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3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3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3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3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doc_第4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3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山东枣庄模拟)“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黄土塬”是我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黄土塬地貌等高线图,回答12题。1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甲处打坝淤地 乙处整修梯田丙处修建水库 丁处平整土地a b c d2下图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a冬季所刮的西北风 b植被破坏c人类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 d夏季的暴雨解析:第1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处为沟谷,应打坝淤地;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处为塬面,应平整土地;丁处为陡坡,应植树种草,营造护坡林。第2题,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力强,是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自然动力。答案:1.a2.d(2016浙江嘉兴调研)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 m2 m1 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34题。3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防风固沙 净化水质 涵养水源 塑造地貌a b c d4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解析:第3题,图示展示了植被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第4题,若缺少植被,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弱,故使出水口的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答案:3.b4.c(2016西安一模)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下图是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相关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信息表明()a草地植被指数越低,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c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d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6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是()a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 b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c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 d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解析:第5题,从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特征看,饲养的羊只数量增多时,草地植被指数就减小,反之则增大,说明草地植被指数的高低与饲养规模呈负相关关系。第6题,为了保护草场,防治荒漠化,应合理规划载畜量,合理轮牧。答案:5.d6.c(2016江西上饶二模)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78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水位(m)42.141.941.741.54142.145464442.942.542.2tss(106kg)20015010060402001 3002 3508203003603107.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湖畔土壤肥力下降湖泊航运条件变差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a bc d8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解析:第7题,从表中数据可看出,该湖泊tss通量总和为正,说明湖泊泥沙不断增加,湖畔由于泥沙淤积而土壤肥力升高,故错误;由于泥沙淤积而使湖泊面积减小,会使湖泊湿地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错误;湖泊泥沙淤积会使其蓄水量变小,则调蓄功能减弱,故错误。第8题,该湖泊水位从6月开始升高,7、8月达到最大,表明该时段河流水补给湖泊,而季风区河流水补给以降水为主,则该地降水以78月为主,结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规律,可判断该湖泊可能位于华北平原。答案:7.d8.a(2016江西省高三诊断)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单位:%)统计表,完成910题。时段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重度荒漠化19771986年1.2722.414.511.2619861993年9.865.255.180.3119932002年0.451.034.430.4620022012年0.500.702.931.7819772012年2.272.540.620.879.由表中信息可知()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10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耕地大量扩张b农牧民薪柴短缺c放牧规模扩大d不合理灌溉解析:第9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较小,面积较稳定。第10题,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而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选项a正确。答案:9.c10.a11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图中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提高农业灌溉技术 b提高农业种植技术c建设生态保护区 d退耕还林还草解析:选d。地区为农牧过渡地带,存在因过度开垦而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针对该问题应退耕还林还草。二、综合题12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解析:第(1)题,“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第(3)题,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注意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有: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航运。(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13(2013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首先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为河北北部及其附近地区。(1)从图中看出,m地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沉积作用明显,沉积物提供了沙源。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河流水量不稳定,枯水季节沉积物露出水面变成干燥的沙源。(2)该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位于河谷交汇地区,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选择一种观点,关键是论据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