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_第1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_第2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_第3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_第4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逐点突破掌握四类常考的文言实词学生用书p23一、多义词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现象,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这是文言实词中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也最难把握其含义的一类词。阅读下面的文段,解一解加点词的含义,想想它们在课文中的用法。羊斟怒而华元虏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飨士而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吕氏春秋先识)1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应:2羊斟御 御:3羊斟不与焉 与:4昨日之事,子为制 制:5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 机:【我的理解】答案:1.迎敌2.驾车3.参加4.掌握5.驽的部件名参考译文:郑公子归生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宋国的华元率领军队在大棘迎敌,羊斟给他作驭手。第二天将要作战,华元杀了羊宴飨甲士,羊斟却不在宴飨的人中。第二天作战的时候,羊斟愤怒地对华元说:“昨天宴飨的事由你掌握,今天驾车的事该由我掌握了。”于是把车一直赶进郑国军队里。宋国军队大败,华元被俘。弩牙相差一个米粒就不能发射。战争正像一个大的弩牙。宴飨甲士却忘了自己的驭手,将帅因此战败被俘,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举一反三6应7御8与9制10机【我的理解】答案:6.回应;适合;顺着;当,应当。7.乘着;对帝王使用的物品的敬称;控制。8.结交的;给,递给;交往。9.构造;采择;统率;掌管。10.机件;时机;与“戎”合用,解释为战争。怎样理解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提示:结合语境推断。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且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搭配的对象、表述的事情来判定实词的含义。联系课文推测。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课文中大多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根据语法分析。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作用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二、活用词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阅读下面的文段,解一解加点词的含义,想想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特点。郑遨传(节选)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1遨与李振故善善:2振后事梁贵显 事:3欲以禄遨,遨不顾 禄:4后振得罪南窜 南:5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高:6世目以为三高士 目:7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 饵:8遨一不受 一:【我的理解】答案:1.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交好;2.名词活用为动词,侍奉;3.名词活用为动词,给俸禄,引申为让做官;4.名词作状语,向南;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赞颂;6.名词活用为动词,看待;7.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鱼饵,用鱼饵;8.数词活用为副词,全部,都。参考译文:郑遨,字云叟,是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因此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卖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2动词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副词)。举一反三第1组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而相如廷叱之 廷: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填然鼓之 鼓:范增数目项王 目:客逾庖而宴 宴: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肉: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汗牛充栋 汗:吾从而师之 师: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孟尝君客我 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我的理解】答案:这一组都是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如:像对待兄长一样;亲手;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在朝廷上;像鸟的翅膀一样。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称王;游水;打鱼砍柴;击鼓;以目示意,使眼色;赴宴。名词的使动用法,如:使朝拜;使长肉;使(让)称王;使出汗。名词的意动用法,如:以为师;把当作宾客;把当作门客;以为鉴。第2组而其见愈奇见: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奉: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进退: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等死,死国可乎 死:【我的理解】答案:这一组均为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见到的景象;到达的人;景观;上天给的东西;进退的行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如:使增加;使活;使争斗;使退却。动词的为动用法,如:为死。第3组越国以鄙远远: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 群贤毕至 贤:不知老之将至 老:素善留侯张良 善:齐彭殇为妄作 齐:正襟危坐 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艰难苦恨繁霜鬓 繁: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则耻师焉 耻:太子迟之 迟:群臣怪之 怪:【我的理解】答案:这一组都是形容词的活用,根据语境,又可以分为活用为一般名词,如:远方,指郑国;老交情;有才有德的人;老年。活用为一般动词,如:善待、交好;相同看待;整理;穷尽,走到头。使动用法,如:弄错,使错;使多;使快;使变绿。意动用法,如:以为耻;认为迟;以为奇怪。第4组用心一也一:士贰其行 贰:二三其德 二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一:(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四:【我的理解】答案:此组为数词的活用。专一;不专一;反复无常;统一;成为四个。怎样理解活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提示:语境判断法,活用是由临时语境造成的,判断某个词是否活用以及活用的意义,将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看其是否在词性上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这个词则为活用词,其意义要根据语境意义确定。语法判断法,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断定,即词语在句子中扮演的成分,如处在主语、宾语位置,一般是名词、代词,处在谓语位置,一般是动词、形容词。代入检测,这一方法针对选择题而言,即把所给的词义代入原文,看与前后文是否协调,有没有搭配不当的问题。三、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但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这类词语容易被当作现代汉语的意思理解,是高考的常考点。阅读下面的文段,解一解加点词的含义,想想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特点。周经传(节选)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报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侣钟代。(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有删改)1改庶吉士,授检讨检讨:2经刚介方正 方正:3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疾:4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 交通:5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 竞:6臣但有寸金、尺帛 但:7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以为:8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 干涉:9报许,赐敕驰驿 报:【我的理解】答案:这些词的含义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较大差别。1.官职名,掌管国史修订编纂的官员;2.端方正直,品行端正;3.憎恨,厌恶;4.相互勾结;5.争逐;6.只要,如果;7.把作为;8.关联,牵涉;9.回复。参考译文: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检讨职务。成化年间,做过侍读、中允等职,在东宫侍奉孝宗。周经倔强耿直,喜欢勉力劝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务的账簿,非常生气。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交结勾通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寸金、尺帛财务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戒。如果没有关涉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舒展四肢,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弘治十三年,星宿变化,自己陈说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许可,并下诏赏赐可以使用驿站,加封太子太保,让侣钟代替他。举一反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中国:古义: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江湖:古义:今义:旧时泛指四方各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沛公居山东时古义:今义:山东省。将军战河北古义:今义:河北省的称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今义:袒护某一方。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古义:今义:请人担任某职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约为婚姻古义:今义:因结婚形成的夫妻关系。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古义:今义:购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古义:今义:仇恨,怀恨。而听细说古义:今义:详细的说明,中性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词。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表示品德低下,贬义词。【我的理解】答案: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中国”:中原。“江湖”:长江、洞庭湖。父母兄弟等亲属。崤山以东。黄河以北。求学的人。外交使者。袒露一只臂膀。慰问,询问。走投无路。儿女亲家。重金收买。遗憾,不满。小人的话,贬义词。爪子和牙齿,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中性词。如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古今异义词?提示:需要看四个方面:这个词古代就有;这个词语现在还在使用;这个词语的词形词音与现代汉语的完全相同;但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古义与今义不同。四、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字形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对于它,除靠平时的积累外,还要依据通假条件(读音相同或者字形相近),判断该字是否通假。下列语句中均存在通假字,找出来,解释其含义。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通,意思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意思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通,意思是:通,意思是:通,意思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意思是:或师焉,或不焉通,意思是: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通,意思是:盖亦反其本矣 通,意思是:秦王还柱而走 通,意思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意思是:距关,毋内诸侯 通,意思是:通,意思是: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通,意思是: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意思是: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同,意思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意思是: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意思是: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意思是: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同,意思是: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通,意思是:【我的理解】答案:案:通“按”;审察,察看。颁:通“斑”;头发花白。有:通“又”。暴:通“曝”;晒。:通“煣”;使弯曲。倍:通“背”;背叛,忘记。不:通“否”;不。藏:通“脏”;脏腑。盖:通“盍”;何不。还:通“环”;绕。景:通“影”;像影子一样。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决:通“诀”;诀别,离别。禽:通“擒”;捕捉。去:通“弆”;收藏。生:通“性”;资质,禀赋。孰:通“熟”;仔细。郤:通“隙”;隔阂,嫌怨。要:通“邀”;约。员:通“圆”;圆形。怎样判断某个字是不是通假字?提示:推断某个词在这个语句中是不是“通假”,一般有四个方法:同音替代辨析法。通假字一般是同音字,如果不好断定其含义,可用同音字替换试试。增加偏旁辨析法。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句中的“具”通“俱”,增加偏旁,就可断定其含义。更换偏旁辨析法。如“此小大之辩也”句中的“辩”通“辨”,更换偏旁,就可推定其含义。形近类比辨析法。如“莫夜月明”中的“莫”与“暮”,本是古今字,字形相近。寻找规律文言实词含义推断五法学生用书p26文言文阅读,重要的是能对文言实词含义做出正确的推断。现将常用的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介绍如下:1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如2014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b项“覆溺之虞”的“虞”,可从上句“风波之恐”中推断出来,因为“风波之恐”“覆溺之虞”结构相同。“虞”不是“料想”而是“恐惧、担忧”。2语法推断法。对实词所在的短语作结构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如2014年高考湖南卷第5题的a项“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解释为“建造”。这句的主语是缙绅大夫,宾语“其庐”是指徐孟祥的房屋,所以“造”应解释为“造访”“拜访”。3语境推断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知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如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4题d项“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周到”,而在这个语境中,尤其是陈述“语意”这个对象,“周到”则不正确,应为“恳切”“情深义厚”。4成语推断法。在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考生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题目“柳暗花明又一村”。如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卷第8题的b项“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的“绳”,试题解释为“制裁”,联系成语“绳之以法”可知,该项解释正确。2014年高考福建卷第2题的a项“绳吏之法尤峻”的“绳”,试卷解释为“捆绑”,可知不正确。5形训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4题c项“深昧求贤之意也”句中“昧”解释为“冒犯”,从“昧”的形旁“日”字看,应与光线相关,可引申为“不清楚”“模糊”“昏暗”。解释为“冒犯”就不正确,再带入语境检查,发现,错误的只能是这一项。【考场典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单县有田作者,其妇饷之。食毕,死。翁姑曰:“妇意也。”陈于官。不胜箠楚,遂诬服。自是天久不雨。许进时官山东,曰:“狱其有冤乎?”乃亲历其地,出狱囚遍审之。至饷妇,乃曰:“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妇曰:“鱼汤米饭,度自荆林,无他异也。”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选自冯梦龙智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单县有田作者,其妇饷之饷:送饭b不胜箠楚,遂诬服 诬:污蔑c许进时官山东 官:任职d鱼汤米饭,度自荆林 度:经过【答卷抽样】c(0分)【失分原因】“考生”判断错误。未能熟练掌握“实词含义推断五法”,既没有学会根据语境推断,也对活用词把握不准确。【解答规范】1审准题目,明确选“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排除干扰项。分析选项,运用“实词含义推断五法”,逐项排除。a项“饷”的意思是“给田间的人送饭”,解释正确。b项“诬”根据语境应为“言语不真实”“胡乱地”。c项“官”,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官”“任职”。d项“度”的意思是“经过”。3复查初选答案,确认正确答案b。参考译文:单县有(一个)在田里耕作的农夫,他的妻子送食物给他吃。他吃完后就死了。公婆说:“是媳妇毒死我儿子的。”于是告到官府。妇人受不了鞭打之苦,只好认罪。之后,很奇怪的,单县竟很久都没下雨。许进当时任职山东,他说:“久不下雨,是不是因为有冤狱啊?”于是亲自到单县来,将囚犯一一提出来审问。问到这个送饭妇人时,许进说:“夫妇相守,是人生最大的心愿;而用毒杀人,是一种严密的计划。哪有自己送食物去田里毒死人的呢?”于是问她所送食物以及所经过的道路,妇人说:“送鱼汤米饭,从荆林通过,没有什么异样。”许进就叫人买鱼作汤,放入荆花,让猪狗来尝试,没有不死的。妇人的冤枉于是被洗清,当天就下起倾盆大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祎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屹有伟度屹:高耸b以文章名世 名:闻名c危素、张起岩并荐 并:一同d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雄:雄健解析:选a。a项“屹”,应为“高大”,此处是形容人的,不形容山。应用引申义。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掌:执掌b祈天永命之要 要:关键c法天道,顺人心 法:法条d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科:赋税解析:选c。c项“法”,名词活用为动词,效法,学习。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命祎与濂为总裁总裁:负总责b必赐坐,从容宴语 从容:不慌不忙c胁王以危言 危言:正直的话d脱脱攘臂曰 攘臂:捋起衣袖解析:选c。c项“危言”,恐吓的话,危险的话。不同于“危言危行”的“危言”。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命祎赍诏往赍:带着b王不听,馆别室 馆:安置住宿c脱脱欲屈祎 屈:屈服d王公素负重名 素:一向解析:选c。c项“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译文:(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的含义。翻译的重点有“裁”“剔”“任”“讫”“爝火”“馀烬”等。答案:(1)王祎对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很熟悉,(编撰时)删除烦琐杂乱的内容,在著述上花了很大的力气。(2)上天已经终结了你元朝的命运,我朝实实在在已经取代了元朝。你元朝一点点没有烧完的余火,还敢与日月争光明吗?参考译文:王祎,字子充,是义乌人。幼年时反应灵敏,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