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辛亥革命有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 富强的道路 2 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造成国家贫弱的根源是什么 3 怎样才能振兴中华民族 新课导入 目 录 新世纪的曙光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影响以及 新 在何处 重难点 1 背景 辛亥革命后 帝制结束 民国初兴 此时 政治势力裂变纷争 思潮言论喧嚣撞击 西方民主 自由 平等的思想日渐形成一种思潮 影响日益扩大 为广大的知识分 尤其青年学生所接受 民主 平等 自由等观念影响日益扩大 辛亥革命后思想界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背景1 1 背景 1912年 袁世凯下令尊祟伦常 要 全国人民格守礼法 1913年 他又颁发 尊崇孔圣 的通令 孔教会联名上书众 参两院请定孔教为国教 开始把尊孔活动推向高潮 1914年袁世凯下令全国恢复 祭孔 1915年又正式恢复学校的尊孔读经 并亲临孔庙祭孔 尊孔复古 复辟帝制 袁世凯在做什么 目的是什么 背景2 1 背景 背景3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思考 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 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他们在做些什么 2 标志 1915年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后改名 新青年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3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代表人物 4 旗帜 民主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5 主要阵地 德先生 赛先生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 6 内容 探究问题 陈独秀 愚之信仰共和 必排孔教 李大钊 孔子是 历代专制之护符 鲁迅 吃人的礼教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 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 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1 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2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 每周评论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与肯定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3 影响 新文化运动中 新 的含义 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去反对封建文化 即用资产阶级的新道德观反对封建的旧道德观 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用 民主 与 科学 反对封建专制与愚昧 因此 新文化运动 新 的含义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 与时俱进的文化 而不是保守 陈腐的文化 探究问题 知识总结 1 新文化的主要阵地是 a 敬告青年 b 每周评论 c 新青年 d 民报 c 当堂达标 2 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其中 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