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崇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崇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崇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崇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崇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崇文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其中1-10为单选,11-12为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中)1要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在下列方法中,能减小误差的最好方法是()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测量10枚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即可求出一枚硬币的厚度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2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0.8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d小明身高约为1.683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的座舱内,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4小明骑自行车自东向西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西疾驰而去,这辆汽车作为参照物,小明()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不运动d无法判断运动方向5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a猎豹速度最大b旗鱼速度最大c褐海燕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6下列运动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钟表指针匀速转动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的运动d火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行,某段时间快慢不变7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8下列探究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9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10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1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人们做了如下实验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是()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了水花b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随音乐起舞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塑料屑不停地跳动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2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高声喧哗”说明声音的响度大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3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那么相对于船来说,人是的,树是的(填“运动”或“静止”)14“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水为参照物则船是15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5816如图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km/h,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h17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0m,则需 s;此物体在第5s时的速度是 km/h18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19音乐厅正举行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比男中音的高20下面是生活中对声音特性的一些形容:(1)细声细气;(2)引吭高歌;(3)低沉语调;(4)高声喧哗;(5)尖叫其中形容声音音调的是(只填序号)三、实验探究题(3小题,共24分)2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cm22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2)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应该保持(填“很大”“很小”)的坡度,其目的是(3)该实验中小车通过的ac段路程是cm,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2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又说明 若将图乙 实验搬到月球上做猜想将会看到的现象是四、计算题(8分,要求写出简要的文字说明和主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计分)24一辆汽车从剑川出发,沿214国道去下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a地,小明同学看到高速公路边有“距下关90km”的提示牌,此时小明发现车内的时间是10:15;车子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b地,小明又看到一个告示牌“距下关60km”,这时车内的时间显示是10:45(1)汽车从a地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这辆汽车的行车速度约为多少?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崇文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其中1-10为单选,11-12为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中)1要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在下列方法中,能减小误差的最好方法是()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测量10枚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即可求出一枚硬币的厚度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对于不易直接测量的较小物体的长度(如硬币的厚度、一张纸的厚度等),可采取累积法,或称测多算少法;即测出多个物体的长度后,除以物体的个数【解答】解: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由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若直接测量则误差会很大;故a错误;b、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故b错误;c、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是最佳方案,采取累积法,总厚度较大,易测长度,误差较小;故c正确;d、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一种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此法适用于不易直接测量的较小的长度2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0.8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d小明身高约为1.68【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题【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是身高的一半,在80cm即0.8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一只铅笔的长度在20cm左右此选项符合题意;c、一张试卷的厚度在70u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所以小明身高约1.68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3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的座舱内,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所以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航天员相对于飞船是静止的故正确b、航天员随飞船一起运动,航天员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错误c、d、火箭和飞船,以及航天员,它们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此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都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是静止的故c、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4小明骑自行车自东向西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西疾驰而去,这辆汽车作为参照物,小明()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不运动d无法判断运动方向【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分别以小明为参照物和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分析此题即可【解答】解:小明骑自行车由东向西前进,这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他疾驶而过,因为汽车的速度较大,当以这辆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时,则小明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是向后退的,即向东运动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5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a猎豹速度最大b旗鱼速度最大c褐海燕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v=求出猎豹、褐海燕和旗鱼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解答】解:旗鱼的速度v1=108km/h=108m/s=30m/s;猎豹的速度v2=40m/s;褐海燕的速度v3=83.3m/s;比较可知,褐海燕速度最大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物体速度的换算6下列运动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钟表指针匀速转动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的运动d火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行,某段时间快慢不变【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速度的变化,速度的改变可以是大小的变化或是方向的改变,所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要一个发生变化,都属于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解答】解:a、钟表中匀速转动的指针,其运动方向是变化的,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运动速度有可能经常变化,不一定是直线运动,故b错误;c、百米赛跑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的运动,运动速度经常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c错误;d、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行,某段时间快慢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进行分析解答,知道运动状态不变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7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图析法【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用8s通过的路程除以8s,即得到两人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c、时间t=8s,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是v=5m/s,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8下列探究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3)声音不仅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说明声音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9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考点】音调【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吹哨子时,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所以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音调;故选a【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利用音调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是物理学习的目的,也是中考热点10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考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解答】解: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1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人们做了如下实验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是()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了水花b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随音乐起舞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塑料屑不停地跳动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b、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c、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是振动的,所以鼓面上的泡沫塑料屑会不停的运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符合题意;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故选ac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12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高声喧哗”说明声音的响度大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2)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解答】解:a、物体振动,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才会被人听到,故a错误;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c、“高声喧哗”也是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d、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3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那么相对于船来说,人是静止的,树是运动的(填“运动”或“静止”)【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参照思想【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是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1)被研究的物体是人,人坐在船上,人和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2)被研究的物体是树,船是行驶的,树和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船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点评】由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主要看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了位置的变化14“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是以水底为参照物,若以水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水涨船高”中被研究的物体是船,船高说明船在运动,以水底为参照物,船和水底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因为水和船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水为参照物,认为船是静止的故答案为:水底(答案不唯一,只要所选参照物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即可);静止的【点评】(1)参照物的选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为不动的物体(2)此题要求学生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15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dm;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58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一个中学生的身长约为1.6m=16dm;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约是9.58s故答案为:dm;s【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16如图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85km/h,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3h【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指示的是汽车运动的某时刻的速度,按此速度行驶,用t=可算出行驶255km的时间【解答】解:(1)80km/h100km/h分四个小格,现指80km/h后第一小格,速度值为85km/h故答案为:85(2)由公式v=得t=3h答: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3h【点评】会读汽车速度表指示的速度值,会用公式v=即变形式s=vt、t=进行计算17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0m,则需20 s;此物体在第5s时的速度是18 km/h【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物体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和路程,利用t=可求所用时间;它在第5s时的速度与整个过程速度都相等,据此分析计算【解答】解:由题知,物体做匀速运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因此它在第5s时的速度与整个过程速度都相等,是5m/s=53.6km/h=18km/h;v=,运动100m用的时间:t=20s故答案为:20;18【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单位换算:1m/s=3.6km/h18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解答】解:用弓拉动琴弦,琴弦会振动而发声;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变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琴弦发出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空气【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9音乐厅正举行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响度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音调比男中音的高【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说的嗓门粗细、声音尖锐、沉闷都是指音调;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或强弱,用力敲、用力弹、放声高歌、低声细语都是指响度;【解答】解:(1)放声高歌、轻声伴唱,是指响度的大和小,生活中人们把声音的高低和大小说混淆了;(2)歌手的中音、高音,是指音调的低和高故答案为:响度;音调【点评】要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指什么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能区分开,特别是生活中人们易说混淆的20下面是生活中对声音特性的一些形容:(1)细声细气;(2)引吭高歌;(3)低沉语调;(4)高声喧哗;(5)尖叫其中形容声音音调的是(3)(5)(只填序号)【考点】音调【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1)细声细气;这里的“细”指的是响度小;(2)引吭高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3)低沉语调;这里的“低”指的是音调低;(4)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5)尖叫;这里的“尖”指的是音调高故答案为:(3)(5)【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三、实验探究题(3小题,共24分)2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2.80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6.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6.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80cm,物体长度为8.80cm6.00cm=2.80cm故答案为:1mm;2.80【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2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2)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应该保持很小(填“很大”“很小”)的坡度,其目的是为了方便记时(3)该实验中小车通过的ac段路程是9.00cm,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03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测出小车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根据对长度及时间测量工具的掌握选择测量工具(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由图读出小车从a到c用的时间、小车从a到c走的距离,利用v=计算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平均速度,根据v=可知,在该实验中,需要测出小车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所以,该实验需要用刻度尺和秒表;(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斜面保持较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