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10《过秦论》与11《师说》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10《过秦论》与11《师说》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10《过秦论》与11《师说》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10过秦论与 11师说教案 人教版一、 教学目标1、 学习古代史论叙议结合的特点。2、 比较两篇议论文在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上的异同,进一步学习议论文整体梳理把握的方法。3、 反复诵读,体会过秦论排赋的语言特点,并能较准确地运用同义词进行翻译。4、 进一步熟悉和积累两文中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的知识。二、 教学重点1、 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及其整体梳理。2、 文言基础知识落实与“三扣”直译。三、 教学过程本设计共三个课时,分三步进行:诵读与整体梳理;典型实虚词落实和难句典型句直译;论证结构与论证方法比较分析。第一课时1、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前两课的“论证结构梳理发”。2、 学生自读过秦论并完成下列问题。这是一篇“叙议结合,先先叙议”的史论,钱四个自然段为“叙史”,最后一个自然段为:论史:请问:(1) 前四段叙述了怎样的史实?明确:叙述了秦国由兴到盛而又迅速衰亡的史实。(2) 秦从中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共经历了几代君王?按先后顺序列出。明确:共经理来了七代君王,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3) 秦孝公是如何实现中兴的?明确:励精图治,推行商鞅变法,对外实施连横战略,最后轻易地攻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4) 惠文王、武王和昭襄王又是怎样发扬霸业的?明确:继承已有基业,沿袭前代策略,远交近攻,使六国强大的合纵战略分化瓦解,最终吞并弱国,降服强国,为秦始皇最终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5)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他的“万世之世”的?明确:推行严刑峻法收服南方部落击退北方匈奴焚书坑儒,强行愚民政策收缴销毁兵器强化白南京防卫(6) 作者认为强大的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易也”是因为不实行仁政而攻取和守城的形式不同(创业容易,守城难讽喻之意)。3、 学生自主阅读师说完成以下问题。(1)本文的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直译)明确:无论富贵贫贱,无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 地方。(2)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圣人超出一般人很多了,还要跟随老师向他请教,当今的一般人他们抵御圣人很多了,却把向老师学习当做耻辱。(3)当今社会上出现的一种糊涂不明智的现象是什么?明确:当今一般人选择老师来教育孩子,自己却以拜师学习为耻。二老师也只教孩子们学习文句,却不向他们传授道理解答疑难,孩子们小的方面学到了,大的方面却放弃了。(4)当今社会上出现的一种怪现象是什么?明确:那些地位低下的巫医乐师和工匠们,不把拜师学习当做耻辱,二士大夫之流不但把拜师学习当做耻辱,而且还讥笑和鄙视他们,到头来,士大夫之流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巫医乐师和工匠们。第二课时1、 阅读过秦论。,完成下列练习。(1)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所有“名词作状语”现象,以及一例“形容词用如名词”的现象。明确:席、包、囊、内、外。固(险固地势)(2)找出第三自然段中两例“形容词使动”现象。明确:“以愚黔首”中的“愚”。“以弱天下之民”中的“弱”。(3)直译以下几个句子。诸侯恐惧相与为一。亲有余力分裂山河。斩木为兵赢粮而影从。3、 阅读师说完成一下练习。(1) 分别解释“于”“乎”“之”“则”四个虚词在文中的不同用法。(2) 之处文中“师”用作动词的地方。(3) 之处文中“耻”用作“意动”的地方。第三课时1、过秦论和师说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明确:过秦论为先分后总的结构,而师说则是先总后分再总的结构。2、两篇论文都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例证、较证。3、过秦论为何要极写六国合纵的强大和陈涉的乎微?明确:与处于攻势时的秦国形成对比与统一后的强秦形成对比为最后得出的“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易也”的结论做铺垫。即史论的叙服务于其议。4、师说其实是一篇“社会评论”,即对当前的某种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一般都有如下的论证过程,请你根据文意补足相应内容。引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无贵无贱师之所存也。本轮 列表现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巫医乐师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