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锦程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潍坊锦程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潍坊锦程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孔乙己学法点拨1 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学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4、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知识链接一、作家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代表作品还有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等。二、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作为进步知识分子,以文章作为武器,从各个角度向封建礼教发起进攻,深刻批判了“礼教吃人”的罪恶。孔乙己就是这样一篇小说。鲁迅通过描写孔乙己这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下层读书人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控诉了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出封建社会中人情淡薄以及普通群众的麻木、冷酷的精神世界。正如鲁迅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用意:“单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从而“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自主学习】1、阅读课文两次。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羼水( ) 颓唐( ) 笔墨纸砚( ) 不屑置辩 ( ) 附和( ) 门槛() 蘸 ( ) 咸亨酒店( ) 阔绰( ) 唠唠( )叨叨 缠夹( ) 间( )或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不屑置辩: 污人清白: 颓 唐: 营生:4、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第413节)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其社会根源。 第二部分又以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层: 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情节的开端和发展)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 侧重于写封建文化、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毒害; 第二层(1011节)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节的高潮) 侧重写封建制度对孔乙己的摧残。 第三层(1213节)交待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情节的结局) 探究案 自主探究 4、作者为什么给这篇小说取名为“孔乙己”?“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这六个字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已”的缩写,“已”改作“己”,因此成了一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话”。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即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探究人物1、在孔乙己身上表现出了很多的矛盾点。默读课文,完成下面这个填空题。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 的人。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 的人。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的人。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 的人。孔乙己是个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 的人。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的人。 2、孔乙己以上的各种行为分别表现出什么内容呢?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 3、综合矛盾,统一矛盾,全面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二、深入分析: 1、分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社会原因: 自身原因: 2、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3、课文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这些笑中包括小伙计的笑,掌柜的笑,短衣帮的笑,小孩的笑,他们的笑各是什么样的笑? 4、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三、语言赏析:本文对人物的描写,语言生动传神,尤其是动词运用的非常准确,试着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1、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