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4月份月考高一 历史试题 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山东是产粮大省。远古时代,山东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a、小麦和水稻 b、小麦和粟 c、玉米和水稻 d、玉米和甘薯2.下列事件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注意abcd顺序 3.“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b小农经济的停滞性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欧洲经济后来居上4.唐朝陈廷章水轮赋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下列插图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 桔槔 b. 翻车 c. 筒车 d. 辘轳5.明清时,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c.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6.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7.“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8.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b. 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9.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城市功能的变化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10.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著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 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发展 11.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基本定型的是( )12.有史料记载:“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保留粤海关一口贸易到五口通商开放的80年间,更总括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广州的对外贸易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这表明( )a.统治者不再推行海禁政策 b.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 c.一口贸易的实质是官方垄断 d.一口贸易体现出清政府的适当开放政策13.“一宅”、 “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14.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15下列图表是对我国古代经济一次重要转变的描述,这一转变()a铁犁牛耕的使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条件 b标志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c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 d奠定了我国古代产业结构的基础16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中国古代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17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汉代 b.曹魏 c唐朝 d.北宋18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消费结构 b市场意识 c节俭习惯 d小农思想19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 ()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 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 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20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灌钢冶炼法白瓷生产技术松江特产棉布用煤冶铁技术 a b c d21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22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为了安全和方便,随身携带大量纸币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a b c d23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 126741 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广东721 270711 959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24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25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 b求人一文,跟后擦前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才是计,不问非类 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26“毫无疑问,17世纪末竞相与中国通商有力的助长了满洲人的改革。可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出于此种考虑,它那时禁止外国人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马克思)这一政策是指()a重农政策 b抑商政策 c八股取士 d闭关政策27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28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29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30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12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风俗考材料二:“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吴县志“(账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清稗类钞“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风麓小志材料三:“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