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材料认证综合.doc_第1页
反光材料认证综合.doc_第2页
反光材料认证综合.doc_第3页
反光材料认证综合.doc_第4页
反光材料认证综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N471EN 471:主要针对反光材料试用产品: 防水性外套,外裤,背包,旅行包,环保购物袋,体恤衫,polo 衫,马甲,坎肩,卫衣,运动衫,短夹克,工作服,防护服,背带裤。标准内容:3.1高可视性警示服 指在任何时候都起醒目作用的警示服。 3.1.1萤光材料 指能发出比被吸收光波长更长的光辐射的材料。 3.1.2基底材料 指具有高度可视性的有色萤光材料,但此材料不符合该标准对逆反射材料的要求。 3.1.3逆反射材料 指具备逆反射性能的材料,但此材料不符合该标准对基底材料的要求。 3.1.4单一性能材料 指或者具备基底材料性能的材料,或者具备逆反射性能的材料,但不是二者合一。 3.1.5双性能材料 指具备底基和逆反射双重性能的材料。 3.2光学术语 该标准中使用的光学术语采用CIE文献NO.17.4:1987和NO.54:1982中的定义。 4.0设计 4.1类型与等级 警示服分为三个等级,每一等级的警示服上的警示材料的使用面积最小值须满足表1的要求。警示服应有一定面积的基底材料和逆反射材料,或有一个面积的双性能材料。 表1:可视材料的面积(m2) 3级警示服 2级警示服 1级警示服 基底材料 0.8 0.50 0.14 逆反射材料 0.2 0.13 0.10 双性能材料 0.20 4.2特殊设计要求 4.2.1除背心外,基底材料须水平环绕躯干、袖子、裤腿等部位。 4.2.2逆反射材料条应不小于50mm宽,但对于缚带,逆反射材料条应不小于30mm宽。 4.2.3 a)环绕连体罩衣躯干部位的逆反射材料应是不小于50mm宽的水平的两条。 b)茄克、马甲、背心在躯干部位须有间距不小于50mm的水平的两条逆反射材料。两肩应各有一条连接前后两片的逆反射材料,躯干部位的逆反射条中下面的一条距服装底襟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 c)夹克、马甲和背心应有一条逆反射材料绕着躯干,两肩应各有一条逆反射材料从前到后与躯干的逆反射材料相联,躯干部位的逆反射条应不低于夹克、背心、马甲的底襟的上方50mm处。 d)夹克、马甲、背心有两条水平逆反射材料最少相距50mm绕着躯干,躯干部位的逆反射条中下面的一条距服装底襟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 4.2.4全袖连身工作服和夹克应有两条逆反射材料环绕着,应放在服装和躯干的同一高度上,上面一条绕着袖子的上部分(肩到肘之间)下面一条的底距袖子的底应不小于50mm。 4.2.5连身工作服、吊带裤和腰带裤应有两条相距不小于50mm的逆反射材料。水平绕着每条腿,上面的一条带子的上方应不高于裤腿底部的350mm,下面一条带子的底边应不低于裤腿底边上方50mm。 4.2.6吊带裤应有一条逆反射材料绕着躯干。 4.2.7背心应设计成人可以穿且两侧的空隙(水平方向)应不大于50mm。 4.2.8与性能材料和基底材料相联的逆反射材料之间的空隙不要超过50mm。 4.2.9马具应有一条逆反射材料带(单独或与性能材料相连)绕着腰其它的逆反射材料带(单独或与性能材料相连)从后往前经过双肩与腰带相连带子的宽度不小于30mm。 注:符合该标准的马具并不能起到从高处掉下来的保护。 4.3规格 反光制服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反光材料的最小面积由不同规定 。应用高可见度材料面积定义服装的等级:服装的等级:荧光布0.80/ M20.50/ M20.14/ M2反光条0.20/ M20.13/ M20.10/ M2 5.0基底材料和双性能材料的要求 5.1颜色 5.1.1新的基底材料 色彩应低于表2所述的一个区域当中,最小亮度系数应超过表2最小的相应值。 5.1.2新的双性能材料 色彩应低于表3所述的一个区域当中,最小亮度系数应超过表3相应的最小值。 以7.3所述的两个旋转角测量时,方向敏感的逆反射材料的亮度系数平均值应符合表3的要求。 以7.3所述的两个旋转角测量出的方向敏感的逆反射材料的色彩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2:颜色:基底材料 颜色 色彩同等值 最小亮度系数(min) X Y 萤光黄 0.387 0.356 0.398 0.460 0.610 0.494 0.452 0.540 0.76 萤光桔红色 0.610 0.544 0.579 0.655 0.390 0.376 0.341 0.344 0.40 萤光红 0.655 0.579 0.606 0.690 0.344 0.341 0.314 0.310 0.25 表3颜色:双性能材料 颜色 色彩同等值 最小亮度系数(min) X Y 萤光黄 0.387 0.356 0.398 0.460 0.610 0.494 0.452 0.540 0.70 萤光桔红色 0.610 0.535 0.570 0.655 0.390 0.375 0.340 0.344 0.40 萤光红 0.655 0.570 0.595 0.690 0.344 0.340 0.315 0.310 0.25 5.1.3氙灯测试后的颜色 暴露后的颜色应在表2基底材料和表3双性能材料所示的同等值范围内,其亮度系数应不小于表2、表3相应的最小值。 测试样品的耐光色牢度应依ISO 105-802方法1进行测试,对红色和桔红色材料将持续暴露直到蓝色标对照标准5#变成灰标第3级,对黄色材料要持续暴露直到蓝色标比对标准4#变成灰标4级。 5.2基底材料色牢度 5.2.1磨擦色牢度 干/湿磨擦色牢度当依ISO 105-A02测试时应至少为灰标4级,这个测试将被视为符合ISO 105-X12。 5.2.2耐汗渍色牢度 耐汗渍色牢度依ISO 105-A02测试时样品颜色变化应至少为灰标4级,当依ISO 105-A03测试时至少为灰标3级(色污),这个测试将视为符合ISO 105-E04。 5.2.3洗涤色牢度水洗、干洗、次氯酸漂白、热压。 当防护标签要求如表4所述时,色牢度将依性能要求测试,测试法如表4所述。 表4:色牢度 防护程序 色牢度灰标的最少级数 测试法 家庭和商业洗涤 色变:4.5 色污:3 ISO 105-C06 C2S 干洗 色变:4 ISO 105-D01 次氯酸漂白 色变:4 ISO 105-N01 热压 色变:4.5 色污:4 ISO 105-X11 样本必须挂在温度不超过60的大气中晾干,接触的部分与线圈在同一线上。 热压:样品应在干燥状态下热压,热压应依防护标签上的熨烫指导测试。 “.”为温度(1102) “”为温度(1502) “”为温度(2002) 5.3基底材料的尺寸变化 5.3.1基底材料的尺寸变化在长向和宽向都不要超过3%。 5.3.2样品材料的准备做标志和测量都应依ISO 3759:1984,不包括第7条。 5.3.3对水洗或干洗引起的尺寸变化,一个样本依5.3.2准备要按EN340:1993中5.4所述的进行5次洗涤环循。 5.4基底材料的机械特性 5.4.1平织材料的拉力强度 5.4.2针织材料的破裂强度 最小破裂强度应为100KN/m2,破裂强度应依ISO 2960进行测试,使用的样品直径为30mm。 5.4.3涂层织物和叠层织物的拉力强度和抗撕裂强度。 高度可视警示服的的基底材料应符合PrEN343:1993的4.4和4.5的要求。 5.5防水 在恶劣或寒冷的气候中穿用的高度可视警示服的基底材料应符合Pr EN343:1993的4.1的要求。 5.6抗水蒸汽和水蒸汽可透气性指数 5.6.1由平织或针织织物制成的基底材料 抗水蒸汽应不超过5(m2.Pa)/W 水蒸汽透气性指数应不低于0.15 依Pr EN343.:1993所述的方法进行测试 结果应取3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5.6.2由涂层织物或叠层织物制成的基底材料 抗水蒸汽应依Pr EN343:1993 中的4.2进行测试和分级。 5.7人类工程学 EN340:1993中第4条的人类工程学的要求应被遵守。 6.0逆反射材料和双性能材料的光学和物理性能要求 6.1新材料的逆反射性能要求 单性能逆反射材料和双性能材料在测试暴露前应符合表5.6或7的要求。 测量应依7.3所述的方法进行 当以两个旋转角1=02=90进行测量时,材料的逆反射系数误差大于15%(依方向敏感度而定)。 表5:单性能材料最小逆反射系数cd/(lm2)2级 表5:单性能材料最小逆反射系数cd/(lm2)2级 入射角 观测角 5 20 30 40 12 330 290 180 65 20 250 200 170 60 1 25 15 12 10 130 10 7 5 4 表6:单性能材料最小逆反射系数cd/(lm2)1级 入射角 观测角 5 20 30 40 12 250 220 135 50 20 120 100 75 30 1 25 15 12 10 130 10 7 5 4 表7:双性能材料的最小逆反射系数cd/(lm2) 入射角 观测角 5 20 30 40 12 65 50 20 5 20 25 20 5 1.75 1 5 4 3 1 130 1.5 1 1 0.5 方向敏感的材料应符合表5、6或7所述的逆反射系数的最小要求,两个旋转角之一如7.3所述的,其值应不低于表5、6或7所述的75%,另一个旋转角也是如此。 双性能材料的值适用于任意颜色 6.2测试暴露后的反射性能要求 样本依6.1测试应依表8所述进行暴露,暴露之后,每个测试样本应符合6.2.1,6.2.2和6.2.3的光学要求。 表8:测试暴露 暴露 单性能反射材料 双性能材料 磨擦性 弯曲性 在寒冷下的褶皱 温度 温度变化 水洗 干洗 淋雨影响 7.4.1 7.4.2 7.4.3 7.4.4 7.5 7.4.1 7.4.2 7.4.3 7.4.4 7.5 6.2.1单性能材料 当以观测角12和入射角5进行测量时,单性能反射材料的反射系数R应大于100cd/(lm2) 6.2.2双性能材料 当以观测角12和入射角5进行测量时,双性能反射材料的反射系数R应大于30cd/(lm2) 表8:测试暴露 暴露 单性能反射材料 双性能材料 磨擦性 弯曲性 在寒冷下的褶皱 温度 温度变化 水洗 干洗 淋雨影响 7.4.1 7.4.2 7.4.3 7.4.4 7.5 7.4.1 7.4.2 7.4.3 7.4.4 7.5 当依7.5条测定淋雨影响时,反射系数应大于15cd/(lm2) 6.2.3方向敏感材料 暴露后方向敏感材料的反射系数应符合6.2.1或6.2.2的要求,同时两个方向之一按7.3条所述,这些所要求的值在另一个方向应不低于75%。 7.0测试方法 7.1取样和调节 样本:测试样本应从能代表整体品质的适当的数量上随机取样。 样本准备:在尺寸、形状和数量方面,应按每个测试程序的要求。 测试的数量:除非另有指定,每种材料必须测一个样本并要符合最小要求。 样品的调节:样本在(202)和(655)%相关湿度下调节至少24小时。 若测试在另一个条件下进行,测试应在从调节大气中取出5分钟之内进行。 7.2颜色测定 颜色应依照CIE版本第15.2程序进行测量,所用的仪器有:多色灯D65和45/O几何条件和2标准观测仪。 样本应该有一个黑色的底层,反射系数小于0.04。 7.3反射光学性能测定方法 反射系数应被测定符合CIE版本和第54:1982所述的程序,测量应在10cm10cm的样品上和预测试样品的规格进行测量。 样品的系数R应在旋转角;0和90两个位置测量(观测角12和入射角5) 0位置以下列方式之一测量。 在每个样品上做一个清晰的基准标志。 材料制造商给予的清楚的说明。 若没有标志和说明,位置=0可随机选择。 7.4暴露后的反射性 7.4.1磨擦 测试样本用羊毛织物磨擦片依Pr EN530方法2进行磨擦,样本在磨擦5000次之后进行测量。 7.4.2弯曲性 测试样本依ISO 7854方法A进行弯曲,样品在7500次之后进行测量。 7.4.3在寒冷气温下的褶皱 测试样本应在(-201)条件下依ISO 4675进行暴露和折叠。 测量应在7.1所述的大气中重新调节至少2小时后进行。 7.4.4温度变化暴露 180mm30mm规格的样本应持续暴露到一个温度变化周期。 a)在(502)下暴露12小时,紧接着 b)在(-302)下暴露20小时 c)在7.1所述大气中调节至少2小时 7.4.5水洗、干洗 当服装上的防护标签说明可水洗时,应用所述的程序,当服装上的防护标签说明适合干洗时,应用所述的程序,当服装上的防护标签说明两种均可时,应在不同的样本上分别用和所述的程序进行测量。 依防护标签水洗 3个300mm250mm的服装面料样本被准备,带有2条规格为250mm50mm的反射材料,两条反射材料之间的距离为50mm。 a)单性能反射材料 测试样本依ISO 6330方法5A进行洗涤 测试样品的洗涤次数标签上说明(见第8.9条)最后一次洗涤之后,在(505)下自然无压力下干燥。 依防护标签说明进行干燥 样本依进行准备 测试样本应依ISO 3175方法9.1进行干洗 测试样本干洗的次数依防护标签说明(见第8.9条) 7.5淋雨反射性能 样品依这个标准的附录A测试 若是方向敏感的材料,当干燥时,以干燥时最低的被测量性能的旋转角进行测量。 8.0防护标签 水洗或干洗说明应依ISO 3758相关陈述,最大号应与防护标签相邻的max之后说明,例:max25x 若制造商想说明他的必须考虑,则在ISO 3758防护标志前加一个方形的“i”。 9.0做标志 9.1基本标志 每件警示服都应做上标志 标志应该是: 在产品本身上或在附着在产品上的标签上。 附上后应该是看得见的并可识别的。 可耐相应的洗涤次数。 标志应足够大以便能立即看懂并具有可识别的特性。 注:所用的数字不小于2mm,象形图不小于10mm,数字和图像应是白底黑色。 9.2特别标志 标志应包括下列信息 a)名称、商标或其它的制造商或其授权代表的识别方法。 b)产品类型名称、商业名称或编号。 c)依EN340的规格说明。 d)这个(EN标准的编号(EN)。 e)图象和性能标准。 注:在图形旁边的第一个数字(这里为X)表示材料在表1中的等级区域。 第2个号码(这里为Y)表示反射材料符合表5或表6中的等级。 10.0使用说明 防护服装应以当地官方语言书面告知消费者相关的信息,所有的信息都不能夸大其辞,至少应给予以下信息: a)穿戴:怎样穿上和脱下 b)相关的不确切使用的警告 c)使用限期 d)贮存:怎样贮存和正确维护,维护检查相隔的最大时段 e)维护和清洁:怎样正确清洁,完成水洗或干洗说明,不会损坏性能水平的清洁次数。检测项目:一、Cost of EN 471:2003 Woven Fabric Description 1. Initial colour measurement 2. Colour measurement after light-exposure 3. water vapour resistance 4. 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 index 5. 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 6. Colou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 7. Colour fastness to laundering for up to 60C 8. Colour fastness to drycleaning 9. Colour fastness to hot pressing 10. Colour fastness to hypochlorite bleaching 11. Dimensional stability to washing for up to 70C(5次) 12. Dimensional change to drycleaning(5次) 13. Tensile strength 14. Azo dye 15. pH value: 二、Cost of EN 471:2003 breathable and water resistant laminated fabric Description 1. Initial colour measurement 2. Colour measurement after light-exposure 3. water vapour resistance 4. water penetration 5. The test items from 1 to 5 price(excluding cost of washing/drycleaning/water resistance test on seams of garment) 6. 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 7. Colou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 8. Colour fastness to laundering for up to 60C 9. Colour fastness to drycleaning 10. Colour fastness to hot pressing 11. Colour fastness to hypochlorite bleaching 12. Dimensional stability to washing for up to 70C(5次) 13. Dimensional change to drycleaning(5次) 14. Azo dye 15. pH value: 三、Cost of EN 471:2003 clause 6 (retro reflective tape material) Description 1. Initial assessment 2. After abrasion 3. After flexing 4. After cold folding 5. After exposure to temperature variation 6. Rainfall 7. After washing 8. After drycleaning 9. Additional washing procedures (5次) 10. Additional drycleaning procedures(5次) 11. colou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 12. Azo dye 13. pH value:EN 531, EN532, EN 533, EN470EN 531, EN532, EN 533,EN470 :阻燃面料试用产品:任何工作环境中需要放火或防热的防护服(电焊工服装及消防服装).EN531测试内容:燃烧测试,传导热测试,辐射热测试,铝融滴溅射测试,钢铁融滴溅射测试。EN532, EN 533,EN470 : :防火测试,阻燃测试检测方法及其判定标准:判定标准:三级指数评判标准指数1:检测试样经点燃后,火焰不能燃烧蔓延至试样的最底端与顶端或是织物的垂直边沿;可以在试样上产生破洞但是不能破损至织物的垂直边沿或是布的顶端;不能有燃烧碎片(熔滴)从布上坠落;移开火焰停止燃烧后,阴燃不应从织物上的炭化区延伸至织物上的未破损区。指数2:检测试样经点燃后,火焰不能燃烧蔓延至试样的最底端与顶端或是织物的垂直边沿; 不能有燃烧碎片(熔滴)从布上坠落;移开火焰停止燃烧后,阴燃不应从织物上的炭化区延伸至织物上的未破损区;无破洞产生。指数3:检测试样经点燃后,火焰不能燃烧蔓延至试样的最底端与顶端或是织物的垂直边沿; 不能有燃烧碎片(熔滴)从布上坠落;移开火焰停止燃烧后,阴燃不应从织物上的炭化区延伸至织物上的未破损区;无破洞产生;六块检测试样中的任何一块的延燃时间不得超过2秒。检测方法依据EN532标准执行:检测试样的准备:长(2001)毫米 X 宽(1601)毫米检测前的水洗要求: A. 75水洗12次(遵照EN ISO 10528的工业洗涤方法);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水洗5 次,再进行检测。B. 将试样在水中浸泡(BS 5651:1978),然后依据ISO 3175的要求干洗5次,再进行检测。 此法适用于化纤、纯棉及其混纺面料。BS EN 532的中文全称:工装防护服隔热防火短暂燃烧蔓延的检测试验方法检测操作过程及其准备检测试样的准备(以单层面料为主):六块检测样长度(2001)毫米 X 宽度(1601)毫米,其中三块为径向裁制,另外三块为纬向裁制,并安装在布夹上。湿度与温度调整:检测样品须在相对湿度(655%)和温度(202)的环境中放置至少24小时做状态调整。状态调整后,倘若检测不立即执行的话,应把状态调整好的检测样品放在全封闭的容器中。从全封闭的容器或者从调整环境中取出布样,2分钟内开始着手进行检测。检测环境的调整:在10-30之间,相对湿度在15-80%之间的环境执行检测试验,同时检测开始时,每块检测样表面气流通过的速率为0,2秒。点火器的操作位置:使点火器与检测样的表面保持垂直角度,这样点火器的中心轴位置高于最低的一排刺针20毫米,同时应与检测试样的垂直中心线位置保持一直线。确保点火器与检测样品表面的距离(171)毫米。火焰调整(水平火焰触及试样的距离):点火器安放在垂直静止位置,点火并且预热点火器至少2分钟,使火焰长度大约保持40毫米。移动点火器至水平静止位置并且调整火焰水平长度为(252)毫米。火焰位置:点火器从初始静止位置移至水平位置,确认一下,这个位置中火焰能否触及到试样 。注:火焰触及到试样的距离应定期核查。?检测操作过程安装好检测仪器并在检测试样夹上装上检测样布。点火在布样表面燃烧10秒钟。观察并记录下列情况(请参照正确的可燃性能检测标准)a)检测样品的性质与多层复合面料组成的检测样中每层样布的顺序编号,b) 检测样品的哪一层表面用检测火焰点燃,c)针对任何点火源而言,观察火焰的最边界是否接触到检测试样的上端边缘或是垂直边缘,d)是否有破洞形成,e) 燃烧熔滴或是熔化熔滴产生,f) 阴燃是否(通常从炭化区)扩展蔓延至破损处,g) 延燃时间精确至最近的每秒,注:不足一秒的延燃时间应记录为0秒。h) 阴燃时间也应精确至最近的每秒。注:不足一秒的阴燃时间应记录为0秒。检测试验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记录:a)检测方法的参考标准文件号,b)针对每一块检测试样而言,通过应用正确的可燃性能标准来进行评判,按要求列出记录。BS EN 531中文全称:高温环境下操作工人防护服阻燃标准(不适用于电焊工服装及消防服装)检测方法及其判定标准:判定标准:检测试样不能燃烧至其顶端或是边缘。检测试样中不可有破洞形成。检测试样不可有燃烧熔滴或是熔滴物落下。延燃时间应小于或等于2秒。阴燃时间应小于或等于2秒。检测方法:在进行短暂蔓延燃烧检测之前,应按ISO6330中讲述的方法,先用1g/lIEC洗涤剂溶于水中,然后到入洗衣机将试样放在机器中洗5次,最后立即烘干。如果在使用须知标签上无特别规定,水洗应按方法2A在60进行,烘干应按方法E(圆筒烘干)进行。遵照ISO3175的规定,干洗面料应有标签,仅干洗5次即可。假如面料或是套装无标签的话,在5次水洗和干洗以后,将单独对面料进行检测。按方法进行面料前处理,然后按EN532的方法进行点火检测。面料尺寸变化要求:依据EN340的要求检测,面料的缩水变形在5次水洗后,遵照制衣厂的指示,其经向尺寸缩水率不应超过3%,纬向尺寸缩水率不应超过3%。BS EN 4701中文全称:焊接操作过程中操作工身着的防护服阻燃标准第一部分:基本要求检测方法及其判定标准:判定标准:a) 任何检测试样上经点燃后不应有燃烧蔓延至织物边沿或是织物上端。b) 任何检测样中经点燃后不应有破洞形成。c) 任何检测样中经点燃不应有燃烧熔滴或是熔融物坠落。d) 延燃时间须小于等于2秒。e) 阴燃时间须小于等于2秒。 金属熔滴坠落后的负面影响:依照要求进行检测,服装组合件至少要有15滴金属熔滴坠落。检测方法:样品的准备检测样品以检测面料为主体,其要求的数量与尺寸大小须与相关检测方法相吻合。如无任何特别规定,按收到的检测样品为基准进行测试。纺织品面料的前处理过程按使用须知标签上的要求对检测样品进行水洗或是干洗,然后针对特别安全防范要求的规定,对纺织品面料及其服装组合件进行性能检测。在前装载水平转鼓式洗涤机中加入1g/L IEC洗涤剂用软水洗涤样品五次,最后按ISO:6330:1984版规定的方法进行烘干处理。在标签中无任何其它特别规定,水洗应用2A方法进行操作,温度控制在(603),然后用方法E对样品进行烘干(转筒烘干)。检测样品为彻底洗净并有识别标记,按ISO 3175的要求规定,仅进行5次干洗。如面料或是服装无识别标签的话,五次水洗及五次干洗后,面料要单独进行检测。温度与湿度的状态调整检测方法中如无其它特别规定,纺织品检测件须在温度(202)和相对湿度(655)的环境下放置至少24小时,皮革制品在同等条件下至少放置7天,然后分别进行检测。在此环境下进行相对湿度与温度调整以后马上把检测样品从环境下移走并5分钟内进行检测。断裂强力纺织品面料的断裂强力依据ISO5081的要求在织物的横向和纬向作评判。(最小断裂强力应为300牛顿)撕破强力在检测样品的横向及纬向出进行检测,按ISO4674:1977版本中A1方法的要求来评判纺织品面料的撕破强力,在面料的平面处按直角分别就两个方向上进行检测并按ISO3374的要求对皮革制品的撕破强力进行评判。(最小撕破强力应为15牛顿)缩水率的评判(尺寸变化)按干洗法或是水洗法进行检测,并根据ISO5077的规定评判纺织品面料的缩水率大小。(缩水率不大于3)火焰燃烧蔓延的评估按规定的方法对检测试样进行水洗或是干洗以后,沿用EN532的方法进行检测面料的燃烧蔓延性能。金属熔滴物坠落造成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对检测样品进行水洗或是干洗以后,依照EN348的要求对金属细小熔滴物坠落后的影响进行评估。倘若十块检测样上平均坠落的熔滴物在15和15.5滴之间,那么要进行第二次十块布样检测,起评判规类应根据二十块布样检测的平均数据为准。BS EN 4701中文全称:焊接操作过程中操作工身着的防护服阻燃标准第一部分:基本要求检测方法及其判定标准:判定标准:a) 任何检测试样上经点燃后不应有燃烧蔓延至织物边沿或是织物上端。b) 任何检测样中经点燃后不应有破洞形成。c) 任何检测样中经点燃不应有燃烧熔滴或是熔融物坠落。d) 延燃时间须小于等于2秒。e) 阴燃时间须小于等于2秒。 金属熔滴坠落后的负面影响:依照要求进行检测,服装组合件至少要有15滴金属熔滴坠落。检测方法:样品的准备检测样品以检测面料为主体,其要求的数量与尺寸大小须与相关检测方法相吻合。如无任何特别规定,按收到的检测样品为基准进行测试。纺织品面料的前处理过程按使用须知标签上的要求对检测样品进行水洗或是干洗,然后针对特别安全防范要求的规定,对纺织品面料及其服装组合件进行性能检测。在前装载水平转鼓式洗涤机中加入1g/L IEC洗涤剂用软水洗涤样品五次,最后按ISO:6330:1984版规定的方法进行烘干处理。在标签中无任何其它特别规定,水洗应用2A方法进行操作,温度控制在(603),然后用方法E对样品进行烘干(转筒烘干)。检测样品为彻底洗净并有识别标记,按ISO 3175的要求规定,仅进行5次干洗。如面料或是服装无识别标签的话,五次水洗及五次干洗后,面料要单独进行检测。温度与湿度的状态调整检测方法中如无其它特别规定,纺织品检测件须在温度(202)和相对湿度(655)的环境下放置至少24小时,皮革制品在同等条件下至少放置7天,然后分别进行检测。在此环境下进行相对湿度与温度调整以后马上把检测样品从环境下移走并5分钟内进行检测。断裂强力纺织品面料的断裂强力依据ISO5081的要求在织物的横向和纬向作评判。(最小断裂强力应为300牛顿)撕破强力在检测样品的横向及纬向出进行检测,按ISO4674:1977版本中A1方法的要求来评判纺织品面料的撕破强力,在面料的平面处按直角分别就两个方向上进行检测并按ISO3374的要求对皮革制品的撕破强力进行评判。(最小撕破强力应为15牛顿)缩水率的评判(尺寸变化)按干洗法或是水洗法进行检测,并根据ISO5077的规定评判纺织品面料的缩水率大小。(缩水率不大于3)火焰燃烧蔓延的评估按规定的方法对检测试样进行水洗或是干洗以后,沿用EN532的方法进行检测面料的燃烧蔓延性能。金属熔滴物坠落造成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对检测样品进行水洗或是干洗以后,依照EN348的要求对金属细小熔滴物坠落后的影响进行评估。倘若十块检测样上平均坠落的熔滴物在15和15.5滴之间,那么要进行第二次十块布样检测,起评判规类应根据二十块布样检测的平均数据为准。 EN1150:适用于儿童,骑自行车,步行,坐车等日常活动的非专业服饰。EN13356:此标准并不适用于服装。主要试用三大类配件: 1. 悬挂配饰: 反光钥匙扣等挂件。2. 可移动配饰:反光腕带,啪啪扣3. 运输途中的附属品: 贴膜参考:EN469EN469: 适用于制造静电消耗防护服(或手套)根据CEN/CENELEC内部规定,以下国家需执行此欧洲标准: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测试内容及标准:4.1原则样本放置在绝缘的平板上,复合电极贴着样品,A DC电位适用与复合电极和测量织物的抵抗力。4.2设备4.2.1电极电极应包括圆柱形的和环形的电极 同心排列,电极由不锈钢组成,如图1所示,绝缘体的电阻应在里面和外面电极之间,应不低于1014欧姆,当确定依据4.4.2中所描述的方法4.2.2平面底板平面底板应包括表面电阻不低于1014的材料(见4.4.2)在1mm和10mm的厚度,它应比电极的总体面积大。在测量中这个平板用于支撑样本,应打开接地的传导表面,如:金属平板。4.2.3电阻表电阻表的范围 105到 1014精确到 5% 1012 和20% 10124.2.4 清洁剂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如 丙烷-2-ol 或乙醇。警告丙烷-2-ol 或乙醇易燃和对健康有害。避免吸入气体和接触皮肤,眼睛和衣服。4.3样本和调节4.3.1预处理样本应预处理,依据生产者的指示洗涤圈数或用别的方法经受5圈洗涤,依据EN 340:2003中 的5.4注 预处理多余的服装,不打算洗涤(如,一次性使用服装)4.3.2 样本或服装五个测试样本应消减大小,在电极总面积和底板之间,无论是从材料卷或是从服装上剪切。如果是未经剪切的服装,应检测,然后测量应在服装上取得五个不同的适当地方。样本应没有接缝处。只在边缘手工操作样本,避免污染。样本应来自同一生产批次的材料,应用于制造提供样品的防护服。4.3.3调节和测试大气样本在测试之前,应放置最少24小时,应在如下大气中测试 空气温度:(231) 相对湿度:(255)%注 材料的表面电阻系数可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对湿度。低的相对湿度 ,高的表面电阻4.4 过程4.4.1 用纸巾擦拭,清洁电极最低表面和平面地板最高表面,当用清洁剂擦拭过之后变的潮湿时。电极应放在干燥的空气里。4.4.2 平面底板的绝缘测试用4.4.3提供的程序进行空白测试,没有样品的位置。计算绝缘材料的电阻系数,并检查是否能达到4.2.2的要求。4.4.3测试将试样放在平面地板上,首先测试表面,并将复合电极贴于样本顶部,连接电极如图1所示。适用潜在电压(1005)伏在(151)秒之后用欧姆确定电阻系数,如果电阻系数小于105 欧姆,适用较低电压,应在测试报告中提到。如果有必要,可以确定电阻系数低于105,测量电流,通过适合的电流表与样品串联,计算电流应用电位的比率。用相同的程序重复测试其他四个试样,或者衣服上四个不同的位置4.5 计算和表达结果计算表面电阻系数 p 用欧姆表示,用公式表示五个电阻系数值 P=kRP 计算的表面电阻系数,用欧姆表示R 测量的电阻 用欧姆表示K 电极的几何因素,为19.8注:k 的计算用以下公式: K=2/loge(R2/R1)R1 电极的内半径 毫米表示R2 外边电极的内部半径 用毫米表示确定这五个的几何平均值 AS/NZS 1906.4:2010AS/NZS 1906.4:2010 适用范围主要是四部分:1: 反光膜2: 非路面用反射设备3: 道路用反光标志4:反光服反光服测试内容:荧光材料的荧光度检测原样荧光度经过氙灯照射过的荧光度测试皂洗色牢度干洗色牢度ANSI/ISEA 107ANSI/ISEA 107主要用于警察、消防、急救、抢险等公共安全部门的反光服,帽子。测试内容:摩擦后挠曲后低温折叠后经过温差后皂洗后干洗后雨淋后E-MarkE-MarkE/e Mark认证适用产品包括:一、整车即两轮或三轮以上之电机动交通工具,如客车、货车、摩托车、巴士及道路外之车辆;二、汽机车零组件车灯与灯泡、各种视镜、轮胎、轮圈、刹车、喇叭、防盗设备、安全带、汽车玻璃及排气管等;三、汽机车附属配件安全帽、儿童安全椅、车内附属电器产品等。面料环保测试Oeko-Tex 100面料环保测试Oeko-Tex 100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以及生产各阶段的产品,包括纺织品及非纺织品的附件。本标准也适用于床垫、羽绒羽毛、泡沫、室内装饰及其他具有类似特性的材料。本标准不适用于化学品、助剂和染料。标准:第1部分:极限值及色牢度(试验方法见Oeko-Tex Standard 200)产品分类婴 儿直接接触皮肤不直接接触皮肤装饰材料PH值14.0-7.54.0-7.54.0-9.04.0-9.0甲醛mg/kg112法令n.d.275300300可提取重金属mg/kg锑(Sb)30.030.030.0砷(As)0.21.01.01.0铅(Pb)0.21.031.031.03镉(Cd)0.1铬(Cr)1.02.02.02.0铬(Cr)()低于检出限4钴(Co)1.04.04.04.0铜(Cu)25.0550.0550.0550.05镍(Ni)61.04.04.04.0汞(Hg)0.020.020.020.02消解试样中的重金属mg/kg7铅(Pb)845.090.0890.0890.08镉(Cd)50.0100.03100.03100.03杀虫剂mg/kg9总量(包括PCP/TeCP)100.51.01.01.0氯化酚mg/kg10五氯苯酚(PCP)0.0四氯酚(TeC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