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教师导学案.doc_第1页
《世说新语》教师导学案.doc_第2页
《世说新语》教师导学案.doc_第3页
《世说新语》教师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阜沙中学初一语文阅读导学案世说新语阅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交流学习收获。【自主学习知识链接】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该书在魏、晋是当时盛行的小说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的小说和笔记小说发展影响很大。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得珍视的宝库,是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治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学法指导】文言文的三步学习法: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教学过程】一、自学展示内容:疏通文言文大意,感知文章的主旨。方法: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2.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3.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二、共同探究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注释:魏武:曹操。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严。捉:握。1.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2.“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例如: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的解释: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三、巩固提升阅读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惆然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注释: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条干:枝条树干。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惘然:失意的样子。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1) 每( ) 助恺 (2) 尝以( )一珊瑚树(3)不足恨( )2回答下列问题(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答: (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四、课堂小结世说新语里面的文本大都短小易懂;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有很多的积极意义;有很多常见的常用的词语和句式可以积累,对学生的考试也会有很大的用处。参考答案:二、共同探究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捉刀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三、巩固提升阅读石崇与王恺争豪、(1) 每( 常常 ) 助恺 (2) 尝以( 曾经把 )一珊瑚树(3)不足恨( 遗憾 )2. 饰舆服 比珊瑚 :“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作用:生动传神,为下文做铺垫 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 傲慢,事事争强好胜,不容别人超过自己 反映了晋时浮华奢靡的社会状况,爱攀比、好靡费的社会风气。注意,这并不是说晋时富庶,而正是统治阶级、巨商富贾搜刮民脂的罪行体现。参考译文:石崇与王恺比富,双方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晋武帝曾经把高二尺多的一棵珊瑚树赐给王恺,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王恺给石崇看,石崇看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