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三讲 生物的进化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三讲 生物的进化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三讲 生物的进化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三讲 生物的进化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三讲 生物的进化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2 第三单元 第三讲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下列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统称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称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后能生存,表明其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就能存活下来,该表现型的个体在种群中会不断增多,进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b2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断改变,形成生殖隔离时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答案:b3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适应环境的个体,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答案:d4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昆虫抗药性形成的原因是农药引起了昆虫的变异b生活在洞穴中的盲螈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退化c长颈鹿的祖先中的颈短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d猎豹和斑马通过单向选择而进化解析:昆虫本身具有抗药性变异,农药对其起了选择作用,无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b选项体现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猎豹和斑马通过双向选择而向善于奔跑这一方向进化。答案:c5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实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a bc d解析:按照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即基因频率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物种的形成有异地和同地之分,同地的物种形成如多倍体并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b6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a43% b48%c52% d57%解析:随机交配,基因频率保持不变,所以计算出22 000只果蝇中m的基因频率就是f1中m的基因频率,即52%。答案:c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c d解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继承。是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答案:c8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 bc d解析:是物种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包含多个种群;在物种形成过程中,隔离是必要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先出现地理隔离,然后再出现生殖隔离。因此错误。答案:b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大于女性群体解析: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b10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该种群两年内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下列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年份aa(%)aa(%)aa(%)13040302255025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解析:第1年a的基因频率30%20%50%,a的基因频率50%。第2年a的基因频率25%25%50%,a的基因频率50%。可见两年中a和a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故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进化。答案:b11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右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昆虫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为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导致翅的长度出现不同的类型。答案:b12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解析:蜥蜴产生不同性状,原因可能是突变或基因重组,不同的性状中有利的保存而不利的被淘汰,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种群即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的个体;由于地理隔离,不同环境内的生物进化方向可能有差异,但进化是个漫长的过程;一种群内所有个体的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该小岛上全部的蜥蜴新物种即为一个种群。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0年8月有关“超级细菌”的报道引发全球恐慌。这种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它的出现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必然结果,细菌出现耐药性正成为全球性问题。(1)细菌抗病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有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_。解析:细菌中由于突变形成抗药性变异,使用抗生素对抗药变异进行了选择,抗药变异菌生存繁殖,使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细菌表现出抗药性。有性生殖的生物杂合子中存在隐性基因,因而不易淘汰。答案:(1)基因突变(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很低)(3)定向选择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14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_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原因是_。解析:(1)新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则rr的基因型频率为95%,则r的基因频率为95%4%297%。(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基因型频率上升,说明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4)由(3)分析可知,不再使用杀虫剂,ss基因型幼虫更能适应环境,rr基因型幼虫不适应环境,从而使s基因频率上升,r基因频率下降,这样的持续选择作用导致ss基因型频率最高。答案:(1)基因突变(2)97%(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15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_。(2)实验步骤: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_地区b;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与浅色蛾若干;_;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表内数据在下面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表地区项目浅色蛾黑色蛾工业污染区a释放数400500回收数52150b释放数500600回收数6030(4)结论:_。(5)分析与讨论: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a实验步骤:_。b结果与分析:_。解析:根据实验题目可知,单一变量为工业污染区与非污染区;要做到随机分组和平均分配;树皮的颜色与蛾颜色一致时,就是一种保护性适应;探究显隐性时,要注意实验结果的全面性,黑色雌雄个体相交,后代可能全部为黑色,也可能全部为浅色,也可能黑色、浅色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