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频考点三语境加推断,落实得分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2012山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译文:_(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译文:_(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译文:_答案(1)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2)光武帝称许阴兴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3)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介词结构后置句和省略句、被动句。(1)句中的“幸”是皇帝亲临某处;“辄”,总是,其前省略了主语“阴兴”;“清宫”“亲信”均为古今异义词,分别为“清理宫室”“亲近信任”;“见”表被动,最后一个分句是被动句。(2)句中,“嘉”,称许;“让”,谦让;“夺”,改变。(3)句中,“发中”省略介词“于”,即“发于中”,从内心发出(发自肺腑);“感动”,使动用法;“左右”,古今异义,指身边的人;“遂”,于是,就。2(2011山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译文:_(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译文:_(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译文:_答案(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解析(1)句中的两个“以”均作介词,用;“惧”“止”均为使动用法,其后省略了宾语。(2)“改”即成语“朝令夕改”之“改”。(3)“若”,表假设;“霸王”,名词用作动词,成就霸王之业;“本事”即“根本之事”。3(2010山东)申甫传(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译文:_(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译文:_(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译文:_答案(1)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3)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解析(1)注意实词:“复”,又;“故”,原来的。注意词类活用:“师”,名词作状语,像侍奉老师一样。省略的内容需补出,才能保证句意的完整。(2)注意实词:“数”,屡次;“干”,求取,可引申为“求见”。虚词“以”,凭借。“见”表被动,最后一句是被动句。(3)注意实词:“咎”,责备;“讥”,讥讽。1考试说明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如何具体要求的?答案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放在文言实词里讲解了)2怎样理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一考点要求?答案翻译是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要翻译句子,必须先理解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作出相关分析。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的特殊含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翻译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该考点为文言文阅读中重要的考点,地位越来越重要。3高考文言翻译在命题上有什么样的特点?答案(1)全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二或三个句子。这几个句子一般为: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须熟悉关键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义,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句式较特殊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2)翻译考查越来越趋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及,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特别是古今同形异义实词的翻译。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一)判断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中为一般句式,为判断句。2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译文: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解析(1)“道所存也”为判断句。(2)“此得也”为判断句。整合点拨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常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以“者也”“也”“者也”“者,”作标志的判断句;二是以“为”“乃”“即”“则”“皆”“是”等作标志的判断句;三是无标志的判断句。判断句在翻译时一般译成“是”“就是”。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中的“是”一般不作今天的判断动词“是”,而是作指示代词“这”等。判断句一直是高考翻译题中的重点,每年都有多套试卷考查到。如2010年湖南卷第10题“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这是一个没有标志的判断句,翻译时要考虑到这种句式特点。(二)被动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中为状语后置句,为一般句式。2翻译下面的句子。(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译文:(墓中的)五个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人。解析(1)“为所”,表被动。(2)全句为判断句,“者,也”;有两个被动句,“被”“于”两字为标志。整合点拨被动句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个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值得注意的是“被”字,它在文言文中有时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但多数情况下为动词,如“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被动句也是高考翻译题常考的句型之一。如2010年山东卷第13题“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中“常不见听信”就是一个用“见”表示被动的句子。(三)宾语前置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中为宾语前置句,为定语后置句。2翻译下面的句子。(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2)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解析(1)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2)“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整合点拨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有三种类型: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二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如“沛公安在”“不然,籍何以至此”等;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如“夫晋,何厌之有”“无乃尔是过与”等。宾语前置句虽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句式,但在高考翻译题中并不常见,只是视选材而定。如2010年浙江卷第21题“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何为”就是一个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的例子。可译为: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四)介宾短语后置句1下列句子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c解析c项“于”应译为“到”。2翻译下面的句子。(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译文: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他们,用威严的盛怒来震慑他们,他们最终也只是苟且以求免于刑罚却并不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却不会在内心诚服。(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老虎犀牛从木笼中逃了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是谁的过错呢?整合点拨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以”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的句型。翻译时,一般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将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这种句式虽然考试说明未作要求,但因为它在文言文中很常见,所以高考翻译题中经常出现。如2012年江苏卷第8题第(2)句中“贤于言事官远矣”,可译为“比那些言事的官员好多了”。不过,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并不是一定要提前的。(五)定语后置句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答案d解析其余三项皆为定语后置句。2翻译下面的句子。(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所见到的全是这样。(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士大夫,偌大的中国,有几个人呢?解析(1)“石之者”为定语后置句。(2)“缙绅者”“四海之大”都为定语后置句。整合点拨定语后置句一般以“之者”“者”为标志,将定语后置。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在高考翻译题中极少考到,但并不是不考。如2010年上海卷“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应是“桂阳有争舟而相殴至死之民”。可译为:桂阳有争船而相互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六)省略句1下列各句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答案c解析a项“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项后三句省略主语。d项省略“鸣”的宾语“之”,代指“钟磬”。2翻译下面的句子。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译文:项伯就在夜里骑马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解析两处省略(见译文括号内),“具告以事”是介宾短语后置句。整合点拨省略是文言文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省略句最常见的是省略主语,省略动词或介词宾语“之”以及介词“以”“于”等。对省略句翻译的考查,在历年高考对句式翻译的考查中题量是最大的。它要求考生在翻译时补出省略的部分。如2008年山东卷第13题“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况”后省略主语“他”,“遂”前省略主语“张讷”。(七)固定句式1对下列固定句式解释正确的一组是()如何,译为“对怎么办”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孰与,译为“与一起”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不亦乎,译为“不也吗”a bc d答案c解析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2翻译下面的句子。(1)无乃尔是过与?译文:恐怕该责备你们吧?(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整合点拨固定句式在高考翻译题中不是必考点,带有因文命题的特点。不过,一旦考查到,必须按其固定译法翻译。如2011年四川卷第11题第(2)句中“得非吕徽之乎?”“得非乎”要译为“莫非吧”。二、文言文翻译原则和标准(一)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试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直译的特点。(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译文:_答案于是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行踪,害怕别人看见、认出。(2)(申)甫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译文:_答案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术)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1)纵一苇之所如。译文:_答案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解析这里的“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译文:_答案我活着应当不惜肝脑涂地,死了也要报恩。解析“结草”是用典,要把典故意思译出。(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译文:_答案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解析这里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译文:_答案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解析“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译文:_答案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解析“怒发冲冠”用了夸张手法,仍要译为夸张,前面要加上“像要”或“快要”。整合点拨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意义的文言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顺序也不变动。直译要“一对一”地翻译。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词语、句子,要根据其大意灵活变通地翻译。(二)翻译标准信、达、雅1请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错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1)原句:(2012江苏)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译句:你们才能不能超过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也就可以了。错译之处:_答案“逮”是“及、赶得上”义,不能译为“超过”。(2)原句:(2010江苏)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译句:您所结交的应是当时的贤人,现在跟这种人一起喝酒高兴吗?漏译、错译之处:_答案漏译了“皆”这个“全都”意思,改变了语气;只译出“贤”而未译出“隽”,即“才华出众之人”。(3)原句:(2010湖北)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漏译、错译之处:_答案漏译“督”字。“督”,督促,这里是“被督促”。错译“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4)原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道理没有流传也已经很久了!漏译、错译之处:_答案原句中“也”是个句中助词,翻译时不必译出。将原句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助词翻译出来,也是违反“信”的标准的。(5)原句:(2010福建)凡数日得若干人,(焦翁)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译句:一共好几天,遇到了若干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焦翁留他们在铺子里住,给他们东西吃,等到洪水平息了,又出旅费送他们坐船回去。赘译之处:_答案该译句没有遵循“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的直译原则和“信”的基本标准,自己添加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坐船”等内容。赘译是考生不忠实于原文,任意发挥、译而无据的表现,更是无“信”。2请指出下列译句的不“达”现象,认真体会“达”的要义。(1)原句:(2010天津)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译句: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不“达”之处:_答案该句中“不之虑”是个宾语前置句,“之”是动词“虑”的宾语。译句未译出这个句式特点,既丢掉了得分点,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须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这是“达”的要求。(2)原句:(2009江苏)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译句:刚刚被罢黜了巡抚住居家里,认为奇异而闻名。不“达”之处:_答案前半句结构混乱,后半句表意不明,“认为”什么“奇异”没有译出。“闻”属错译。(3)原句:(2009全国)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译句:馆陶的全体百姓都悲伤痛哭,于是跟着魏德深去居住的达到了几百家之多。不“达”之处:_答案不是“全体百姓”,而是整个境内的百姓;不是跟着魏德深去居住,而是跟随魏德深去安家。整合点拨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意思。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须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3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如何落实得分点?一、下面文段的现场译文均有问题,请你修改为正确译文。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寓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优游以忘其老。(选自苏辙东轩记,有删节)1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现场译文修改为正确译文:_答案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我一个人。2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寓而势不得去。现场译文修改为正确译文:_答案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被束缚生活的害处,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二、下面均是考生在句式翻译方面存有问题的译文,请从句式的角度予以分析、改正。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史记魏公子列传)误译:哪里在于公子你能对别人的困境感到着急啊!问题:原句是个主谓倒装句兼宾语前置句,译文未译出这两个句式。改正:公子能够解救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啊?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史记刺客列传)误译:太子和宾客知道这件事的,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问题:“宾客知其事者”是个定语后置句,未译出。改正: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误译:(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这是从未有过的。问题:“未之有也”是个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句。“之”是代词,须译出实义。否则,无法体现句式特征。改正:(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4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误译: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落个灭族的下场,不是应该吗?问题:原句在句式上有两个特征:“夷灭宗族”是个意念被动句;“不亦乎”是个固定句式,表示较委婉的反问语气。该句翻译时在这两方面未做到准确到位。改正: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矫正指导文言语句翻译应具有三种意识:语境意识、推断意识、得分点意识。得分点意识是指在翻译中能找出可能是得分点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并能落实到位;在三种意识中,其他两种意识最终是为这一意识服务的。一、文言翻译有哪些得分点?如何判定这些得分点呢?1得分点有三: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及个别疑难词),特殊句式,句意通顺。2判定得分点的方法:(1)判定关键词语在翻译题中命题人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实词,这是主要的;一类是虚词。实词从词性上看,指名词、动词、形容词,重点是动词;从知识点方面看,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虚词是指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重点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要找出这样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就会丢分。这里,特别注意两类词的判断:通假字的判断判断该字是否通假,一是靠平时积累,二是靠临场推断。推断有两个标准:a.用该字意思在上下文中实在讲不通,b.该字与哪个通假字音近形似。活用词的判断(参见本章高频考点一“基础:整合点拨”部分)(2)判定特殊句式寻标志。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志,抓住这些标志,就能基本锁定它。联语境。有一些特殊句子,无任何语言标志,如直接判断句、意念被动句、省略句,这时就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联系语境,因为它不一定是特殊句式,如带“见”“于”字的句子。二、如何在翻译中落实得分点?(一)关键实词对确定好了的关键实词,一定要准确译出其意,不含糊,不游离,不意译。例如通假字,翻译时一定要写出其本字,不能照抄句中原字。这里,要特别注意对下面三类词的翻译:1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一定要拆开翻译。如“亲信”是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亲近、信任”两个词。2活用词。它们在翻译时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固有的格式。用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像”“用”“在”。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做、作为)”的格式进行翻译(当然,有的词可用一个意思与“认为”或“以为”差不多的动词翻译)。使动用法要用“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与意动用法一样,有的词也可以用一个意思与“使(让)怎样”差不多的动词翻译。3疑难或陌生的词,要借助语境和实词的推断方法,并联系自己平时的积累去较为合理地翻译它,而不是硬译或干脆不译。(二)关键虚词1必须译出的虚词换(1)有实词义项的则须译出实义,如“之”“其”等。(2)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替换的,如“之”“而”“以”等,即便是语气词也可用相对的词替换。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中的“于”要译为“在”,“之”要译为“的”。2不必译出的虚词删(1)起语法作用的。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如“之”“者”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标志。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句中的“者”为定语后置标志,不译。(2)表停顿作用的。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的“也”表示句中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3)起衬字作用的。如:顷之,烟炎张天。句中的“之”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4)发语词。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的“夫”为发语词,不译。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需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不然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三)特殊句式1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1)调。主要指那些倒装句,译时须调整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的结构形式。(2)补。一是补出文言语境中省略的成分,若不补出,句意就不明,句子就不通;二是补出句中的被动意味,如意念被动句。2遵循一定的翻译格式(1)判断句要译出“是(不是)”字。(2)倒装句要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3)被动句要译出“被”字。(4)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另外,文言文中还有些固定的格式,如“所以”“有以”“得无”“无乃”和“不亦乎”“何为”“之谓”等,它们都有固定的翻译方式,必须按其固定的方式进行翻译。三、句意通顺要保证句意通顺,除要依靠平时积累并紧密联系语境外,在具体翻译中,还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避免硬译、漏译和误译;补足省略的句子;译句不得出现语病。按要求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2012湖南)(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审题:a审语境:_提示该句外部语境为前后把“有行之人”与“无行之人”进行对比。b审得分点:关键词语:_、_、_、_。提示行,一词多义,此处指品行;森然,严明的样子;动,动词活用为名词,举动;法度,可以看作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特殊句式:无答题:第一步:切分(可在原句中用“/”隔开)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第二步:草拟(略)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叉神经影像学表现课件
- 多行业国有企业面试题库精 编
- AI求职之路指南:蔻驰AI面试面试题及答案精 编
- 奶茶店实习报告
- 初中书面表达主题分类训练10篇-兴趣爱好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试卷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小儿腹泻疾病查房课件
- 大二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 小儿气道梗阻课件
- 农村光伏项目合同协议书
- 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试卷(试题)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2025-2030中国土地估价行业标准体系完善与国际化发展研究
- 2025级新生军训开训仪式动员大会
- 2025年医院处方审核规范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天津市辅警招聘考试考试试题库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版旧房翻新基础装修合同范本
- 铅衣消毒管理办法
- 2025新村级后备干部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寄宿学校班主任培训课件
- 秋季肌肤护理课件
- 泪腺肿瘤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