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纲要求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提示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 考点二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 巧学妙用 1 漫说历史 三省六部的运行机制 2 图示解史 中国古代选官 用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3 图示解史 科举制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考法1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考题1 资料甲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 郡县设小中正 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 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 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 为了摧毁门阀 拔擢人才 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 参加策试 及第者得任官职 资料丙 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 廉吏各一人 孝廉之举 遂成定制 资料丁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 文章须依八股形式 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上述四段资料 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 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a 甲乙丙丁b 甲丙乙丁c 丙甲乙丁d 乙丁丙甲 答案c 1 选拔标准 由家世门第 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 2 选拔方式 由血缘 推荐 地方品评演变为考试 3 选拔形式 逐渐走向制度化 体现相对的公平 公开 客观的原则 4 选官基础 范围日益扩大 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考法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题2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自己封拜官职 因心怯 他将装置诏敕的封袋 不敢以正常的样式封发 而改用斜封 上面的文字亦不敢用朱笔 改用墨笔 当时称 斜封墨敕 这表明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答案b 斜封墨敕 体现三省六部制不仅服务于皇帝集权 还用政令的程序化运行规则形成以相权对皇权的牵制 从而形成较为完备的封建官僚体制 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法3 君尊臣卑 下的皇权与相权 史料一凡有政事 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 付门下审覆 再下尚书施行 步骤精密 惟是事权分立 往往发生流弊 尤以中书门下两省 或论难往来 各逞意气 太宗深察其弊 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 是谓政事堂 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 唐代文化约论 史料二三师 三公不常置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 尚书 门下并列于外 又别置中书禁中 是为政事堂 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 内庭诸司 中外筦库 悉隶三司 宋史 卷131 职官 1 史料一阐述了唐代官僚机制的运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唐代官僚机制的运行方式的进步性 提示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 加强皇权 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 史料二论述了宋代通过分化事权 从而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据材料分析 宋代是如何分割相权 加强皇权的 提示设立中书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 1 皇帝通过不断压抑 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落 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内朝在牵制 架空外朝的同时 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 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 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应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 宰相不在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 宰相权力不断分化 宰相既实行分权 在同一机构中 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 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 弥补分权的效率低下的弊端 考法4堪比 四大发明 影响全球的用人观 科举制 史料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 亲眼看到欧美 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 1910年 也就是废除科举的五年之后 他明确说 夫科举非恶制也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它对中国的社会结构 政治制度 教育 人文思想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影响既有积极方面 也有局限性 明清时期 采用八股取士 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不能选拔有真才实学之士 而且束缚学术思想的发展 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1905年 推行学校教育 废除科举制度 史料第一句话即是因为科举制的弊端 所以梁启超积极主张改革科举 科举制不仅对中国 而且对世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 欧美各国的文官制度即仿效了中国古代科举制 史料二中梁启超说 夫科举非恶制也 即强调了科举制对欧洲的主要影响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对史料中梁启超评价科举制度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对该观点赞成 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 提示示例1赞同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 论证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打破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 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通过科举选拔 人才不断更新 提高了国家官员队伍的素质 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科举制度 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选拔国家行政管理人才 促进了社会发展 由此可见 科举制对中国 乃至对欧美的社会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 示例2不赞同梁启超的科举非恶性制的观点 认证 明清时期 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 四书五经 实行八股取士 科举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扼杀了创造性 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鸦片战争以来 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危机深重 西学进一步传播 当时中国要救亡图存 发展经济 必须发展新式教育 培养实用人才 而科举考试内容完全排除科学技术 扼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1905年 科举制度被废除 说明这一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文官选拔制度 其考试内容 形式都受制于封建皇权 其弊端非常明显 由此可见 明清以来的科举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它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 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示例3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 科举有进步性 也有消极性 应一分为二 辩证地评价 论证 综合示例1 示例2的内容 且一定要论及欧美国家文官选拔 示例4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 应把科举制放在具体的时空下评价 论证 综合示例1 示例2的内容 按古 近 中 外科举制的利弊进行论证 1 积极影响 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等到才学的变化 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 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 既树立起中央权威 又保证了社会稳定 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员队伍 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2 消极影响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数是君主的忠实奴仆 不能选拔有真才实学之士 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1 2016 课标全国 26 史载 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 有人问他原因 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 偶有误失 史官必书之 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解析题干材料 偶有误失 史官必书之 我所以不乐也 说明史官的史实记载对皇帝个人行为有重要影响 让皇帝不能为所欲为 故选a 全部真实可信 的说法过于绝对 史官所撰史书也有个人的主观思想 排除b 史官记事虽能影响皇帝个人行为 但与皇帝之间并不存在尖锐矛盾 排除c 真实言行 包括正确的 也包括失误的 题干材料看出宋太祖不是 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而是不愿史书记录其 误失 排除d 答案a 2 2015 课标全国 25 两汉时期 皇帝的舅舅 外祖父按例封侯 若皇帝幼小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们视为 安宗庙 重社稷 的 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家天下 观念根深蒂固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解析据题干情境 主要反映了两汉时期皇帝重用自己的舅舅 外祖父 封侯或辅佐年幼的皇帝执政 导致了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 这实际上是汉代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的结果 故选c项 外戚有时本身就被任命为宰相 故依靠外戚抑制相权说法错误 排除a项 家天下 观念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 故b项错误 汉武帝后 王国问题基本解决 故d项错误 答案c 3 2016 浙江文综 16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 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 完善监察体制 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 下列选项中 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 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 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解析东周时期 诸侯国实力增强 在地方上有很大的权力 不听从周天子的指挥 而元代行省隶属于中央 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 故a项错误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 另设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机构 后来逐渐演化为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 凌驾于三省之上 宋代在三省之外 另设 二府三司 制 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 负责处理政务 二者的地位和职权相当 故b项正确 西汉的刺史是中央派出的监察地方的机构 级别不高 而明代的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 巡视州县 故c项错误 宋代的宋提点刑狱司负责地方的司法机构 明通政司负责传递公文 故d项错误 答案b 4 2016 江苏单科 4 宋沿唐制 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 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 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 与唐代科举相比 宋代 a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解析材料 糊名考校 一决文字而已 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 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 故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 取士科目数量减少 的信息 故b项错误 材料信息 亦贵进士科 说明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人数的变化 故d项错误 答案a 5 2015 广东文综 25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 有朝臣说 事不出中书 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 该朝臣 a 反对中央集权b 主张建立内阁c 主张加强相权d 反对三省六部制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 事不出中书 是为乱政 可知该朝臣反对皇帝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 希望利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 从侧面强调了中书省的地位和相权的作用 因此c项正确 a b d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排除 答案c 6 2015 四川文综 2 中书 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 在东汉亦属少府 虽典机要 而去公卿甚远 魏晋以来 浸以华重 唐遂为三省官长 居真宰相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