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高中语文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doc_第1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语文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doc_第2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语文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doc_第3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语文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doc_第4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语文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受这种等级制度“礼”的影响,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这就是“礼”的表现。礼记中对衣着等级作了明文规定:“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纟熏裳;天子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以此文为贵也。”周礼中记载:“享先王则衮冕。”表明祭祀大礼时,帝王百官皆穿礼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服装的“礼”性功能亦有精辟见解。如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其与其封建等级制度的捍卫者的形象密不可分的。这种“礼”的功能还表现在服装的色彩上,如孔子曾宣称“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因为朱是正色,紫是间色,他要人为地给正色和间色定各位,别尊卑,以巩固等级制度,历史上“白衣”“苞头”“皂隶”“绯紫”“黄袍”“乌纱帽”“红顶子”等等,都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颜色附丽于某种服饰而获得了代表某种地位和身份的例子。在每个朝代几乎都有过对服饰颜色的相关规定。例如: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以官服色视阶官之品。“举子麻之通刺,称乡贡。”唐贞观四年和上元元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以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各朝各时期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功能性遮羞、蔽体,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也是大为有益的,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1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国古代服饰“礼”的功能的一项是()a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b清朝的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c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为捍卫封建等级制度的而大力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d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2下面对于“服饰”的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b在古代社会,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是阶级社会的各等级各阶层的形象代言。c为了强化服饰作为社会精神的外化的功能,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d中国古代服饰的功能大致经历了遮羞蔽体等级代言标榜个性等几个阶段。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要将审美意识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就能考察到它的原貌。b古代服饰文化所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现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外化。c我国各朝各代的服饰,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通过古代服饰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审美意识的变迁。d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对设计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选自唐才子传校笺)4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奏颂一篇奏:进献。b尝大醉上前 上:走上。c怒引至庭下 引:带。d妃则沮之 沮:通“阻”,阻止。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李白“傲放”的一组是()(3分)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从小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着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璘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89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宋)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8词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梦中图景?请简要分析。(5分)9词的下片,词人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_,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_。(白居易长恨歌)(2)_,中原北望气如山。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3)六国破灭,_,战不善,_。(苏洵六国论)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江南,是杜牧的。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江南,安慰着诗人。诗人,沉醉于江南。(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第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b文章前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c文章第段共用了六个问句,表面上是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e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2)文中第段两个“收容”的含意是否相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3)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4)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探究。(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为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上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挤出了长江上游。经过多年拼搏,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运完。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势十分危急。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有删改)相关链接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卢作孚工作的报酬)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积极目的。(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卢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外国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体力行,全力趋赴。(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被贬黄州,流放岭南,一次一次的打击不但没有击垮苏东坡,而且使他更加乐观,更加旷达,更加圆融地对待人生与世界。b写诗能够不为稻粱谋,只听从心灵的召唤,这样的诗人才称得上是纯粹的诗人;他们写出来的诗才可能涤除那种习见的铜臭味和酸腐气。c他取得了好成绩固然值得大家高兴,但我们不能因为成绩好就连他的错误也一笔抹杀了。d仰望天空,舒卷的云朵姿态万千,有的像抖动的锦缎,有的像飘拂的轻纱,有的像奔腾的江河,无不惟妙惟肖。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各国应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节能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b卫生部表示,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标准适当增加,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c据海关统计显示,我国出口强劲增长,在全球的地位稳步提升,主要国家对我市场依赖程度显著加深,我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复苏的主要力量。d近年来,工地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原因均牵涉到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设备维修、安装和保养不到位,施工单位监理和政府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地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abc d16根据语境,仿照画曲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6分)当我们明心见性,达到内外如一、心物合一的境界,我们便能从任何细微的事物中获得智慧的启示。安静地看一瓢水,可以听到它演示的清净义,请汲来柔润自己的心田;细致地看一朵花,可以听见它宣说的庄严义,请掬来美化自己的生命;_,_,_;_,_,_。万事万物,无时无地不在絮絮而语,百般譬喻,殷勤示教,告诉我们世界的真谛。17右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当我们以一种平淡的心情打开记忆时,看那些留在岁月里的心结便宛如天上飘动的云,卷卷舒舒,而许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因为淡定,所以便可以从容面对。请以“心结”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d项,说的是服饰的社会反映功能。2答案:c解析:c项,原因表述有误,原文是“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3答案:a解析:a项,将必要条件讲成了充分条件。由第段最后可知,是“只有才”,而非“只要就”。4答案:b解析:b项,上:名词,皇上。5答案:c解析:均表明李白的“傲放”,而说的是李白遭受排挤后情形,并非直接说明,说李白参与永王幕府兵败而逃之事,是说李白识人才,曾救过郭子仪。6答案:a解析:a项,“李白从小便天赋过人”,理解有误,原文是“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7答案: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才能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啊。”答案: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8解析:词人借助雪、笳、铁骑等事物来描绘梦中图景,作答时应对图景加以概括。首先要把词的内容解说出来,再具体说明词的意境特点。参考答案:词人抓住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描绘出一幅莽苍雄阔、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9解析: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词人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作答时要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具体说明如何运用的,包括“用什么反衬什么”以及手法的效果,特别是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梦醒后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的环境反衬出词人人老心未老,报国雄心的火焰在熊熊燃烧。10答案:在天愿作比翼鸟此恨绵绵无绝期答案:早岁那知世事艰楼船夜雪瓜洲渡答案:非兵不利敝在赂秦11答案:ab解析:a项,“对比的手法”错,应是“类比”。b项,“当时扬州的萧条”错,从引用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看,扬州当时是繁华的。从全文看,“寂寞”应是指江南佳妙处尚无诗歌高手吟咏,其情趣韵致正苦苦等待善解妙悟之人。解析:词义的理解应放在具体语境中加以揣摩。根据文本来看,第一处“收容”的是“一颗漂泊的诗魂”,此处所谓的“诗魂”应是杜牧,因此可理解为“接纳、安慰”。第二处是“收容下”“灵秀”“浪漫”,应指杜牧在江南的创作成就,因此可理解为“收获、得到或重现”。参考答案:不相同。第一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接纳、安慰”,因为江南以自己独有的美丽接纳、安慰长久失落的诗人杜牧,给他提供了心灵的归宿。第二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收获、得到或重现”,因为江南还激发了杜牧的创作灵感,他的诗文重现了灵秀和浪漫。解析:文学作品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可以从诗词本身表达的内容、对文章内容及结构等角度加以分析。如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等。参考答案:杜牧的诗和江南的美是和谐统一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情韵,与文中的抒情、议论协调统一,形成(或突显)本文典雅优美的语言特点。借杜牧的诗句充分展现杜牧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欣喜、忧伤、期盼、失望)。借杜牧的诗句充分说明杜牧对江南的了解(或:充分说明杜牧已得“江南三味”),为文题“杜牧的江南”提供了充分的证明(或:突出了江南和杜牧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密切关联)。解析:本题实际是思考杜牧与江南的密切关系,需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参考答案:杜牧让长久沉寂的江南重新显现灵秀和浪漫(或:江南会因为缺少了杜牧而减少了神韵)。杜牧读懂了多少人无法懂得的江南的美,并用自己的诗句定格再现了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让美丽的江南在岁月中留存。长久失落的杜牧在江南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杜牧的生命情感和江南融为一体。(只要言之成理,超出文本的举例亦可)12解析:a项,“外国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控制”。b项,“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错,文中说的是“除了最重要的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c项,“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的说法不太全面,他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d项,完全正确。e项,“首要目标”的说法错误。答案: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概括卢作孚在管理上大胆改革的措施,信息点集中在第一段,分点概括即可。参考答案: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使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化零为整,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使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解析:解答本题应重点概括卢作孚在“北碚乡村建设实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答案信息点集中在文章的第三段,分点概括即可。参考答案:精心设计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把北碚建成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以北碚的实验作为“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全文概括卢作孚的思想观点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题干中要求分析概括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的原因,应侧重从对人物身份的界定的角度概括,据此再概括相应的成就。参考答案: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愿,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13答案:b解析:a项,“而且”表示进一步,这里应用“反而”。c项,“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等全部否定。与语境不符。d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与语境不符。14答案:a解析:b项,搭配不当,将“增加”改为“提高”;c项,句式杂糅,删去“据”;d项,语序不当,应为“安装、维修”。15答案:b解析:为中心句,“欺骗自我”对应“这种自我欺骗”,呼应“由此”,“有些人自信”连接“真正的自信者”,“怀疑及不满”对应“为弱点苦恼”。16解析:内容必须选择细微事物,最好能用到“看”和“听见”,但不能直接把声音作为描写对象,意思恰当即可。参考答案:认真地看一棵草可以听见它阐明的柔韧义请摘来丰富自己的精神默默地看一枚石可以听到它叙述的朴实义请取来充实自己的思想17解析:解答“图文转换题”,要细心观察,图中的任何形体都是“要素”,都不可放过,如本图中的山、水、太阳、十环等;二是要有序地呈现出来,本图可以按“由内而外”的顺序来说明。解读寓意,一要注意同音相关,如“圆环”与“环境”;二要会联想,如由图中的“青山”“绿水”想到人们的生活环境等。答案示例:(1)构图要素:“中国环境标志”的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2)寓意:图形中心的组合象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周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象征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起手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18思路点拨:材料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人生”告诉大家思维要放得开,写作范围遍及人的许多领域;“心结”是提示大家要选准的切入点;“以一种平淡的心情打开记忆”“心结便宛如天上飘动的云”“许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便可以从容面对”提示大家如何面对,弱化了审题的难度;“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指明了大家可以选择的文体,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心结”究竟是什么?它是指心里解不开的疙瘩,是心里放不下的事情,是内心所受的一种压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种心病。心结会影响到一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变化。情绪和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情绪对个人有着不良的伤害。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对自己的学习不利;对人际关系不利;对自己所在集体不利。正确态度是要联想到一切的真善美、宽容、豁达、淡定、淡泊等等,那么,与此相关的主题就范围更广了。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些回忆似轻烟拂面而来又随风而去,心中或许有一刹那的惆怅,但这种些微流动的感觉已不能再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