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第二单元 地图(第1课时)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案.doc_第1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第二单元 地图(第1课时)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案.doc_第2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第二单元 地图(第1课时)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案.doc_第3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第二单元 地图(第1课时)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案.doc_第4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第二单元 地图(第1课时)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地图第1课时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学习目标1.知道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会比较大小及利用比例尺进行相关的计算。2.掌握不同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和常用图例的识记。3.理解等高线的主要特点,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提示:图例注记比例尺考点一地图1地图分类(1)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2)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2地图基本要素(1)比例尺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现方式:a:数字式,b:线段式,c:文字式。(2)方向经纬线(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向北方。一般方法定向:无任何方向信息时则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律确定方向。(3)图例和注记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例如,d为首都,e为国界。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例如,图中的“北京”。1比例尺的计算(1)比例尺(2)比例尺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某景区旅游图等。3比例尺缩放(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后,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将原比例尺缩小到,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将原比例尺缩小,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缩小)到的倍数的平方。4比例尺的应用(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如图中甲、乙、丙三个阴影区的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2)比例尺与距离的计算知道比例尺求距离如图中a、b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通过比例尺量算得出,约为25千米。知道距离求比例尺如图中a、b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15千米,可通过测量a、b之间的图上距离得出此图比例尺为11 000 000。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回答(1)(2)题。(1)若图比例尺为1n,则图、图的比例尺依次为()a2n3nb12n13nc2n4n d12n14n(2)若图中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77 cm,则图的比例尺约为()a12 000 000 b120 000 000c1200 000 d120 000解析:第(1)题,图的图幅面积为图的1/4,则图的比例尺为图的1/2,即12n;图的图幅面积为图的1/16,则图的比例尺为图的1/4,即14n。第(2)题,甲、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纬度差为5,则甲、乙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555 km,而图上距离为2.77 cm,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可得图的比例尺约为120 000 000,故选b。答案:(1)d(2)b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特征及判读1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下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 m,乙点海拔为500 m。甲点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 m。2等高线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2)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图示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反映地表形态分布状况,如图:a处为山顶,b处为陡崖,c处为鞍部,d处为山谷,e处为山脊。(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又称高程)相同,且都以海平面作为0米。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绝对高度之差(即相对高度)。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为闭合曲线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两条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只有在垂直耸立的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在图上才显示为重合状态。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密集表示坡度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关系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或分水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势高低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2判读地貌类型(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较密集。(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6)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示海岸线。3判读地形部位地形地形特征等高线图判断方法山峰山丘四周低中部高数值内高外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部低数值内低外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山脊从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等高线凸向低值处,脊线高于两侧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等高线凸向高值处,谷线低于两侧鞍部位于两个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位于两山峰之间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符号判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据此回答(1)(2)题。(1)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以丘陵、平原为主中部高,西南、东北低以平原、盆地为主中部低,西南、东北高abc d(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解析:(1)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西北和东南部分别有一个高于500米的小山顶,并由西北东南沿线向两侧逐渐降低,比较和缓。东北、西南大部分地区在200米以下,起伏小。由此可以判断西北、东南为丘陵,西南、东北为平原。中部高,西南、东北低。(2)甲、乙两处等高线都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答案:(1)c(2)d考向一地图三要素1(2014高考北京卷)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abc d解析:选b。从指示牌上的信息看,校训碑位于指示牌的正前方80 m处,气象站位于指示牌右侧150 m处,老校门位于指示牌左侧200 m处,地理园位于指示牌前方350 m处,再结合图中的比例尺,即可反推得出指示牌位于图中处。2(2014高考重庆卷)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 m,宽为220 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 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aa4纸(29.7 cm21 cm)bb4纸(36.4 cm25.7 cm)ca3纸(42 cm29.7 cm)db3纸(51.5 cm36.4 cm)解析:选b。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由题干可知,比例尺为11 000。用地长为300 m,则其在图上距离为30 cm;用地宽为220 m,则图上距离为22 cm。结合选项可知,a4纸长度和宽度均不够,b4纸、a3纸、b3纸都能画出完整的平面图,其中b4纸幅面最小,b项正确。考向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3(2014高考四川卷)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解析:图中等高距为10米,最高海拔不超过500米,最低海拔也在300米以上,所以地形是丘陵。甲地处在两个山顶之间,因此是鞍部。答案:丘陵;鞍部。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1a在c的_方向()a东北b西南c西北 d正北2若ab段图上距离为2.2 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1100 000 b11 000 000c110 000 000 d1100 000 000解析:第1题,a点坐标是(30s,180),c点坐标是(50s,140w),通过比较可知c项正确。第2题 ,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a、b在同一条经线上,且纬度差是20度,所以其实地距离约为(11120)千米。答案:1.c2.d3将112 000 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4倍,放大后的地图比例尺是()a148 000 000b.c16 000 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0千米解析:选b。将112 000 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4倍,放大后的地图的比例尺为13 000 000,故b项正确。4.读右图,两幅图表示的区域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 000,则()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 000b图乙的比例尺为1400 000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解析:选c。图乙图幅面积是图甲的4倍,比例尺放大一倍,分母应该缩小二分之一,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因此c项正确。5下图中,属于注记的是()1 729天堂寨和1 729a bc d解析:选b。地图中的文字或数字是注记,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是图例,因此“1 729”和“天堂寨”是注记。读图,回答67题。6分析甲、乙两图,可以看出()a比例尺甲大于乙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d图乙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7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b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东北方向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解析:第6题,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比例尺可知,图甲为线段式,图乙为数字式,且比例尺甲大于乙。第7题,依据图甲中的指向标,可判断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西北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若比例尺放大1倍,图幅面积将增大3倍。答案:6.a7.c(2015长春高二期末)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810题。8图中公路沿线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a甲 b乙c丙 d丁9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a140 000 b1200 000 c14 000 d120 00010图中公路规划方案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连接居民点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在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a bc d解析:第8题,甲地海拔小于100米,乙地海拔为200300米,丙地海拔为500600米,丁地海拔小于500米。第9题,比例尺。第10题,图中公路尽量沿山谷延伸,在陡坡处呈“之”字状弯曲。答案:8.c9.d10.b11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山脊山谷鞍部山顶b山谷山谷山顶鞍部c山谷山脊山顶鞍部d山脊山脊山顶鞍部解析:选b。根据等高线形态与地形的关系,山脊是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山谷是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山顶是四周低、中间高,鞍部是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地区,因此选b项。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13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解析:第12题,根据山脊概念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低处,结合等高线图即可判断山脊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第13题,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结合图示山体主峰西北坡的等高线密集程度判断即可。答案:12.a13.b二、综合题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图中的图例,判断该国的首都是_,除首都外,你还能看到哪些地理事物?(2)图中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河流a的流向大致是自_向_。(3)中国首都北京位于澳大利亚首都的_方向。(4)在1150 000 000的世界政区图上量得中国首都北京到澳大利亚首都的直线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千米。答案:(1)堪培拉一般城市、铁路、季节河湖、洲界等。(2)东西(3)西北(4)9 00015读下面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甲图中,判别地物方向:张庄在河西村的_方向,在东山的_方向。(2)在乙图中: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为_。图中有一辆拖拉机沿公路从a处出发穿过b地到达c处,拖拉机行驶的方向先是向_方向,然后向_方向行驶。图中小河中箭头表示的河水流向为_。(3)观察丙图,判别地物方向。b在c的_方向;c在a的_方向;d在a的_方向。如果你站在北极点,那么你的四周是_方向。(4)通过以上练习,得出不同地图的方向辨别方法。一般地图:_。指向标地图:_。经纬网地图:_。答案:(1)正西西北(2)180 000正南东南自东向西(3)正西正南东南正南(4)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依据指向标的指向,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