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第22练 商业的发展与古代主要经济政策小题强化练习.doc_第1页
高考历史 第22练 商业的发展与古代主要经济政策小题强化练习.doc_第2页
高考历史 第22练 商业的发展与古代主要经济政策小题强化练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练 商业的发展与古代主要经济政策1西汉初年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废除 b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地位平等 c科举考试对工商业者开放 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1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在唐宋时期不可能被彻底废除,a项错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地位不可能平等,b项错误;材料与科举考试无关,排除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唐宋时期,工商业者入仕由禁止到逐渐放宽,这说明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2某学者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 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2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由唐代市坊分开向宋代打破市坊限制的新型封建城市发展,这说明城市商业职能逐步增强,d项符合题意。a、c在材料中未体现;b项说法错误。3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可以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a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始出现草市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大量兴起 d流通领域出现了新型生产关系3b本解考查“市”的发展。草市开始出现是在宋朝以前,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与流通领域出现新型生产关系是在明清时期。4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写道:“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l6世纪的葡萄牙、l7世纪的尼德兰(荷兰)或18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欧洲人商业上的“纳贡”是为了换取 a胡椒等香料作物 b.玉米等粮食作物 c丝绸等手工业品 d黄金等贵重金属4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l6一l8世纪,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商品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主,故c项正确。5“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5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在官营专卖政策上,d正确。6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经济初探中写道:明清之时的太湖地区,市镇林立,大体形成了一个三五里一市、十数里一镇的局面。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商品经济 a以农村为中心逐步向城市延伸 b不断进步并且逐步向农村延伸 c以城市为中心缓慢向前发展 d游离于城市乡村之间逡巡不前6b“市”是商品交换的地方,市从都邑之中逐步走向农村地区,故b项正确。7嘉靖吴江县志记载:“(农村)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长工、短工、忙工的出现最能说明吴江县农村 a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出现了雇佣关系 c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d开始了城市化进程7b从材料中“计岁而受值”“计时而受值”“计日而受值”可以判断b项正确。8“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8c本题考查“海禁”政策。明朝实行“海禁”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因素,a、b、d三项理解片面,答案为c项。9明清时期,在位于交通要道的城镇建有商业会馆,下图是山东省聊城运河西岸的山陕会馆。下列对会馆叙述正确的是 a会馆是地区商贸的管理场所 b会馆是信贷集资的金融场所 c会馆是产品交换的经营场所 d会馆是同乡聚会的交际场所9d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帮。会馆是来自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10清初诗人屈大均有诗:“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清初 官府垄断对外贸易丝织品是主要出口商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a b c d10b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关键信息“十三行”说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故选b。11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11b 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呈现繁荣之际,中国并没有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