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1.doc_第1页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1.doc_第2页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1.doc_第3页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1.doc_第4页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地段修筑概况东段:辽宁阜新市内蒙古化德县沿用战国燕长城旧迹,部分是新筑的;累石为城、树榆为塞中段:内蒙古兴和县乌兰布和沙漠北缘在战国赵长城基础上加以重新修缮,阴山至贺兰山间的广阔缺口是新筑的;依托大青山和阴山,主要用石块垒砌西段:内蒙古准格尔旗甘肃岷县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长城随山就势高低起伏,城墙系夯土筑造摘编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秦始皇万里长城分几段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摘自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1)根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时,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解析:第(1)题,首先要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可以从因旧长城、因地形、因材料等角度体现“因地制宜”。第(2)题,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是,秦朝实现了天下的统一。“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前者要突出长城的军事功能,后者要联系修筑长城等繁重的徭役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暴政导致秦朝的灭亡。答案:(1)对旧长城重新修缮;借助地形新建长城;就地取材,建材多样。(2)背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评述:这个观点符合史实。秦始皇修筑长城,加强了边防,保证了社会安宁,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滥用民力修筑长城,引起人民反抗,实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灭亡。2(2015年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及太宗即位,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更加厘改。玄龄等遂与法司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贞观十一年正月,颁下之。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议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罪,断其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自是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旧唐书材料二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唐律材料三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鞠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制定法律的原因和目的。与隋律相比,唐律体现了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制定的法律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既而悔之”又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个人品质?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入手分析“原因”“目的”,从材料中“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可知,唐朝法律相对较轻。据此回答“特点”。第(2)题,从“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反映了赏罚分明特点,可知唐太宗希望通过法律整顿吏治。第(3)题,从材料三看,当时依然存在着冤案,但唐太宗能够自我反省。据此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隋律过于严苛;吸取隋亡的教训。目的: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特点:慎用刑法。(2)赏罚分明;整顿吏治。(3)现象:唐太宗虽然慎刑,依旧存在冤杀。品质:知错能改,自我反省。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袭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资治通鉴卷198材料二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章梫康熙政要材料三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有哪些?(2)材料二是康煕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过的一段话。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煕帝对自己的评价。(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帝王的评价。第(1)题,只要能够正确划分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即可。第(2)题,注意是帝王对自己的评价,不能辩证地分析。第(3)题,实际考查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要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还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答案:(1)善于用人;善于纳谏;平等的民族政策。(2)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济;勤勉努力。(3)原则:要结合历史人物的历史事实;要站在当时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4(2015年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士多德(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解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为政以德”等概括孔子的观点。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等角度来分析原因。第(3)题,第一问从材料关键信息“求知识”“更爱真理”“中庸”中概括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第二问注意限定词“伦理学”,联系孔子的观点找出二者的共同点中庸。答案:(1)观点: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2)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治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统一。(3)品质: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观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5(2015年福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0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接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辩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1)根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中“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等信息可看出国家主办教育,“儿童6岁”“016岁毕业后”“1720岁”等信息可知按照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从“男女分校学习”可看出男女都必须接受教育,通过学习的内容可知主张全面发展等。第(2)题,仅仅依据材料无法做出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因为首先材料的单一,孤证不立,再次是所给材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带有主观色彩,对于了解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可以通过阅读原著及相关研究著作;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请教专家或老师。答案:(1)教育思想:教育由国家主办;按理想国三个等级的设想构建教育体系;按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与培养目的进行不同的教学;男女都必须接受教育;主张全面发展;以哲学王为最终培养目的;重视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2)不能。理由:因为材料单一,无法求证(孤证不立);材料为二手资料,且可能带有材料选取者的主观色彩。途径:阅读原著及相关研究著作;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请教专家或老师。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论语材料二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柏拉图国家篇材料三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不无及。亚里士多德全集(1)依据材料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人思想差异的原因。(3)为了传播他们的思想,他们采取的共同方式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我们对他们的思想应该如何评价?解析:第(1)题,据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城邦的公民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人们应该选取中庸”等概括。第(2)题,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其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第(3)题,应先据所学知识分别找出各自的方式,然后对比分析。第(4)题,根据“思想文化是在特定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