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劝学(一)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doc_第1页
14劝学(一)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doc_第2页
14劝学(一)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doc_第3页
14劝学(一)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第14次课课 题劝学(一)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2、学习、掌握和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古今字、通假字。重点、难点了解荀子有关学习意义的论述,掌握常用的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教 具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一、课前导入(提问并要求板书)劝 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唐代书画家颜真卿的这首诗明白如画、通俗易懂。它真诚地劝勉人们要在青少年时期及早努力,勤奋学习,而不要贻误时机,以致老大无成,空自后悔。我们再追溯到三国时期,也有一个“孙权劝学”的典故(提问):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后来在孙权屡次劝导下进行了学习,并且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另一大将鲁肃对他更是刮目相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一事例出自我们初中曾学过的课文孙权劝学。总之,学习自古是受人推崇的,一直到今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仍是一条不变的真理,学习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举例)今天我们来看更早时期的荀子,专门有一篇劝众人学习的文章。那么荀子又是怎样来劝学的呢? 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二、作者介绍(结合课文注释)荀子(约公元前前)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针对儒家的“天命论”,提出了“天行有常”和“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生来是“恶”的,所以,他非常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20卷32篇,代表作有劝学、非相、天论。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为荀子第一篇。三、释题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提问)明确:劝勉、勉励。“劝”的繁体字写作“勸”,这是一个形声字。凡是“力”作形旁的字大多有勉励的意思,如努、励。因此,“劝学”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的意思。作者勉励人们要坚持学习以增长知识和才干,以培养高尚的品德。那么,荀子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四、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预习生字,感知重音和停顿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 )槁( )暴( ) 磨砺( )日参( )省( )乎己 知( )明 须臾( ) 跂( ) 舆( ) 舟楫( ) 生( ) 蛟( )龙 跬( )步 骐( )骥( )驽( )马 锲( )而不舍 螯( )五、释文(学生参与为主,每一桌同学翻译一句)第一段: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学不可以已。2、提问A: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提问B: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明确: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回答:略。3、重点字词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已:动词,停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一种染料;于:从;于: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凝结;而:连词,表转折;于:比)中:合乎、符合 。 绳:木工用的木线。 曲: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弯度。有:通“又”。 然:代词,这样。 槁:枯 暴:晒 金:金属制的刀剑。 就:动词,接近。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检查。 省:反省。 明:明达。 过:过错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3、分论点: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总结: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意义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总结: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六)预习下文、布置问题:1、学习的作用是什么?2、学习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应该持什么态度?板 书:1.劝学诗:劝 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2.作者介绍:思想:提出“性恶论”,重视后天的学习。 荀子32篇:代表作劝学、非相、天论。 著作特点 :语言质朴、多用排比,善用比喻。3.重点字词(略)4.中心论点: 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不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