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积累文言现象。2把握文章内容3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文言现象。2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加强背诵训练。教学难点: 认识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陶渊明(32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他生活在一个烽烟四起,赋税沉重,百姓流离失所的时代。因不满官场的丑恶,辞官归隐,留下“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美谈,洁身自好,后人称其“靖节先生”。诗歌多以田园山水,归隐之乐见长,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闲情赋等。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三.写作背景: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动荡时期,其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同时由于他接近农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四.整体性阅读1、读准生字的字音。(投影显示)豁然开朗(hu)屋舍俨然(yn)阡陌交通(qinm) 黄发垂髫(tio)便要还家(yo)刘子骥(j)诣太守(y)2、朗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同学齐读课文。(3)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3、指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串讲课文,解释重点的文言词语和句式。(1)理解“向”“穷”“去”“交”“通”“妻子”“绝境”“无论”等古今词义变化和文言文单音节词多的特点。(2)掌握五个表概括性质的范围副词:“悉”“并”“具”“咸”“皆”,并理解其微小差别。(3)了解形容词词尾“然”构成形容词后的作用。(4)复习并掌握副词“复”的用法,“之”作结构助词和代词的用法,如:“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处处志之”“闻之,欣然规往”。并学习“之”作句末助词的用法。(5)理解意动句“渔人甚异之”和省略句“林尽(于)水源”“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的特点。4、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带动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五.课文中的成语及解释豁然开朗:形容有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六.问题探究(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七概括情节为:发现桃花源(第1段);进访桃花源(第2、3段):寻找桃花源(第4、5段)。五、布置作业: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恰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2熟读并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 进 景奇 桃花林:鲜美缤纷 桃花源:平旷 俨然 良田 美池 桑竹 人奇 悉如外人大惊 叹惋 语云出 踪奇 处处志之 遂迷未果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2学生口头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并造句。二、突破性阅读课文探究1 第一段描写桃花林什么作用?2 村人为何“见渔人,乃大惊”?3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4 .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5 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作用是什么?6 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7 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8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三.文章结构1、线索:武陵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了解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访逃花源. 2、 文章思路:(1) 发现桃林。(2)(3)进入桃源。(4)(5)出而复寻。四. 艺术特色 1、善于设置悬念,展现曲折新奇的故事情节; 2、善于运用朴素恬淡的点睛之笔,勾勒出真率迷人的意境; 3、善于用“癯而实腴”的语言,表现豪放深邃的情思。 五.写作手法 1 虚实结合的写法文中桃源内外的景物,村中的风俗人情都是通过渔人的观察和感觉或借助渔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而文章开头写他“忘路之远近”,临末又写他“遂迷,不复得路”是要通过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描述,暗示读者,这里所写的世外桃源是一个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世界。2 巧妙的景物描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段景物描写引起渔人的兴趣,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使他产生“欲穷其林”的动机,从而有可能偶然发现这片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土。而且,这美丽的桃花林景色,也从旁烘托,令人想象桃花源里环境景色的美好,起到近在门前栽种花木的作用。 六.文章主旨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工业自动化仪器设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快速热处理设备市场全景调查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 2025年中国打谷脱粒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第10课 物联网让城市更智能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青岛版2019第四册-青岛版2019
-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科版
- 2025年中国智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行业集中度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机床弹簧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检具市场深度调查及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气动提料泵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液压灌肠机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
- 室内装修工程技术标书
-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书分享PPT
- 中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招聘简章 招聘简章(4篇)
- GB/T 12008.7-2010塑料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优质教学课件
- 英文书写规范(仅供参考)
- 质量体系标准iso14050
- 《童心是小鸟》课件
- 慢性硬膜下血肿
- 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相关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