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doc_第1页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doc_第2页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doc_第3页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doc_第4页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怎样备好一节课,怎样上好一节课”,这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但又始终不提要领的老问题。 “怎样评价一节课,怎样提高一节课”,又是课改背景下我们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新问题。 “怎样适应新课改,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做到“用教材教”,又是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难问题。 “怎样做到创新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又是教师不懈追求职业理想的大问题。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这场变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解决有效备课的问题。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从依从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课堂的二次开发。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抓住有效备课的十个关键点。 一、教材分析抓住“课标”与“教材”的基准点。 基准点原指测量时的起算标准,我们借指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具体说就是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标是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体现。但由于作者对课标的理解不同,课标的呈现在不同版本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准确无误的理解课标真实含义与教材表述之间的细微差别,立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其次,教材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要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式、推导过程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结构体系;选择典型案例与例题;收集教材研究的最新信息。再次,有效备课既反对自由主义的瞎吹胡侃,又反对实用主义的“学以致用”;既反对虚无主义的“用教材教”,又反对墨守陈规的“教教材”。抓住课标基准点,保证教学的大方向,抓住教材的关键点,保障教学的有效性。迷失基准点的教学是低效且无效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低效在于无序,无效在于无悟,负效在于无知。最后有效备课要有整体的计划性,不光备课时教案,还要备单元教案,主题教案,复习教案,对整个教学体系有清晰的宏观把握。可惜,许多教师恰恰就是就是习惯于只备课时教案,缺乏整体观念。 抓住基准点,就是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预设与生成、使用与开发之间的辩证关系,抓住基准点,就是正确分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与作用、表现与活动之间的整合关系,这样教学就有了明确定位,学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二、目标定位抓住“制定”与“达成”的契合点。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处于最佳兴奋点。教学目标制定的高低难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提出适宜、适度、适当的目标,体现的是教师的课程理念,表现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所谓契合点,即目标的制定与最终的达成相符合。未达标的教学是无效教学,部分达标的教学是低效教学,完全达标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抓住契合点,要求学习目标与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相匹配、相吻合。大目标需有大手笔,高目标需有大视野,小目标则需在细节上下功夫。知识目标强调理解,能力目标强调运用,情感目标强调感悟,创新目标强调变通。一句话,目标规范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目标制约着教学方法的使用与调整,目标引领着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激励。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反映教学理念的诉求。学以应考、学以求分是一种功利的诉求;学以致用、学以致能是一种实用的诉求;学贵求是、学贵求新是一种开放的诉求。不同的诉求引导教学,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效果。评价教学效果主要看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练习、反馈、矫正、激励是保证教学达成的的基本措施,思考、探究、感悟、互动是落实教学达成的基本方法。目标定位与达成需两手抓,抓住它们就抓住了有效备课的契合点。 三、创设情境抓住“情境”与“情感”的交汇点。 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讲道,优秀的教学源自教师的心灵,教育的最高理念乃是从人的心灵深处引出智慧的内核,教师以心灵导师的身份来启迪生命。优秀教师要拥有一颗能够唤起共鸣、交流情感、融合思想、激发潜能的心灵。拥有这种心灵的人必定是富有情感、富有激情的教师。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习情感,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主要是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补充背景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有人说知识可以检测,方法能够提炼,似乎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体现。其实,情境的创设在唤醒情感共鸣、引起情感共振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处于创意不错,开发不足的处境。因为备课时往往忽视了“情境”如何与“情感”交汇,“情境”如何与“情感”共鸣。 创设情境应该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情境交融才会有感人至深的体会;情境交汇,才能有过目不忘的理解。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课堂上感染学生情绪的情,打动学生心弦的是情,调动学生思维的是情,震撼学生心灵的仍然是情。拥有积极向上的感情,学才会有主动,愉快的学习。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取决于情感意志发展的优劣,情意主要包括求知动机、人生抱负、意志调控、自我意识、学习兴趣、社会责任等。历史与责任交汇;理想与抱负交汇;真理与探索交汇;挫折与激励交汇;生活与学习交汇。抓住交汇点,就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到了实处。 四、活动设计抓住“问题”与“思考”的融合点。 有效备课的关键是以设计教学活动为核心,解决教学问题为重点。教学问题形形色色,有效备课要求抛开无谓问题,排除干扰问题,讲授理解问题,引导感悟问题,完善组织问题,设计探究问题,抓住核心问题,解决主要问题。把问题的解决融合于课堂活动与学习思考之中。 解决教学问题,首先要保证问题的信度,即教学问题应具有课堂情境的真实性和面向全体的适应性;其次要保证问题的效度,即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和合作学习的可能性,教学问题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背离教育宗旨;再次要保证问题的难度,即教学问题具有启迪思维的趣味性,创新思维的挑战性;最后,要保证教学问题的梯度,即教学问题具有因材施教的启发性,由表及里的层次性。问题因思考而有价值,问题因生成而有意义。 五、学法指导抓住“事例”与“方法”的结合点。 我们习惯于阅读、听讲、做练习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跟着教材学,跟着教师学,相信教材就是真理,教师永远都不会出错。在盲从之中放弃了自我,在权威面前放弃了思考。这就导致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我们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有效学习的关键是主体意识的唤醒,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主”是学习的关键,方法是学习的的依托。掌握方法的学习是有目的、有意识、有效率的学习,没有方法的学习则是盲目的、无意识低效或负效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途径,一靠教师引领、示范;二靠自己体会、感悟;三靠同学启发、帮助。 分析忽视学法指导的原因,一是没空。时间紧不如抓讲解;二是不为。见效慢不如抓训练;三是无法。教师本身就缺少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怎样去指导学生?学法指导的重点要通过具体事例的引领、示范来体现,让学生模仿、比较,从而体会感悟方法的妙处。在事例研讨中,完成自主思考、讨论、交流的要求,从而实现对学习方法的理解与感悟。例大变革的时代一课(九年级历史人教版),引导学生怎样去具体寻找思维的切入点、问题的探究点、结构的连结点。时代是具体指哪个历史时期?变革的主题是什么?推动变革人物是谁?变革的措施、作用、评价?变革是什么意思?变的方向?革的对象?变的动力?变的条件?由标题剖析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训练检测手段,评价学习效果,最终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 六、氛围营造抓住“活动”与“互动”的激活点。 有效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因为好课一定是思维活跃,发言勇跃,氛围热烈,关系融洽的课。死气沉沉、闷声不语的课让人压抑;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的课让人紧张。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互动的课才会让人兴奋,才会充满激情。 活动要靠教师设计、实施与学生参与、互动来完成。活动与时间往往是一对矛盾,活动时间长,总担心影响教学进度。活动时间短又会影响效果。活动一旦失控,就会影响课堂秩序。活动成败的关键,通常认为是在于学生的配合,其实关键在于用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用合适的事例引领师生互动。活动与互动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不要总是拘泥于课堂45分钟,真正打动学生心灵的活动,会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持续探究,不懈追索,活动会延续到课下、课后、课余时间。 由活动到互动,不仅是活动的主体变生变化,关键是活动形态发生变化。单向活动、被动活动变成多向活动、主动活动,更让学生有一种解放的感觉,真正享受自由选择的权力,自由发挥的空间。营造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情绪,要靠两手抓,一手抓活动,一手抓互动。有效的课堂活动都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习题之间的互动。因为,只有实现互动,才能唤醒意识,才能激活思维,营造出理想的课堂氛围。 七、课堂讨论抓住“适宜”与“生成”的兴奋点。 课堂讨论几乎是所有“优质课”大赛中必备的教学环节,是大家都认为可以“出彩”的地方。但如何设计出有份量、有意义、有价值,适宜于学生讨论的话题来却是件困难的事。如何把讨论引向深处,让同学们在思想碰撞中吸纳别人的知识;在观点交锋中,完善自己的主张;在质疑争辨中,生成新的观点,这才是组织讨论的价值所在。讨论重在话题适宜,让同学们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讨论贵在话题适度,让学生感到有兴趣,这正是“我”想弄清楚但又不十分明白的问题;讨论贵在话题适切,让学生感到兴奋,这正是“我”最有研究,最有心得的内容;讨论贵在话题适当,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通过讨论“我”深化了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掌握了某种学习技巧,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甜头。抓住课堂讨论的兴奋点,关键是让学生既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谦虚地复述别人的主张。不负责任的瞎侃只能增加学生彼此间的无知,信口开河的胡吹只能导致学生彼此间的攀比。选择“适宜”的条件:一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二是适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讨论难在观点“生成”,即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引领、启发、思考、感悟而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告诉的知识会忘记,“生成”的东西永远属于自己。通过讨论,在质疑争辨中,明辨是非,纠正偏差,生成观点,形成学生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教材或教师的看法,才是最让人高兴的事。 八、课堂小结抓住“主题”与“规律”的提炼点 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课堂小结。小结可以归纳知识,便于记忆;小结可以提炼方法,深化理解;小结可以总结规律,掌握要点;小结可以建构体系,感悟学习。 课堂小结要求以形象生动的语言,简明扼要的结论,递进透析的分析,建构体系的框架来感悟学习。课堂小结的关键是“突出课程主题”,“把握知识规律”;课堂小节的重点是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学习能力;课堂小结的作用是评价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小结的意义是促进自主学习,感悟自主学习。课堂小结的方法大致有六种,以大变革的时代一课为例,数字小结法:一个主题(变化/封建化)、二个人物(商鞅、李冰)、三项措施;探究主题法:变革的背景,变革的动力,变革的人物,变革的措施,变革的作用,变革的评价。结构还原法:变革的背景生产力(铁犁牛耕);变革的主题封建化;变革的人物商鞅;变革的措施略;变革的作用略。诱思探究法:为什么不叫“变化”而叫“变革”?秦国后进超越先进的历史启示?商鞅后遭“车裂”之刑,而“秦人不怜”,想一下为什么?都江堰明明处于岷江中游,为什么不叫岷江堰?表格填写法(略)。词字浓缩法:(略)。 课堂小结使学习更加简单、规范、有效。课堂小结体现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课程主题的深化。它把复杂的学习过程优化提炼,形成简明扼要的结论,解决学习中思路杂、头绪乱、认知薄、理解浅的难题。课堂小结把孤立的学习步骤汇聚成最终的小结与思考,从理解记忆到检测反馈,从测评效果到矫正激励,实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近年来美国教育界颇为流行“一分钟试卷”,就是很好的小结形式。挤出一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写一篇概括性短文,可以用来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回答重点问题,辨析特定概念,求解未知问题。整理收集试卷内容,教师作出及时反馈矫正,以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一分钟试卷”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概括表述、交流合作、反馈矫正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集学习的技巧性,能力的实效性,指导的可行性,探究的趣味性于一体,很有推广价值。 九、教学效益抓住“思考”与“研究”的着力点。 掌握同样的知识,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差距就表现在学习效率与学习效益上。优秀教师总是花费更少的时间,让学生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变通更灵活,感觉更轻松。想修炼成为优秀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上就需要抓住“思考”与“研究”的着力点。 提高教学效益,必须促进学生思考,提高认知水平,把低水平的认识活动转换成更具挑战性的认识活动。所谓低水平的认识活动是指仅仅要求学生从书上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答案内容基本上限定在信息回忆和单项选择上。而挑战性活动的特点是问题的答案呈开放性,允许有多种选择和解释。促进思考,就是创设理性思维的平台,掌握辩证思维的方式。我们的许多教师淹没在应对常规教学的忙碌之中,不愿意动脑想问题,于是工作少有突破,教学鲜见创新。学习需要勤奋,更需要思考,思考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只轮子,是有效教学的两个着力点。只有认真思考,认真研究,才能有效发展,快速提高。同样道理,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与“研究”,学生才能有效发展,快速提高。 耶鲁大学认为,学生有三个学习任务,一学会提出问题,对任何事情提出质疑;二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信息来回答问题;三经过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感悟,强调对知识的建构.读有效备课心得体会 邱红双当我读完有效备课以后,却发现这本书不像以前的理论书籍一样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高谈阔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东西,而是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很多东西说出了我们的心声,颇有感触。下面结合我个人的读书体会,谈一下我的认识,希望能将书读薄,能和大家产生一点共鸣。有效备课。在这一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在我看来,我觉得很有道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教案的准备非常重要,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备课。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等,但因为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占据了教师大部分时间,实际上的备课就等同于写教案了。为了按固定的格式填写好教案本上的内容,工整的书写以便达到要求,应付学校或上级的检查,老师们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了“书写”,平时在学校上课、改作业、解决学生纠纷、与家长沟通已占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的时间又有多少呢?然而这样精工细写的教案等检查后便放进了抽屉,上课前教师还得重新备课。这样的“备课”造成了“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现象,这样的备课便成了一种摆设,这样的备课便是徒劳的、无效的。学习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对于“有效备课”的理念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有效的备课应是备而有用的,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我非常欣赏于漪老师的“三备法”,但我觉得因每个人的不同,无论什么样的方式只要适合自己就行,能达到高效就行。关于有效指导,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好在自己平时还算比较注意,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新授课中,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练习课中,重点培养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做题,有效提高自己的卷面成绩;而在复习课中,也是从方法入手,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复习,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感觉自己做的还算不错。 关于有效讲授,中间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这一点,比较符合自己的课堂特征。一直以来,自己所提倡的就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却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关于课后反思。这一条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应该是非常关键的。早在学习这本书之前,自己就明白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可很多时候,自己往往会因为懒惰或者文采的限制,而只是去简单回顾自己近期内的教学情况,没有进行系统的书面整理,所以到目前为止,自己的总结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这也是自己今后一个很重要的改进方面。 而在最后,自己想说的一点就是有效练习。现阶段很多人对于题海战术不屑一顾,认为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课堂效果等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相冲突,而我的观点则认为,很多时候,练习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只是由于作业的分层设计不够好,导致很多同学感到一定的挫败感,于是就出现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开始搪塞老师,敷衍了事。所以,要想真正体现练习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设计有意义的、高效的练习形式。学无止境,同样,对于一个老师来讲,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最后让我把颜真卿的名言献给大家: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有效备课三步曲时下很多老师仍然觉得备课是件负担的事情没办法,总是在上课之前找来备课集、旧教案抄一抄,这种做法不是在备课,而是在抄教案,是对备课的狭隘理解。其实备课是不能等同于写教案的,教案(包括电子教案、流程、反思、案例)都应该是备课的显性呈成,是对教材钻研的所思所得,教学信息处理的记录;而有效性的备课应该更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心理状态,钻研教材的知识体系、对实际教学的适应性、教学内容的再优化,思考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大限度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等等。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备课三步曲”。一、备课三步曲之一 关注学生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当她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时针、分针时,顿时一学生举手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时针、分针我上大班的时候就认识了!”这位老师听了非常不高兴,冷冷地处理了这件事儿,对这位学生说:“坐下坐下,我们今天学的跟你学的不一样。”这个案例不由引起了我的思考,这位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为什么就不直接让学生来介绍它所认识的时针、分针呢?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来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有效性地备课时,应把如何去备好“人”的问题放在首位,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1、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的关注以及他们特殊的爱好等都直接影响着咱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应根据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来创造教学设计。在五年级复习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时,这些都是概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学生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我就把它编成猜电话号码,一上课我就说:“同学们想知道教师家的电话号码吗?”学生说:“想知道,想知道!”我说:“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并不难,请猜。”出示题,我家电话号码的第一个数字是十以内2最大的倍数,第二个数字最小的倍数是5,最大的约数也是5。第三个数字是既有约数2,又有约数3;第四个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五个数字是奇数又是合数;第六个数字是十以内最大的合数;第七个数字是最小的质数;第八个数字是最小的合数。这样的教学设计溶入孩子的情感里,他们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复习了数学知识,感受了数学的魅力。2、关注孩子的知识储备。知识的习得,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明晓孩子的知识基础,合理性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能适应孩子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到因“才”施教。如我们在教学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我们就应该知道学生对于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的如何,百分数化小数或分数的方法掌握得如何,对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能力等等,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梯度的教学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在一节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关注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即在课前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哪些地方容易产生迷惑,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等。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尽可能在上课前预见到,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在教学角的认识中角的大小的认识,我们就应该预见:孩子对两边长短与角大小是否有关这一知识点的混淆,进而设计各种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建构。二、备课三步曲之二 钻研教材曾记得有这么一个现象,每每在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时,执教后的老师们总是头头是道地大谈自己新颖的教学设计、贯彻的课程理念,然而却极少能够听到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对教材内容存在的困惑和解决的方法。众所周知,教材的钻研是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关键环节,只能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更有度地把握教学内容、实施课程新理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底、得心应手。在教材的钻研上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所授课题的探究,而应从整体进行分析研究,全面了解系统教材的内容,掌握来龙去脉,明确其教学内容与整体的关系,做到前呼呼应,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抛硬币时,我们就应该明确这一教学内容在知识间横向、纵向的联系,处理好二、三年级不同年段的教学要求,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真正深入教材、认识教材、钻研教材。 在认识了教材所处的知识体系后,我们就应该仔细揣摩每一节课的教材,思索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授课者的教学风格,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为合理化的再处理,努力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创设一种类似游戏的情境:小东、小刚和小明在一块等边三角形草地的三个角上分别要尽快采到对面的花朵,问他们分别应怎样设计线路才能赢得这场比赛?这个问题情景中的“尽快采到”的要求就是三角形的高,是与前面所学习的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相吻合的。它比一般地在教学中让学生画垂线段学习高更能让课堂充满探究的兴趣。在学会了画高这一教学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再出示一个任意三角形提高:如果那块草地是这样形状的三角形,要尽快采到对面的花朵,你会选择哪种着色的花,为什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高的不同长度进行更深层的探索活动。“钻得深,讲得浅”,这是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之间关系的简炼、深刻的表达,只有在教材的探讨上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该肯定时就肯定,该否定时就否定。三、备课三步曲之三 思考教学方法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之一。是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的驾驭,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与既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和僵硬的东西,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来有目的地选择教学方法,比如,教学目标主要是认知方面的,并且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那么就可以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选择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目标倾向于“应用”以上的层次,以巩固技能和开发智力为重点,则可以选择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再者如果教学内容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我们就可以尝试创设小组合作式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认识、体验、建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了一个“小小储蓄员”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存款条和支款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桌或小组间进行存款或支款,用到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既提高了兴趣,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收到了效果。备课是教师教学创造的过程,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基奠,唯有不断在备课活动中思索、实践、创新才能使其有效性更为持久,更能为课堂有效性教学服务。新课程”要求教师“有效备课目前,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应该依据“有效教学”理论对教师备课进行改革。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备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