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方案】(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一 古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第三步 通史模块集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5浙江四县市高三5月联考)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接点是()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b。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禅让是在位执政者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并没有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将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体现了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b项正确;郡县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血缘关系,所以不是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c项错误;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而不是血缘,因此也没有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d项错误。2(2015湖北宜昌高三5月模拟)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解析:选b。材料未反映青铜铸造业衰落,故a项错误;西周早中期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有贵族化的倾向,战国中晚期,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说明从贵族化走向平民化,折射出贵族政治经济实力的下降,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青铜器的需求减少,故c项错误;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工具,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乐制度不可能在战国时期废除,故d项错误。3(2015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解析:选a。题干中“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的描述体现出了临淄商业的繁荣,故a项正确;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的说法有所夸大,不符合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政府的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故d项错误。4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材料反映了当时()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解析:选c。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作用。材料的含义主要是:因为有了子贡,使鲁国得到保存,使齐国产生了混乱,使吴国被攻破,使晋国变得强大而且使越国成为霸主。这体现了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政局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故c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故应选c项。5(2015山东潍坊高三5月模拟)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a摧毁了宗法观念 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 d创立了科举制度解析:选c。宗法观念至今还存在,故a项错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型,故c项正确;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故d项错误。6(2016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19所名校调研)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内朝”“外朝”制度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解析:选b。汉武帝时期提拔亲信近臣,设置内朝,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外朝,负责执行,与此前的“功臣丞相”和此后的“学术丞相”不同,是前后两种丞相的转折点。汉武帝时期刺史职能是监察地方而不是监督丞相;汉武帝时期通过设置内朝达到限制丞相的目的;昭宣后的丞相群体是“学术丞相”,出现在汉武帝之后。7(2015山东临沂高三模拟)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贵族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解析:选d。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集中于中央的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的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8(2015陕西高三教学质检)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这反映了魏晋时期()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解析:选c。宗法制度退出了政坛,但是宗法思想并没有退出政坛,故a项错误;“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表明选官制度不受门第影响,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为门第等级,士族世袭政治特权,该变化表明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9(2015浙江金华十校高三调研)某同学这样讲述“洛阳纸贵”的典故:“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讲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a造纸术没有被发明b都城在长安而非洛阳c尚未发明雕版印刷术d没有赋这一文学形式解析:选c。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时蔡伦将技术改进,故a项错误;西晋的都城是洛阳,故b 项错误;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之际,故c项正确;赋是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西汉时发展起来,西晋时期仍是主要的文学体裁,故d项错误。10(2015山东临沂高三模拟)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解析:选d。从“(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可知,杨绾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因而材料是对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而不是要恢复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针对弊端提出解决措施,而不是反对科举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流程变化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和“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可知为主张改革科举制的弊端,要增加对品德方面的考察,故d项正确。11唐代是我国封建时代文化的高峰时期。下列有关唐代文化现象表述正确的有()出现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创立了“颜体”和“赵体”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民间出现“曲子词”a bc d解析:选c。唐朝晚期(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故正确;“赵体”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创立,故错误;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故正确;唐代时期,“曲子词”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故正确,选择c 项符合题意。12(2015北京东城区高三练习)下列选项描述了下表中史实的共同特征,其中最恰当的是()a新旧交织 b汇聚交融c适时应变 d从乱到治解析:选c。题干表中的“交子”属于全新的事物,不能体现新旧交织的特征,故a项错误;题干中“交子的出现”不能体现汇聚交融的特征,故b项错误;题干中“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交子的出现”是适应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理学的创立”是适应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需要,三者都能体现适时应变的特征,故c项正确;“交子的出现”不能体现从乱到治的特征,故d项错误。13(2015山东济宁高三模拟)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_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文中的“_”涉及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行省制 d军机处解析:选c。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分封制下分封的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性,不能说是行动的中央政府,故a项错误;郡县制下地方官员不是“宰相府的派出所”,故b项错误;行省制下各行省长官相当于是由中央机构中书省派出的官员来管理地方,故c项正确;军机处属于清代的中央机构,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14“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解析:选c。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除丞相制度。材料指出秦朝设立丞相,短命而亡;汉朝至宋朝期间的丞相也多为奸佞小人。可见,材料认为宰相制度存在诸多弊端,故c项与材料主张一致。15(2015四川眉山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高中版)”部分目录。征集到部分修改意见,你认为最合理的是()第六章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第三节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带有明显阶级斗争烙印,应该删除部分子目资本主义萌芽是史学争议话题,根本不存在,应慎选增加社会生活和习俗,以利于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增加同时代外部世界演变的史实,形成历史的整体和全局认识a bc d解析:选b。明末农民战争是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明亡清兴的具体现象的说明,在整个目录中所占比例不大,没带有明显阶级斗争烙印,故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和结果,史学界存在争议是正确的,但“根本不存在”说法有违史实,故错误;目录中经济史仅存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而未涉及社会生活史,根据多元史观的理念,应适当加入明清时期社会生活史,以便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故正确;多元史观要求我们学会用全球史观分析历史问题,即历史的中西结合,用世界眼光看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适当增加明清时代外部世界演变的史实,有助于更好认识明清史,同时有助于形成历史的全局和整体认识,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16(2015江苏淮安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解析:选b。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均由中央决定,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才上升为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科举制度下,中央通过考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建国家实行国有专营制度,把煮盐冶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国有,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7(2015河南濮阳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古代经济史中有这样的描述:“(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命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各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这反映出明中期扬州地区()a成为饮食文化中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d私商成为商人主体解析:选c。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大批商人来扬州进行食盐贸易,故a项错误;明中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故b项错误;从材料“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命靠着食盐贸易发家”说明扬州地区商品经济较为发达,故c项正确;私商成为商人主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18(2015广东揭阳高中一模)古代有一个学者,他认为“学百姓”也就是“学孔子”,学得“一般吃饭”“一般睡觉”的百姓日用之“常情”,即是“学得一个真百姓”,“才是一个真学者”。这个学者的思想可能受到哪一学派的影响()a老庄道学 b魏晋玄学c程朱理学 d阳明心学解析:选d。王阳明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强调良知良能在起点上,圣人与愚夫愚妇是一样的,双方具有“平等性”,题中“学百姓”也就是“学孔子”也体现了圣贤与百姓是一致的,因而题干体现的思想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选择d项符合题意。19李贽在给孩子们上课时出了一个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公公拉着媳妇手,孩子打破老子头。”孩子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难住了。李贽给出的谜底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说明李贽()a激烈批判“存天理,灭人欲”b以“异端”自居,挑战正统思想c重视生活,提倡“工商皆本”d以生活实例启发教育孩子解析:选b。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主张。本题材料新颖,突出能力考查。材料没有体现出李贽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排除a项。他提出“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观点是对正统思想的大胆挑战,故b项符合题意。“工商皆本”是黄宗羲的思想,排除c项。李贽所说的不是生活实例,排除d项。20(2016安徽蚌埠高三质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c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解析:选c。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朝贡体制。材料中对英国使臣称呼变化,说明当时中国外交思维落后,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主权和领土很完整,故b项错误;材料中乾隆皇帝下旨把使臣称为“贡使”,体现了清政府“天朝大国”的传统“朝贡”体系的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说明乾隆皇帝对外面世界缺乏深刻了解,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25分,第23题12分,共50分)21(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在君主专制时代发挥了相当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汉书百官公卿表材料二唐朝建立了另一套更有效的谏官系统,虽然谏官以皇帝为监察对象,把皇帝当作国家最高官吏,对传统的以法治官,不失为一项重大突破。谏官,职能为对君主言行等违失进行直言直谏,劝使其改正错误。谏官系统作为皇帝的监察镜,及时纠正不少决策错误,避免祸国殃民之政。虽受到皇帝和谏官自身政风的局限制约,但其监察功能是毋容置疑的。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明清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同样,对官员的监察制度也达到了顶峰。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独立于六部。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同时设督抚,各省的提刑按察司也有监察权,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谓严密。清朝,科道合一,地方依明制。同时,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监察法典钦定合规。至此,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了顶峰。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材料四权力应当是居于制度、法律之下,权力应当是相对被动和受控制的。遗憾的是,中国传统的人治政治,造成权力无限、为所欲为的后果。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方面政治制度与法制十分发达,一方面却是贪污腐败盛行的矛盾现象的总根源。王亚南先生甚至认为,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史。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御史大夫的地位与职能。(3分)(2)据材料一、二,唐朝的监察制度相对于秦汉有何突破?(2分)(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发展到顶峰的清代监察制度为何不能肃清官员贪腐?(4分)解析:(1)第一小问地位,据材料一中御史大夫“掌副丞相”进行归纳;第二小问职能,据“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回答。(2)唐朝监察制度的突破,据材料二“建立了另一套更有效的谏官系统”“以皇帝为监察对象”“谏官,职能为对君主言行等违失进行直言直谏,劝使其改正错误”概括回答。(3)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据材料三“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独立于六部”“形成地方三重监察”“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监察法典钦定合规”回答即可。(4)第一小问特点,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严密,但始终是为皇权服务;第二小问原因,中国古代是人治社会,这决定了监察制度作用有限。答案:(1)地位:副丞相(丞相助手)。职能:执掌奏章;监察百官(负责监察系统)。(2)突破:设置谏官;劝谏皇帝。(3)表现:废谏院;中央监察独立(监察与行政分离);地方形成三重监察;形成完整的法规。(4)特点:监察权力与皇权相连(维护专制);逐步严密。原因:为君主专制服务,属于人治。22(2015湖北七市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 300 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 倍。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 据史载:“(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 “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 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16分)(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宋至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及影响。(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农民地位的变化角度概括;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土地政策变化、商业发展、农业经济结构等角度说明;第三小问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二信息从政府收入、土地所有权、农民利益等角度归纳;第四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三信息从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等角度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信息从国家与农民、经济种类及经济结构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信息从经济发展与农民利益等角度分析。答案:(1)变化:由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主要原因:生产规模化,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国家政策变化,均田制崩溃,宋不抑兼并等。历史作用:一定程度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利益,抑制土地兼并;赋役征收具备确实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主要特征: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产品商品化。(2)趋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结合,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农民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渐增强,推动了经济继续发展;市场与农民的联系日益紧密。23(2015山东淄博模拟)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人用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材料二 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自到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二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材料三 据新华网报道,2005年是孔子2 556岁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了“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曲阜是祭孔的主会场。9月28日8时10分,万仞宫墙城门徐徐打开,浩浩荡荡的祭孔队伍沿孔庙中轴线,徐徐前行,来到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反刍动物专用缓释型药用饲料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报告
- 2025-2030医疗AI辅助诊断系统医保准入条件与医院采购标准报告
- 2025-2030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政策环境与技术路线对比分析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空间与政策支持力度评估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对充电设施需求变化预测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商业模式可行性评估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经济性评估与渠道建设规划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与经济性评估研究报告
-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与实施方案
- 初中英语语法重点梳理课件
- 国际伤口治疗师汇报
- 《电工基础(第2版)》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河道清淤与水生态恢复方案
- 2024-2025大学英语考试六级汉译英中英对照
- 铂类化疗药物配置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高一(上)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和平区双菱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培训课件
- 《无线电失效程序》课件
- 新生儿注射用药并发症防治及管理课件
- 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