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十)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十)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十)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十)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十)新人教版必修3(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漳州八宝印泥创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药商魏长安在制作八宝药膏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现今漳州生产的八宝印泥闻名于天下,是中国书画家酷爱的文房用品。现在已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八宝印泥是闽南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bc d 解析:选d。“漳州八宝印泥创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药商魏长安在制作八宝药膏的基础上研制而成”,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符合题意。现在已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符合题意。漳州八宝印泥创始于清康熙年间,现今漳州生产的八宝印泥闻名于天下,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说法错误。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墨西哥国会参议院演讲时指出:“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这是因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就能共同繁荣a bc d解析:选a。“各美其美”强调的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美人之美”强调的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美美与共”强调的是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和谐相处。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应入选。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说法错误。促进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不仅需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还要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说法片面。32014年暑期,兰州大学联合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台湾文化大学、四川大学发起“寻找安妮肃南裕固族儿童民族语言教育计划”,旨在利用暑假通过趣味教学与家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拯救濒危语言。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保持文化多样性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 bc d解析:选b。语言属于民族文化,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符合题意。强调的是文化传媒的作用,不符合题意;表述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42014年7月22日起,励志儿童剧匹诺曹历险记、益智趣味儿童剧三只小猪变变变、郑渊洁童话剧罐头小人、安徒生经典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等7部好戏在北京、深圳、西安、德州、菏泽、济宁先后演出。欣赏中外木偶技艺()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要促进中外文化在借鉴中融合、统一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现代传媒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a bc d解析:选b。欣赏中外木偶技艺涉及如何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问题,正确指出了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应入选。中“统一”背离世界文化多样性,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52014年8月22日,“东盟最佳表演艺术中国主宾国”系列展演活动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落下帷幕。来自中国中华绝技艺术团的武术表演者带来的太极图大型舞台秀,通过太极拳、柔术、磨秋等花样翻新的表演形式,令东盟观众大饱眼福,流连忘返。上述活动()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促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了东盟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核心a bc d解析:选a。太极图大型舞台秀令东盟观众大饱眼福,流连忘返,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符合题意。说法错误。6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我国福建、台湾两地闹元宵的风俗礼节大致相同,都是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等习俗。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文化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始终不变解析:选a。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两岸庆祝民族节日的习俗相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选a项。b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d项表述错误。7“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描述了因自私懒惰相互推诿的行为导致大祸的故事。这一流传千古的谚语,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如今仍然发人深思。由此可见()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文化在社会变革中发展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解析:选a。流传千古的谚语,如今仍然发人深思,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意不符。8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泉“孝道”的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a bc d解析:选c。新版“24孝”保留着“孝”的基本特征,又充满鲜活的时代元素,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符合题意。错误,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9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然而今天众多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见()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反对固守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倾向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符合题意。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0集艺术家和科学家于一身的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这表明()a科技是艺术发展的源泉b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c科技是艺术创新的动力d艺术是科技发展的结果解析:选b。“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强调的是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应选b项。a、c两项错误,社会实践是艺术发展、创新的源泉和动力,d项错误,艺术并非是科技发展的结果。11一位参加“走转改”活动的记者在采访手记中写道:越走近基层,越能触摸到现实的坚硬,也越能感受到希望的生长。这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解析:选a。“走基层”就是深入社会实践,故选a项。c、d两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应排除;b项表述颠倒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2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用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c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解析:选d。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体现了文化创新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应选d项。a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项错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c项错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3“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 bc d解析:选a。“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符合题意;“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启示我们对外来文化不能全盘吸收,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符合题意。说法不符合题意,应排除。14某音乐学院学生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既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特点,又让外国人欣赏和领悟了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文化发展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文化融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土壤推动文化创新a bc d解析:选b。本题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为背景,强调在学习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利用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服务,即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符合题意。故选b项。错误,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不符合题意。15成都开展“百姓故事会”,以身边真实感人的故事为核心内容,让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凸显了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真谛,传递了正能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解析:选c。成都“百姓故事会”,让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c项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项说法不准确。b、d两项不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大型舞剧丝海梦寻以生动的剧情艺术地再现了800年前我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商船竞发、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繁华景象。该剧在内容上以福建闽南元素为主,适当增加海上丝绸之路沿海省份以及周边海丝国家元素,充分展现福建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沟通各大洲商贸往来、维系东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014年9月以来,该舞剧先后参加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东盟峰会闭幕式演出,并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均受到观众广泛好评。(1)结合材料,请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说明大型舞剧丝海梦寻巡演的意义。(8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大型舞剧丝海梦寻广受欢迎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问,大型舞剧丝海梦寻巡演是文化交流活动,因此,本题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答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即可。第(2)问,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审读材料,弄清其中有效信息,并据此回扣教材对接相关文化生活依据,再观点统率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答案:(1)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2分)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3分)有利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2)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大型舞剧丝海梦寻,人们能够认识800年前我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商船竞发、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繁华景象。(4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型舞剧丝海梦寻,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凝聚沿线国家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共识,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4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4分)17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园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有网友认为,舌尖上的中国首次采用高清设备微距拍摄,mv式的镜头和剪辑,bbc范儿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充满人性关怀的平民视角,传递出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敬意。这部纪录片无论是理念还是手法,都成功地玩了把创新。(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2分)(2)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果你是海外留学生,你如何让中华文明走出去。(8分)解析:第(1)问,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可依据教材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及其要求作答。第(2)问,采用模拟角色的方式进行设问,可从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回答。答案:(1)立足于人民的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