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1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关系考纲要求 1.第二次世界大战2.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3.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学生用书p2981背景(1)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它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2)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3)慕尼黑阴谋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2爆发(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德国闪击北欧、西欧,英法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占领法国,法国成立维希政权。(4)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英国,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1)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力量大大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攻克柏林: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2)日本投降: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6意义(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为战后基本清除德国、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势力,扫除两国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使之走上和平、民主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血腥的战争体验也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世界形成了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诱导、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战争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原子能技术、现代空间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起了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7反思(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它历时6年,波及61个国家和地区的20亿人口,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昭示人们:各国必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战,才能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史论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它带给人类的灾难也是前所未有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也给侵略国人民带来灾难,战争就是灾难,我们必须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世界和平,绝不能让二战的悲剧重演。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为了应对人类发展的共同挑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团结斗争。主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史料研读史料一“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他们战斗,直到把笼罩阴云于大地的一切敌人消灭为止。”“任何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支援。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过去25年里,没有人比我更加始终一致地反对共产主义。凡是我谈过的关于共产主义的话,我决不收回。”摘自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史料二丘吉尔曾经说道:“我们愿意看到德国躺到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到手术台上。”摘自丘吉尔的广播讲话(1941年6月)问题史料一反映了丘吉尔怎样的政治立场?丘吉尔为什么宣称要“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根据史料二说明,丘吉尔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战争结局?为什么?解读史料来源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丘吉尔的广播讲话(1941年6月)关键信息“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没有人比我更加始终一致地反对共产主义”“德国躺到坟墓里”“俄国人躺到手术台上”理清层次史料一主要阐明了丘吉尔对法西斯德国和苏联的基本立场,史料二进一步强调了史料一中的立场获取结论史料一反映出丘吉尔既反对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因为只有联合苏联共同反对法西斯,才能维护英国的利益。史料二说明英国希望看到法西斯德国和社会主义苏联两败俱伤。因为丘吉尔既痛恨侵略自己的法西斯德国,又顽固地坚持反对共产主义的立场史料拓展1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德日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2)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去遏制法西斯国家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4)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德国一直担心开战后东西两线作战,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也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中、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旨在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正义的。(2)团结就是力量。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力量的形成和发展却需要团结。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依靠团结形成的强大力量取胜的。(3)战略指导正确。战争在几个战场同时展开和进行,如何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是一个突出的问题。(4)战争动员有力。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时间持久、消耗巨大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础。通过战争动员调动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学生用书p300一、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1背景(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基础。(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3)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2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3特征(1)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2)具有地缘政治与战略的特点,以及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4表现(1)政治: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苏联组织成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来应对。(2)经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组织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3)军事:美国倡议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组织成立华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二、美苏争霸1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美苏关系(1)特征:既有紧张对峙,也有缓和,但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2)表现: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访美。2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关系(1)特征:由对峙走向缓和。(2)表现:尼克松政府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苏联开始推行“缓和”外交。3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关系(1)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美苏关系再次“缓和”。(2)表现:美苏签署了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1联合国(1)建立: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2)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4)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5)作用维和行动:有助于控制局部性冲突的升级,并达成众多裁军协议。保护人权:世界人权宣言儿童权利宣言,人道主义援助等。推动非殖民化。2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1949年、1950年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共同要求裁减军备、禁止核武器、保卫世界和平等。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主要内容是和平解决争端,反对核战争。4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1)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的亚非新兴国家的反战运动。(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3)20世纪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史论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制”都是经过世界大战,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打破后重新建立的国际关系新格局,而且都是世界大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虽然表面上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但它们都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因此都是不能长久维持下去的。主题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史料研读史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富尔顿演说史料二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希特勒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说什么只有讲德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丘吉尔先生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也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他硬说只有讲英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负有决定世界命运的使命英国的种族理论使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得出这样的结论:讲英语的民族是惟一的最优秀的民族,应当统治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问题根据史料一,概括丘吉尔的主要观点。根据史料二,概括苏联对富尔顿演说的主要反应。解读史料来源丘吉尔:富尔顿演说、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关键信息“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先生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也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他硬说只有讲英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理清层次史料一指出苏联已经控制了东欧国家,欧洲已经分裂;史料二斯大林对丘吉尔的言论进行了反击,认为丘吉尔企图重新挑起战争获取结论史料一中丘吉尔的主要观点是中欧和东欧各国均被苏联的高压政策所控制,史料二中斯大林认为丘吉尔等同于希特勒,是发动新战争的罪魁祸首史料拓展1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制(1)相同点都是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体系,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都是大国之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都是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势力范围而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都以召开国际会议和签订一系列国际条约为基础形成的。都对战败国进行处置。战后都建立了一个维护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国际机构,即一战后的国联,二战后的联合国。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瓦解、崩溃。(2)不同点影响深度和广度不同。雅尔塔体制远远大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扮演的主角有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在欧洲,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体现了英、法、美等大国意志;雅尔塔体制则是美苏在全球各地,体现美苏两大国的意志。形成过程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结束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则是二战接近尾声时到二战结束后经过近十年时间的酝酿而逐步形成的。体系的性质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雅尔塔体制则由于二战的反法西斯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介入而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及大国称霸的性质。2美苏冷战的影响(1)美苏长期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都不敢轻易动武,在战后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美苏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战争大举用兵,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3)冷战也导致了美苏战后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破坏民主与法制的行为,如苏联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美国迫害进步人士等。(4)冷战在人们的心理文化方面也投下了阴影 ,冷战思维至今余毒未消,如美国借人权等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培植反华势力等。(5)冷战所造成的一些地区冲突至今没有解决,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频发。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学生用书p301一、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背景:二战后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2)经过爆发:1950年6月。扩展:美国操纵“联合国军”直接干涉朝鲜内战。中国参战: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结束: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2越南战争(1)背景二战后,越南独立以后开展抗法斗争。美国扶植傀儡政权,越南分裂局面形成。(2)经过爆发:19611964年,特种战争。升级:1965年美国发起局部战争。(3)结果:越南人民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3中东战争(1)原因: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2)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5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4印巴战争(1)根源:1947年6月,英国的蒙巴顿方案将印度按宗教信仰分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2)原因: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美苏向印巴出售武器。(3)导火线: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4)过程第一次:19471949年,双方划定了停火线,规定印度控制克什米尔五分之三的土地,巴基斯坦控制五分之二的土地。第二次:1965年;第三次:1971年。5两伊战争(1)原因:各种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2)经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88年。(3)影响:两伊战争造成了两伊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海湾地区创造了条件。6海湾战争(1)背景1990年7月,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8月2日,伊拉克出兵占领了科威特,引发海湾危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要求伊拉克撤军,后来又通过决议,准许对伊拉克使用武力。(2)经过空中打击: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空中打击,海湾战争开始。地面进攻:2月24日,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战争结束:2月28日,在伊拉克宣布接受联合国的多项决议后,多国部队停止军事行动,海湾战争结束。(3)特点海湾战争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海湾战争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海湾战争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现代战争所产生的诸多新特点。二、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政治上,粗暴干涉他国内政,强制推行西方的政治模式与价值观,竭力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以干涉和颠覆发展中国家。经济上,通过制裁与封锁等手段逼迫对手让步。军事上,避开联合国的授权,使用武力对其他主权国家进行威胁或攻击。思想文化上,通过“和平演变”方式对别国进行大力渗透。(2)恐怖主义: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恐怖主义已上升为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该事件使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只有加强在反恐斗争方面的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是彻底解决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3)传统的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仍然在很多地区存在着,成为影响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隐患,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局部冲突的发生。2加强联合国的作用(1)缓和地区冲突:联合国通过调查、调解、斡旋、派遣维和部队以及实行经济与外交制裁等多种手段,有效缓解和制止了许多国际冲突。(2)各方普遍重视:进入新世纪后,联合国的作用得到各方普遍重视,几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只有通过各国共同参与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对付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3)2000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千年首脑会议宣言。3建立新秩序的斗争(1)20世纪70年代1973年,发展中国家明确提出“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目标,并围绕着改善南北关系、缓和南北矛盾与发达国家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和谈判。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2)冷战结束后的斗争在人类跨入21世纪后,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准则。史论归纳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存在着各种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但和平的力量依然超过了战争的力量;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主题越南战争史料研读史料一我也深知,在美国的眼里,印度支那正是我们遏制政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座冷战中至关重要的堡垒。在担任国防部长之后两方面事态的发展强化了我考虑越南问题的思路:古巴与苏联之间关系的日益密切,和苏联在柏林进行的新挑衅。两者似乎都标志着共产党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按照这一思路来考虑问题,在越南加强美国的势力就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了,因为,越南的丧失以及其后的多米诺现象,极有可能使我们失去整个东南亚。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史料二它(指越南政权)是我们的产儿,我们不能抛弃它,不能无视它的需求。如果它丧身于威胁它的任何致命危险共产主义、政治混乱、贫困等等那么美国将不无理由地要承担责任,我们在亚洲的威望就会降到新的低点。 约翰肯尼迪问题根据史料一、二分析说明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及越战对美国的影响。解读史料来源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约翰肯尼迪的讲话关键信息“一座冷战中至关重要的堡垒”“越南的丧失以及其后的多米诺现象,极有可能使我们失去整个东南亚”“我们在亚洲的威望就会降到新的低点”理清层次史料一主要阐述了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史料二说明美国失去越南会降低美国的威望获取结论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主要有:越南是冷战的重要堡垒;认为越南落入共产党手中,整个东南亚会倒向共产主义,动摇资本主义世界利益。南越政权是美国扶植起来的,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有:耗费美国大量金钱;大量美国青年战死;美国在亚洲、世界的国际地位下降。史料拓展1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1)朝鲜战争与冷战从战争的起因上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从战争的进程看,朝鲜战争由内战发展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中的“热战”。从战争的结果看,以38度为界,朝鲜半岛南北分裂,体现了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的势均力敌。(2)越南战争与冷战从战争原因上看:美国向越南渗透力量是一种冷战思维,担心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倒向共产主义一边,由此导致越南的国内统一战争发展为美国的侵越战争。从战争的过程看,苏联对越南的军事援助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也被称为冷战在亚洲的又一次“热战”。从战争的结果看,美国的侵越战争及其失败,消耗了美国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给美国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并且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实行战略收缩,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开始更多地谋求“缓和”和“对话”,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一度呈现出美守苏攻的战略态势。2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主题的原因(1)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推动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联系日益加强。(2)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是以往的战争无法比拟的。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是各国的共同责任。(3)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4)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随着和平力量的增长,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是人心所向,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学生用书p303)史观连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评价战争与和平【史观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史观运用】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1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1)战争是一柄双刃剑。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由于世界大战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世界大战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大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就成为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了否定战争本身的强大力量。二战后半个多世纪没有新的世界大战,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接受。(2)各国开始更加理性地用妥协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一战的教训使得西方大国更加注重妥协的方法,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法美等国无原则地妥协,采取绥靖政策,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导致二战加速到来。经过二战,各国采用既有原则又灵活的务实的妥协方法,如冷战既体现了美苏紧张与激烈的对抗,又体现出它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3)经过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一次冷战,人类进入问题重重的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依旧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人类只有充分运用理性的方法,抛弃极端观念,抛弃冷战思维,本着宽容的心态积极地妥协地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才有可能维护一个和平发展繁荣的新世纪。2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1)和平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发展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繁荣与发展。随着历史变迁和时代的推进,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2)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虽然结局不尽相同,但它们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这些刻骨铭心的伤痛需要全人类共同反思。避免战争悲剧重演,维护和平成为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20世纪下半期,在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成为世界的进步潮流。和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命运,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保障。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兴盛与发达,是人类继续生存的必要条件。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3)二战后的世界仍然是一个问题丛生的世界,人类的命运依旧喜忧参半。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频繁爆发的局部战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以及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急剧增长、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恐怖主义猖獗、艾滋病蔓延等,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对点训练(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历史现象。第(1)问从联合国1576号决议的局限性、有核国家增多等方面说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从联合国的推动、核武器的危害性、美苏的态度及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等方面说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第二小问“作用”从核危害降低及对美苏、对世界三个方面分析。答案:(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学生用书p304)1(2015武汉调研)漫画是艺术化的史料,对于探究历史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材料一说明:漫画中的人物磨刀霍霍,而砧板上的“公鸡”却并不担心。材料二说明: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座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到:下一个!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讽刺“公鸡”所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并简述其理由。(2)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中“公鸡”把希特勒当作素食主义者,公鸡寓意英法等国,在二战前他们奉行“绥靖政策”;第二小问要结合英法两国实施绥靖政策的目的和结果两方面分析。第(2)问要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总结变化及原因。答案:(1)政策:英法的绥靖政策。理由: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行为,欺骗了世界舆论与人民,并最终也使自己成为了受害者。(2)变化:由绥靖政策到积极抵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原因:绥靖政策的破产;德国对西欧的一系列侵略;英国受到来自德国的严重威胁。2(2015山东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6年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材料二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8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和700余架舰载机;美国方面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1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摘编自20世纪著名的世界海战(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海战的异同。(2)有人从这两次海战中得出认识:战争中,战略的胜利往往比战术的成果更重要。试再举一例加以说明。解析:(1)相同点从材料一中“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和材料二中“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的信息可归纳出失败的一方都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不同点从材料二中“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1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等信息可概括出中途岛海战规模更大,双方兵力对比更加悬殊;中途岛海战中出现了航母战斗群,在争夺制海权的同时也争夺制空权。(2)抓住题干要求“战略的胜利往往比战术的成果更重要”,举例和说明符合题干要求即可,如日军突袭珍珠港,在战术上日军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但战略上这一事件把美国拖入二战,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失败。答案:(1)同:失败的一方都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异:中途岛海战规模更大,双方兵力对比更加悬殊;中途岛海战中出现了航母战斗群,在争夺制海权的同时也争夺制空权。(2)举例: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说明:战术上,日军重创美太平洋舰队,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的行动把强大的美国拖入二战,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日本的失败。(举例和说明只要能符合题意即可)3(2015郑州高三质量预测)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美国)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18年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材料二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性补充。唯有在这种条件之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康德论永久和平(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展望有何看法。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大西洋宪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题干问大西洋宪章较之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在集体安全方面努力的务实性,即大西洋宪章在集体安全方面的进步性、可操作性,也即威尔逊计划的不可操作性。注意其动机,即想称霸世界,这使得他的计划最终难以实现。而大西洋宪章则是搁置意识形态、制度差异,共同抗击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显然更容易为国际社会所支持。(2)由材料二可以看到大国在国际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由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人类的和平,需要超越制度,超越民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全。答案:(1)说明:威尔逊企图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 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大西洋宪章中对“所有国家”的强调,摒弃了意识形态的隔阂,有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大西洋宪章公布之后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2)看法:集体安全需要大国负责任地参与,需要建立彼此的互信;人类共同利益应高于国家、民族利益,要有世界眼光。4(2015河北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材料二1951年9月4日,美国召集了许多同盟国在旧金山召开了与日媾和会议,朝鲜、中国没有受到邀请。南斯拉夫、印度、缅甸受到邀请但拒绝参加会议。与会的48个同盟国于8日签署了与日媾和条约,即旧金山和约。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和约签订的当天,美国与日本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参加会议的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反对条约的内容,拒绝签字;越南、朝鲜、蒙古宣布不承认该条约;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也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合法性。以上材料均出自世界现代史(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政府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理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影响。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可知,要对日媾和需集体行动且中美英苏大国一致,因而美国组织签署旧金山和约不符合相关国际文件规定,即没有集体行动,没有做到大国一致;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被日本侵略最严重的中国和朝鲜被挡在对日和约之外,显然不合理。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旧金山和约,美国排挤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因而改变了战后的国际秩序;由材料二中的“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和约签订的当天,美国与日本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可以看出美国对日态度转变,由对抗走向结盟,进而扶植日本,没有全力铲除军国主义,这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了祸根;免除日本战争赔款,引发了日本和被侵略国的新矛盾;“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答案:(1)理由:媾和条约是美国等国单方面发起;主要受害国家中国、朝鲜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考研水产专业试题及答案
- 煤气专业试题及答案
- 客车专业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汽车专业综合试题及答案
- 水暖专业试题及答案详解
- 飞行器总体设计课程导引课件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凯里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物理质量监测试卷(无答案)
- 普洱外墙保温施工方案
- 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教案
- 辅导机构创业路演
- 2025年穿脱隔离衣的试题及答案
- 激光束传输与变换-第八讲
- 健身房卫生安全措施及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 《混凝土砖块机:混凝土砖块机技术》课件
- 2025年昭通市直事业单位选调(47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MPOWER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国际国内控烟进展
- 2023年建筑三类人员(B类)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企业会计学学习资料
- 2024年中国高筋雪花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