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虞美人、蝶恋花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虞美人、蝶恋花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虞美人、蝶恋花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虞美人、蝶恋花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虞美人、蝶恋花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虞美人蝶恋花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3、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4、提高诗歌鉴能力。 预习内容 1.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李煜 雕阑玉砌 槛菊 谙 彩笺2.文学常识:(1)虞美人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药酒将他毒死。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是亡国后主内心真实写照。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作者的这首词,血泪相和,精美绝伦,堪称千古名作。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非常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创作手法。这对比,首尾呼应,血脉贯通,高度的和谐,高度的完美。这首词正是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2)蝶恋花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文本研习 一、虞美人(一)整体感知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再举出几例运用相同手法写愁或恨的诗句。 (二)探究思考1、分析本词虚实结合的特点。 2、有人说“月”是本词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二、蝶恋花1. 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2. 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3. 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是怎么体现的? 4. 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 5. 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 三、默写诗歌(任选其一) 检测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槛菊(jin) 调运(dio) 悬崖勒马(l) 惊魂甫定(p)b不谙(n) 喟然(wi) 并行不悖(bi) 酩酊大醉(dng)c彩笺(jin) 拙劣(zhu) 似是而非(s) 数见不鲜(sh)d晏殊(sh) 囤积(tn) 春色撩人(lio) 蒙头转向(mng)2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栏杆b明月不谙离别苦 谙:熟悉,知晓c欲寄彩笺兼尺素 尺素:指书信d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罗幕:张开的幕布下面是对蝶恋花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伤离怀远之作,不仅具有婉约派情致深远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派少见的境界寥廓高远的特点。b首句中的“愁”“泣”二字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出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c“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听西风飘零树叶情景的回忆。d本词上下阕自始至终贯穿着悲壮的风格。读下面的甲乙二词,完成题目。 甲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乙 (苏轼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甲乙词牌相同,试找出它们各自的韵脚。 甲: ;乙: 。甲中“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有何含义?答: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表达了何种情感?答: 甲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主要是通过描写完成的;而乙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用描写。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二词都有“燕子飞”的描写,甲是反衬主人公的孤独,乙是正面渲染暮春已至。b甲中多处拟人,乙中多处对比,手法各异,但都情蕴备具。c甲中主人公的孤寂怅惘是源自别离,乙中的主人公的烦恼是源于春光易逝,美景不再。d二词均以景结情,使全词的意境清悠、深远,增添了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一、虞美人参考答案(一)整体感知1、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作用),写出了愁思的广、长和连绵不断(内容)。(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煜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贺梅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二)探究思考、(实写:春花秋月、小楼昨夜东风、月明。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由眼前实景引发对往事和故国的回忆,虚实结合,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鲜明,给人以物是人非的感慨。2、开头“春花秋月”为眼前景,由此陷入对“小楼昨夜”的回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词人登高遥想,明月依旧,故国却如梦,自然过渡到下阕的抒写亡国之痛(作用)。 “月”为引发情思之物,又是贯穿全词的线索,因此是本词的关键。(总结) 二、1.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 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2. 菊、兰、轻寒、燕子、明月3.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一夜无眠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4.“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看不见 “寄彩笺” “知何处” 寄无所踪 “满目山河空念远”可见并不能排遣。5. 凋 使凋零 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 独 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 写孤独无依 望尽 与碧树凋尽呼应 境界一跃为广阔山长水阔 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检测练习答案1 d(a“甫”读“f”b“喟”读“ku”c“数”读“shu”)2 d(“罗幕”是“丝织的帷幕”。)3 d(点拨:“悲壮的风格”错。)甲是“露、去、苦、户,树、路、素、处”;乙是“小、绕、少、草,道、笑、悄、恼”。运用拟人手法,点明幽怨的原因是“离别”,把不满转嫁到明月上,突出怨的强烈。表达的是伤春的感情。以“柳绵”的越来越少,芳草无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缠绵悱恻的伤春之情;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甲心理描写多;乙是动作神情。d点拨:甲的结句是写景为主;乙的结句是议论抒情。 比较阅读 发现欣赏: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简析】: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索漠。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简析】: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至结尾,词意流走,一气呵成。修辞上用的是“顶真格”,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情色彩不同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积累吧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