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1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1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1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1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1 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1 人民版必修2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先进的纺织技术解析通过观察图片可知,既有曲辕犁又有纺车,此题应该理解为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所以应该选择c项。答案c2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农业经济衰退农业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解析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出现烟草、木棉等经济作物,并且其利润高于农业,这充分说明了当时该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发生变化,但并不能反映出农业经济的衰退。农产品加工业兴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3“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耕的是“王田”纺的是棉布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a b c d解析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它是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故应排除;又因为棉布广泛纺织是在明朝,故排除;所以选c。答案c4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a司母戊鼎b“废井田,开阡陌”c曲辕犁d交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则材料说明奴隶在井田上干活时,不卖力,而在私田上干活时很卖力,因为他可以有一部分劳动成果。说明新的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提高了奴隶劳动的积极性。答案b5“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解析通过“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可知,时间应在汉代以后,故排除a项,时间不符;由这项制度实施的标准是“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可知,正确选项为b。答案b6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解析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从题干可以看出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答案b7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 ()。a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b棉纺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c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d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御寒”“生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可以判断出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在于棉布实用价廉,衣被天下后世。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8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1 150年前的唐朝大地,你可能 ()。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看到冶铁作坊的角落里堆放着作燃料的煤终于买到了中意的粉彩瓷器与纺织手工业作坊中辛勤工作的雇工交谈a b c d解析根据所学,正确,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正确,汉代冶铁已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说法错误,粉彩瓷器出现于清代;说法错误,雇工现象最早出现于明代。本题选b项。答案b9浙江某地因施工发现一座古墓,其出土文物种类相当丰富,经考古人员整理,向社会公开展示的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解析本题属于创设情境题,材料中的烟叶是明朝时期从美洲传入的,比其他三者的时间都晚,因此可以判断该墓为明代。答案d10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这表明唐朝时期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严格维护坊市制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解析从“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可以看出唐朝对商业管理严格。答案b11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解析本题从画面提供的场景入手,解题关键是熟知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a项在规定区域设置市,市和坊分开,与图片中打破市坊的界限不符,故排除。b项草市和c项夜市都与图片中白天城市商业的繁荣没有关联,故排除。“大街两边民户铺席”说明了宋代商业的特点市、坊混在一起,也与图片场景相吻合,故选d项。答案d12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解析解答本题的切入点是读懂材料信息。夜市和瓦子都属于商业场所,从“通晓不绝”“终日”等关键信息看,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材料并未提到分布特点,排除b项;c项缺乏材料依据且不符合史实;宋代虽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但与材料信息没有关联。答案a13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刻在琅玡台石壁上,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这一政策指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无为而治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 d划疆分治政策解析“上农除末”即崇尚农业压制工商业,可知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14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a人口的大量减少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农业的衰退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明朝时期,出现了一些民间的私人手工工场以及雇佣工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标志,所以可以判断为d项。答案d15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解析“买田置地”“买官”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社会进步”。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8分,共20分)16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灿烂农耕经济文明的基础。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农业经济历史。据此回答:(1)黄梅戏中董永与七仙女“男耕女织”的剧情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怎样的基本形式?(1分)(2)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请列举古代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三项重大成就。(3分)(3)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的普遍现象,许多开明的政治家为此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何在?(1分)(4)请列举古代中国三大著名的手工业行业。(3分)(5)西汉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2分)(6)随着商业的繁荣,古代历朝都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列举唐宋时期著名的商业都会。(2分)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都江堰、郑国渠、关中的井渠、王景治黄河等。(3)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4)纺织业(或丝织业),冶铸业,陶瓷业。(5)工官制度(或匠户制度)。弊端:(任答一样即可)“工官”制度使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匠户”制度下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6)长安、洛阳、杭州、汴京、泉州等(唐宋至少各一个)。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杭州桑麻遍野,茧丝棉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赵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明)张瀚松窗梦语材料二迨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摘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材料三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材料四毅阉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布(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到二十余。商贾所获者,常满户外,尚有能应。自是家业大饶。(明)张瀚松窗梦语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现象?材料一反映杭州的特点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三中的“末”指什么?“本”指什么?作者用这个词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3)材料三中“游手趁食者”指什么人?你如何看待?(2分)(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