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流行歌曲进小学音乐课堂.docx_第1页
也谈流行歌曲进小学音乐课堂.docx_第2页
也谈流行歌曲进小学音乐课堂.docx_第3页
也谈流行歌曲进小学音乐课堂.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也谈流行歌曲进小学音乐课堂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我们和许多音乐教师一样,常常面临尴尬:学生唱课本歌曲味同嚼蜡,唱流行歌曲却有滋有味;憋着甜美的童声卖力地模仿明星音色;听到贝多芬、阿炳也会暂时感动,却不像对流行歌手那样如数家珍。更让人担忧的是流行歌曲的水准良莠不齐,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尚显稚嫩,对五光十色、直白上口的流行歌曲毫无抵抗能力。低俗的作品完全可能将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入歧途,甚至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直以来,我们音乐课堂对流行歌曲持抵制态度,认为它与高雅艺术是背道而驰的。我们的教学任务是传播高雅艺术,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流行歌曲是“撵不走”的。请看一组镜头:伴着上课的铃声,当我走进五年级的教室,学生正在唱一首歌,不是课本的歌曲,却很耳熟。很快进入歌曲高潮,迎合的声音骤然增强:“菊花台,满地残,你的笑容已繁华”,瞧那劲头,还真动情。我忙去问他们从哪学的?回答声此起彼伏:一听就会了,看电视学的,上网听的云云。看着他们的兴奋劲儿,怎么忍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呢?流行歌曲的魔力就那么大,课堂上变着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让孩子像唱流行歌曲那样“一听就会,一唱就醉”。为什么流行歌曲对孩子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呢?怎样引导学生走出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视角,更成熟理智地面对流行歌曲?事实上,在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问题上,教育部已经做了明确的决定:可以进课堂。新的音乐和艺术课程标准都体现了这一点,刚出版的实验教材也体现了这一点。当然,流行音乐良莠不齐,应选择那些健康的作品进入课堂。它们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有利于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而且,它们本身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当前社会文化的一些重要侧面。有学者认为,流行音乐实际上是现代都市“民歌”。假如人们认同“传统是一条河”,那么现代都市“民歌”就应当是这条传统之河的延续部分,是音乐母语的新的一部分。一、流行歌曲及其特点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流行歌曲”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普遍欢迎、广泛传唱的歌曲;二是指通俗歌曲,即指形式上简洁、单纯、曲调流畅,易于被社会大众接受的歌曲。毫无疑问,流行歌曲是一个我们可以深深挖掘的大宝库,学生喜欢、充满时代气息、歌词新鲜、旋律变化丰富。教师只要善于鉴别、分析和正面引导,对于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对于流行歌曲引入课堂的把握,可以促进我们音乐教师的再学习,并可以和学生更容易沟通,走得更近。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代表歌曲,这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打靶归来、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在火红的年代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吉利其人们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更是引发了人们音乐视野的复归与觉醒;血染的风采等一系列军旅歌曲,将军人的铮铮铁骨中柔美、深沉的情感表达得细腻而感人;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炙热情感的歌曲,更是在神州大地上刮起势头强劲的“西北风”。就是今天的流行歌曲,也表现出多样化、自主化等特点,以真挚的情感抒发对生活、人生与社会独特的感受。流行歌曲与时代共存,它的身上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更是一个巨大的音乐宝藏,是我们音乐教学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二、明辨美丑,理智看待流行歌曲对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热情,我们不能单纯地泼冷水,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喜欢某首歌曲,又为什么不喜欢了。不妨让孩子们理性地分析一下,明辨美丑,吸取优点、摒弃不足。同时适当给孩子们介绍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如周华健的朋友,潘玮柏我想更懂你等歌曲,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更要提醒学生不盲目模仿成人的演唱,保护好自己的嗓音。如拉长脖子使劲演唱信乐团的歌曲,那就得不偿失了,既毁了嗓子,有破坏了情绪。对于那些复杂、不易演唱的好歌,可以让学生聆听欣赏,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审美水平的提升,会直接有利于课堂学习,使他们增加对课本内容的兴趣,从而更爱唱儿童歌曲,更自信于自己的甜美声音。新课标明确阐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的审美活动应当围绕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展开。流行歌曲很容易占据孩子的心灵,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辨别美丑的意识,让优秀的流行歌曲真正发挥出陶冶情操的作用。三、丰富教学形式,合理利用流行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我们音乐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学生喜爱音乐的目标。一是加强选材对比。传媒给学生的知讯太多了,学生吸收又很快,所以对课本上的歌曲很少感兴趣,很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在心底里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要是小学的课本里有更多的好歌、新歌就好了。这就要靠我们老师敢于决策为了孩子们更好得学习音乐而如何去当一个教学的真正导师了。学生选择作品的格式可以是flash作品也可以是音频或者音乐会dvd等,形式可以不拘泥。让学生自愿选择他们喜欢的任何歌星的作品(不要惧怕作品与传统正统观念的差距),比如周杰伦的东风破、吴建豪的妈妈;也可由音乐教师推荐自己很熟悉、理解较透彻而且比较有欣赏价值的流行音乐,例如丁香花白桦林亚细亚的孤儿或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影视作品的主题曲等等。二是注重引导欣赏。主要是加强作品全曲整体欣赏(印象)、歌词分析和音乐风格等背景的了解。对于歌词的分析,教师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一定的分析深度,歌词对于音乐品位的定位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歌词,本身就是一首非常精美的诗歌或者散文;而有一些作品纯粹媚俗,品味低下,不妨让学生自己分析个透彻,自己学会鉴别和养成自己欣赏音乐的个性。比如在我的课堂上,我让学生欣赏了韩红的天亮了,首先我给他们讲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还讲了发生的那段悲惨的故事,然后才给他们放了这首曲子,大家听的都很入神,有好几个同学还眼泪汪汪的,欣赏结束,许多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可见效果是有的。三是强化音乐评论。这个过程也十分重要,让学生在熟悉作品的前提下,能够分析各种音乐手段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在他们理性的分析完作品后,能够保留记录。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说出喜欢的理由,这样会让学生对流行音乐作品由一时冲动的感性认识,很快进入到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使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更细致,领会更深刻。四、充实音乐手段,不断提升音乐教学音乐教学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通过流行音乐的辅助作用,推进音乐教学多形式的运用,如在课堂上增加器乐教学。器乐教学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觉,提高音准感、音程感,对视觉、运动觉、听觉的配合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现行中小学教材中关于器乐的教学内容非常薄弱,而且许多练习曲学生不爱吹,那么我们可以选取节奏感强、旋律优美的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来吹奏。经过尝试,我发现学生对此报以极大的热情。如我在竖笛的教学上,教会学生吹奏龙的传人希望挥着翅膀的女孩等歌曲,学生都兴趣十足,不一会儿许多学生便能熟练吹奏。有一些学生还会自己找来一些他们认为好听好奏的歌曲进行练习,或是让我将歌曲记成曲谱让他们学习和演奏。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所好,而且较高效率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正如台湾地区歌手周杰伦的一首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这个被炒的沸沸扬扬的事件,我想我们的音乐教材的确可以试试合二为一的“中庸”之道,吸纳一定数量的健康通俗音乐,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校园歌曲”。这些音乐大多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篇幅短小、风格新颖,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再结合音乐基础知识和经典音乐欣赏,使学生对传统音乐作品不再敬而远之。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抵制不良流行音乐的消极作用,音乐教材也就真正成了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有力依托。五、摆正流行音乐的位置,流行音乐不能独占课堂不能为了投学生所好就让流行音乐独占了课堂。因为流行音乐毕竟不是主流音乐,不能真正取代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虽然流行音乐的形式和风格比较多,只有少部分经过时间的考验和艺术的沉淀成为精品,大部分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经不起推敲和考验,像快餐一样即使消费,缺少营养。我有个时期也消极的认为,既然学生喜欢,音乐课上就教呗,自己也乐得轻松。可每当听到经典音乐作品,就觉得自己作为音乐教师有义务把他们介绍给学生,不能让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精髓在这一代枯竭。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入选教材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在整个教材中只占适当的比例。流行音乐与正统音乐教育理念和手段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别,但在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基本理论方面仍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可利用“精英教育”中的教育体系,有选择地纳入流行音乐的教学。并非所有的学生部喜爱流行音乐。我曾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作过多次调查,喜爱流行音乐者居多,但也有一些学生喜爱古典音乐或民族传统音乐,还有一些各种音乐都喜欢,也有一些什么都不喜欢。不少学生主要由于非音乐的因素而喜欢流行歌曲,在音乐教育的角度上,便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脱离了社会的、具体场合的环境气氛,音乐教育仅凭一张嘴,一架钢琴加上一张歌谱,教一首学生并不熟悉的流行歌曲,学生的兴趣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应重点放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上,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传统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教得学生乐意去学,而不应将教流行音乐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