齐答)教师:瓦子的兴起,你知道是源于宋代哪一阶层的出现?学生:市民阶层。教师:你知道市民阶层都包括哪些人吗?学生:猜测-教师总结: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是瓦子出现的条件,而瓦子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促进了宋代城市的进一步繁荣.教师过渡:在平日宋代人们的娱乐生活就已经非常丰富了,那么,宋人们又是怎样过节的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他们的节日有哪些?(要求学生阅读第64页)第六行程 节日习俗丰富多彩教师:想一想你知道中国现在有哪些传统节日? 宋代时有了哪些节日?学生:春节(元旦) 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重阳节(学生回答,师明确,特别指出宋代已有的传统节日)出示图片和王安石的诗教师:这是哪个节日?学生:宋代的春节,称元旦教师:请找找诗中所反映的北宋过年的习俗,在我们的家乡还保留这些过年的风俗吗?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桃符教师总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更多的是相同点,这就说明我们今天的传统节日是从古代承袭而来,并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这正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亲情团聚、血脉凝结,这就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所以我们有一定要弘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除了春节,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宋代传承至今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哪些习俗?出示材料:材料一:有一位爱国诗人,他在流放途中听说到楚怀王客死他乡和郢城被攻破的噩耗后,投入到了滚滚流淌的汩罗江中,于是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到江中,以便药死蛟龙水兽,使他的尸体免遭伤害。我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材料二: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在平定了“诸吕之乱”后登基。他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了与民同乐的节日,那天家家要张灯结彩,以示庆祝。教师:通过以上两段材料的简介,你知道分别是什么节日吗?有什么风俗?出示图片:学生:端午节、元宵节-(学生争先恐后的介绍 他们了解的习俗,教师适时引导补充)教师总结:这些节日,流淌着浓浓亲情,诉说着美好愿望,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教师总结:畅游了一天的东京,大家满载而归,回到现在,老师又有了另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风俗消亡了,有些风俗却流传至今?请大家分组讨论,给出答案。(幻灯片展示学生活动)集思广益:以缠足和春节为例进行讨论:为什么有些风俗消亡了,有些风俗却流传至今?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明确。学生:缠足封建社会的陋俗,是对妇女的残害和压迫;春节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更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教师强调: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有扬弃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市民文化丰富的朝代,这一课通过宋代的衣、食、住、行了解了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及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的多姿多彩,给我们展现了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得到的启示就是: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六、课堂检测测验题目一:1、宋代社会如此形态万千的原因是什么呢?2、学习了这一课后,你对宋代的社会生活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快动手用自己的话把它写下来吧!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行第一行程交通出行四通八达七、板书设计第二行程 茅瓦楼院环境优美第四行程 饮食丰富品种多样衣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住食乐节第五行程 - 娱乐商业尽在瓦子第六行程 节日习俗丰富多彩第三行程 服饰衣着标志分明八、教学反思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分析了教材。本课是从宋代的衣食住行、娱乐、节日活动等方面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问题,基本上属于社会史的范畴,因为此课内容是人教社教材编写的初步尝试,所以很难用传统的重难点来区分本课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把握之后,我又开始研究我的授课群体,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反刍动物专用缓释型药用饲料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报告
- 2025-2030医疗AI辅助诊断系统医保准入条件与医院采购标准报告
- 2025-2030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政策环境与技术路线对比分析报告
- 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材重点解析
- 2025-2030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技术路线竞争与产能规划
- 教师班级管理信息化应用方案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空间与政策支持力度评估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对充电设施需求变化预测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商业模式可行性评估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经济性评估与渠道建设规划报告
- 国际伤口治疗师汇报
- 《电工基础(第2版)》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河道清淤与水生态恢复方案
- 2024-2025大学英语考试六级汉译英中英对照
- 铂类化疗药物配置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高一(上)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和平区双菱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培训课件
- 《无线电失效程序》课件
- 新生儿注射用药并发症防治及管理课件
- 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