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着工作漂泊.doc_第1页
如何跟着工作漂泊.doc_第2页
如何跟着工作漂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跟着工作漂泊 如何跟着工作漂泊 在上海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一次讲座上,英国建筑设计师马克?戴萨姆讲述了自己的从业经历:1988年,他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时,凭借毕业设计获得了奖学金,决定在就业前去日本旅行,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工作。他们在安藤忠雄的事务所实习过,又获得了伊东丰雄事务所的工作合约,几年后,在日本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这一呆,就是20年,如今这个英国人自称“东京建筑设计师”。本来他只计划呆三个月,等到奖学金花完就回英国的。 在“逃离北上广”话题正热门时,上海有一种“硬盘”和“U盘”的说法。前者指的是死都不离开上海的人,后者则是哪里有更好的机会就到哪里去的人。我因为力挺后者挺到宣称“即使是上海人也应该哪里有更好的机会就去哪里”而招致了不少非议。本来我以为这是相当政治正确的话。 直到在上海华尔道夫酒店开业时遇到不少“纽约人”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通常“纽约人”都不称自己是“American”,而是“NewYorker”。在高雅的华尔道夫酒店,我惊讶地发现那些看上去幽默谦逊的“纽约人”们,有很多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拜托,xx年了,中国在国际上红了这么久了,以至于GDP都要开始放缓了,机会越来越少了,他们居然现在才来? 正因为全世界的人才和机遇都集中在纽约,“纽约人”们才不愿意离开这块宝地,更无暇去纽约以外的世界寻找机会,即使纽约的机会在全世界人才的竞争中已经变得万分昂贵。盗用顾城的诗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种状况可以形容为“纽约给了我世界视野,我却用它锁定纽约”。 这是某些“大城市人”的遗憾,同样也是某些“小地方”人的机遇。如今互联网正在打破地域导致的视野局限,一旦走出那个“小地方”,他们将收获整个世界。这应该是“平等”、“自由”等人类的普世追求的一种体现吧。 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都在跟着工作飘泊。有从广东飘到上海又将飘到香港去的,有从巴黎飘到上海又飘到重庆去的,还有一个荷兰人带着一家人从荷兰飘到杭州。他跟我说:因为荷兰太小,不仅要与海洋争夺土地,荷兰人也养成了走出去寻找机遇的传统。这个传统从当海盗开始。 最近看到江南春、邵亦波为猎聘网拍的视频,江南春嫌现有的猎头公司的人才池太小。他恨不得把全世界的人才都聚在一起随他挑。这应该也是全世界CEO们的想法。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的事业心足够强的话,你要时刻准备着在世界各地漂泊中国公司正在全世界并购企业,中国人才被派驻世界各个角落的机会越来越多。 而后你会发现,家庭、爱情、兴趣以及乡愁等等,都需要作为“工作”的附件一起跟着转移。或者,被割舍,然后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