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13 第1节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13 第1节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13 第1节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13 第1节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专题13 第1节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21.陈旭麓这样评价南京临时政府的一项政令:“它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意识。”这项政令是a剪发辫 b禁缠足 c易服饰 d废跪拜答案d2.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如唐朝的“丰满华丽”,民国的“中西合璧”,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多姿多彩”。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百家争鸣”、商业繁华、经济全球化b富强开放、民主共和、经济全球化c“百家争鸣”、新思想萌发、百花齐放d富强开放、中体西用、百花齐放答案b3. 鸦片战争以后,中西合璧成为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以下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建筑是答案c4.近代交通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大增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 abcd答案d5.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观念: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繁。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是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a b c d 答案c6.7月中旬,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空贴,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 由此可见,网络传媒: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决定社会的舆论导向a. b. c. d. 答案d7.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报刊 b广播 c电影 d电视答案a8. 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青年学生率先奋起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服饰上的变化是在长衫、马褂的同时,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喜欢穿一种简便的西服,被称为“学生装”。穿着这种服装,能给人以庄重、儒雅之感。孙中山先生当年即颇喜欢穿着这种服装,并对此稍作改制,后流传开来,被尊称为“中山装”。很快出现了男子穿中山装,女子改穿旗袍的局面,百姓也开始穿上洋衣洋袜;同时废除了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陋习。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 五四时人们认为,婚姻自由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恋爱自由。恋爱是“男女结婚的中心要素”,“必定先有恋爱,方可结为夫妇,必定彼此永久恋爱,方可为永久的夫妇”。(2)婚姻自主。婚姻主体对主婚权的把握是实现婚姻自由的关键。他们强调婚姻要“完全凭着男女两人自由的意志,互相结合”。(3)离婚自由。“在现社会内,自由结婚与自由离婚一样很重要。如果不同时鼓吹自由离婚,那就这自由婚制也成了锁镣”,因此,“自由结婚与自由离婚并行齐进”。(4)再嫁自由。认为寡妇再嫁问题,完全是“一个个人问题”,要按本人的意愿去办,万不能“为了褒奖条例,为了贞节牌坊”,而断了再嫁的念头。 引自陈文联论五四时期探求“婚姻自由”的社会思潮 请回答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