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区: 班级: 姓名: 考号: 邹平双语学校2015-2016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到答题卡中。)1.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中国古代“皇”即大之意,“帝”即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始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3.秦始皇在中央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 b.开创皇帝制度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5.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6.关于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官职的记载,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b.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d.图二: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7.“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8.“(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9.战国时期官僚制萌生,它的特点是国君可以随时任免官员;官员通常领取实物俸禄;国君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该制度()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是分封制度的沿袭c.造成诸侯国政治混乱d.在秦统一后被废除10.隋唐时期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主要举措是()a.加强对相权的监督b.设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力c.地方实行三司分权d.确立和完备三省六部制11.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d.(宋)通判12.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13.汉武帝设刺史,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督c.发挥文官的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约14.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后者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15.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a.大大削减了宰相的决策权力 b.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d.确保相权与皇权并驾齐驱16.朱子语类云:“唐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17.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a.地方的封疆大吏b.中央朝廷的重臣c.皇帝的内侍人员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18.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等是通过()a.承荫世袭b.立功受奖c.乡人举荐d.科举考试19.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之一。汉代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突出表现在()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全国分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c.地方分设路、府、州、县 d.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20.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一机构后称()a.兵部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21.下列中国古代皇权消长图中,比较符合历史实情的是()22.“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下列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官吏人浮于事23.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说明宋朝()a.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削弱了地方自主处置事务的能力24.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25.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多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宦官专权b.内阁的作用c.六部掌握实权d.军机处的设置26.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27.“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设置表明()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 b.中央集权加强c.中央机构的完善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28.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最初是临时机构始终由高官任职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a.b.c.d.29.清代军机处能够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这意味着它()a.制约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提高了朝廷的行政效率c.压制了相权的恶性膨胀d.改变了政治制度的本质30.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中央集权制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d.分封制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14分,33题10分,共40分。请把答案写到答题纸上)31.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发展的进程,就是一个不断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改革调整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史记中记载,“汉承秦制, 有所损益”。宋史中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请回答:(1)结合史实,说明“汉”对“秦”制以及“宋”对“唐”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4分)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2)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汉高祖建汉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什么教训?(2分)请你结合具体史实对材料中所体现的汉代政治制度进行评价。(4分)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明祖训(3) 请回答:明太祖朱元璋从秦朝灭亡中吸取了什么教训?(2分)你同意材料中明太祖的看法吗?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5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2分)33.(16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这些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价值。(3分)8邹平双语学校2015-2016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答题纸(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14分,33题10分,共40分)31.(1) (2)(3)32. (1)2)(3)(4) 33. (1) (2)邹平双语学校2015-2016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bddcada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bcbbdd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dabadcbb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14分,33题10分,共40分)31.(1)汉朝:继承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发展郡国并行制、(汉武帝)中朝制度。(每点1分,共2分)。宋朝:继承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发展设“二府三司制”,建禁军,派文臣做知州管行政,转运使管财政,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员。(每点1分,共2分)(2)汉高祖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因此刘邦建汉后恢复了分封制,实行“郡国并行制”。(2分)评价:分封制的恢复,在建汉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汉初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势力的发展,出现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发生了“七国之乱”。(4分)(3)明太祖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设立宰相。(2分)朱元璋的看法不合理(2分)。秦朝亡于暴政,并非由于丞相的设置;汉唐盛世的出现也是因为统治者重用人才,特别是一些贤明宰相起了重要作用;小人专权乱政的现象存在,根本上并非由于丞相制度的存在。(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32.(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3分。不答朝代扣1分)。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分)(2)状况:唐朝后期藩镇割据。(2分)解决: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2分)(3)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饰装修项目施工工艺与技术方案
- 智慧物流系统设计及成本控制方案
- 银行业合规检查报告与整改方案
- 机械制造生产线优化改进方案
- 工程量清单及预算控制管理方案
- 年度绩效目标达成奖励方案设计
-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实施方案详解
- 大学校园火灾现场处理处置实施方案
-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检查方案
- 2025年信贷融资市场风险防控研究报告
- 妇科专业疾病临床诊疗规范2025年版
- 2025年自学考试《00504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T/CHES 117-2023城市河湖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技术导则
- 平安医院建设试题及答案
- 专项项目贡献证明书与业绩认可函(8篇)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二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消防员心理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小升初租房合同模板
- 放射科造影剂过敏反应应急处理预案
- 《大嘴巴纸玩偶》名师课件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英语热点复习:阅读理解说明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