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车间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页
催化车间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2页
催化车间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3页
催化车间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4页
催化车间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装置概况$ ! g2 F2 d# c S, l3 n 装置设计公称能力60104吨/年,处理上限70104吨/年,处理下限40104吨/年。采用多产气体方案,以生产液化石油气及高辛烷值烷值汽油组分为主,同时兼顾轻柴油收率。装置由反应-再生、分馏、吸收稳定、主风机-烟机系统、气压机、余热锅炉、余热回收站、精制、脱硫等部分组成,产品有汽油、轻柴油、液化气、干气等。; L9 N* x: A( B3 R2.生产工艺类型及工艺过程的危险性, e$ R% z8 H! l2 U z% R( N/ B0 6 E21工艺中的危险物质及其特性/ G% ( . L% Q7 q9 Q2 z1 S4 y7 _- c8 d, N211原料( M$ R A4 F8 e9 V; U N6 Q/ z0 h1 s, L. i) Z2 n% V蜡油:常温下为黑色膏状液体,密度约为850千克/立方米,可燃。$ n6 $ kg% U2 D2 Y- X+ % Q8 Q3 ?+ q; N0 7 G0 h渣油:常温时为黑色固体,密度约为900-960 k g/m3,生产过程中的温度超过其自燃点,泄漏遇空气会很快着火。/ T. n% z+ u- r8 / a212中间产品y9 , e. Y% V1 C + p1 e- H& T_2 i8 I油浆:棕褐色液体,密度约为900-1000kg/m3,不易挥发,过程中的温度超过其自燃点,泄漏遇空气会很快着火。7 B6 I) v2 B k1 ?, J4 A1 N, S7 E ?4 h* G粗汽油:闪点低于汽油,水状液体,易燃,含硫醇,有毒。& N T% x& x& ) v9 B! m3 x/ m M( j C回炼油:性质接近于蜡油。9 w: I + . 6 T3 g0 M! n213产品/ _, c1 P+ |7 Z/ I 7 Y; 4 x( ?$ 5 i H/ 7 O u9 n, Z汽油:淡黄色液体,密度约为700-750 kg/m3,易挥发,易燃易爆。1 b/ Bry# k Z0 I# b( L7 r4 b7 E柴油:淡黄色液体,密度约为850 kg/m3,易挥发,闪点约为70,易燃,蒸汽有毒。N0 8 S( E! n5 a8 k6 g: A; W# L8 u1 u液化气:常态下为无色有臭味的气体,高压时为液体,主要成分为C3、C4等,易燃易爆,有毒。 # G$ R/ . U5 5 v Ke, ( r0 S 6 n. M K. s2 t0 |干气:常态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成份为C1、C2、H2等,易燃易爆,生产过程中含有H2S,剧毒,易使人窒息死亡。9 p0 y7 ( e: u214催化剂、助剂T$ ?% o( v1 Z: L5 a# V催化剂:主要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含有稀土的分子筛,无毒,不燃烧的无机物,在空气中会造成粉尘污染,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可达到650-700。, M2 J |7 n% K e J3 S助剂:包括助燃剂、丙烯助剂等,主要成分和性质与催化剂相近。0 b* U1 j) k4 z3 s阻垢剂:能溶于柴油的一种有机物,大于400分解,无毒。. N0 C4 W0 m! b重金属钝化剂:一种水溶性的有机物,无毒。7 B0 x8 g) C; L3 a5 U1 D( eB0 T柴油抗氧剂:无色至淡黄色发烟液体,易溶于水,在空气中能冒烟,具有强碱性和强还原性,刺激人体皮肤、眼、粘膜,有毒。8 H6 H1 |3 G& U5 i液碱:具有腐蚀性和刺激作用,刺激人体皮肤、眼、粘膜,有毒。7 L: ?* A z: O氨:有刺激性恶臭味的无色气体,刺激人体皮肤、眼、粘膜,有毒;与空气混合物遇火爆炸,放出有毒烟雾;溶于水。* * J& j2 a2 2.1.5中压蒸汽:压力达3.5Mpa,温度400-450,易造成烫伤。- O+ H6 $ ?7 v# v4 m22工艺过程的危险性/ A5 s4 v7 ?7 o9 _ H6 ( w221工艺类型& ?1 s: o7 K; R9 6 G9 x+ U! Tb: x/ B5 r# l1 B) t在生产装置中,既有高温、高压场所,又有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操作中失控可能引发剧烈爆炸,超温超压及腐蚀造成的油气泄漏易引起爆炸和着火。( 7 L; P9 y! s222化学反应特征, qt2 H9 g0 e Z2 y* l$ : m* j& Z0 o) F+ J在提升管内进行的主要是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在再生器中进行的是烧炭反应。分馏系统进行的是物理分离过程。吸收稳定系统进行的是物理吸收脱吸过程和精馏过程。! _2 P3 M; K4 b1 F& H9 _223反应物料各组分的控制范围7 A0 L0 G+ K2 / P8 m( Q, x) 4 L# W! Q% * e蜡油、渣油的处理量以生产计划为准,各生产工艺指标按工艺卡片和操作规程要求严格控制。1 q; # + A$ q% P6 w$ a. N224压力等级* N: j) o. iF. x* W7 e& e; j: Y4 r$ n& * z本装置大部分容器管线设备为低压,少量为中压。反再系统0.26Mpa,分馏塔0.16 Mpa,2 Au6 I1 R( q吸收稳定系统1.2Mpa,中压蒸汽压力为3.5Mpa。. R0 K; v) c+ o) b224温度范围1 , X5 w 5 l& r O$ n; R, G g) w4 W) Y; k1 oq7 j- j反应器:500 525,) _) u! ?$ q9 X4 G) J: Q再生器:660 710! $ P$ % / N# p分馏塔底:310 365,, l; j1 v& q6 p q1 A) q6 q7 q分馏塔顶:95 1206 M/ G6 s : T8 H5 M# 吸收稳定:塔顶40 60, 塔底:110 170. g2 g0 _- i) d中压蒸汽:415-4506 aH T! u2 s. j: 2 225关键控制液位7 R5 f+ d- s- x5 8 |0 Y9 P# Z, e+ b- J. ?! w1 T7 g$ x& 外取热汽包3 d# 3 o$ d N5030%. 4 ?; V) f$ u6 f$ t余热锅炉汽包# y- F4 a- a: 5 _5030%! A/ Y$ Nd9 p+ l- v5 G: 3 k/ t: B( ?油浆发汽包/ v* p$ V l/ l0 H; Z5030%# k: d5 c5 ; 粗汽油罐液位0 f8 f5 ! V$ k0 s L6 5030%; H7 f9 q5 I1 Z. m( 4 _X# - s. 6 5 b$ l2 X分馏塔液位 T. x8 R9 s7 v4 - u8 u8 K! n5030%0 A) m1 k2 u7 E% u, n; N 凝缩油罐界位5 de8 m4 J: u# O; / 5030%, Z2 l: f$ I0 p0 m S; s7 K) l N/ s+ n. U, 9 ?5 s凝缩油罐液位% l3 d+ B1 l9 l5030%- m; N, W! N5 a3 D/ 0 z粗汽油界位5 X6 9 f; D0 _5 k5030% 1 U7 7 9 u( G U6 / d3 8 w! $ D9 H+ h稳定塔底重沸器 5030%6 Z! x+ P& z. z& t: j4 d解吸塔底重沸器W* P5 E4 y( + 5030% m! oL2 S& l3 T4 ( I* N5 2 E# q% R4 3 h0 o液化气罐液位0 * - * C! B% c9 ; H5030%7 i$ Y7 r4 i6 B$ Q( w0 t1 J2 y23易发生事故的关键点、危险点、重点部位的重要操作指标及引发事故的因素:5 G7 w b7 T , m) S6 P$ 231两器差压超限可引起油气互串,发生爆炸。 m+ 6 W. F8 P0 ) 3 W# D9 k# U7 p3 I操作指标:20-60Kpa2 r: V s7 G p: I4 d: s5 Z两器压差超限,压力平衡遭到破坏,造成油气倒串。$ Y! m7 ; h& * b: L5 o( q/ K3 W232提升管结焦,造成停工$ _4 m5 G $ YQ! J) W: % x& P E( R0 _5 ?9 A6 P w现象:提升管压降不正常的偏大,再生滑阀压降减小,阀前压力高,催化剂循环量提不起来。5 d! m- L/ g5 X( P& B% jM: N! N, X1 g0 ? 引发因素:原料残炭高,比重大,喷嘴损坏雾化效果不好,造成喷嘴处大面积结焦。减少了催化剂和油气的流通面积。1 ?2 C1 B2 l# u B; W% h233再生滑阀或待生塞阀压降大幅变化。沉降器或再生器藏量大幅下降或造成“架桥”。. |+ X+ |, S+ 1 N3 ?- U# ?; H3 L8 e# t* q* n2 I% z引发因素:主风量大幅波动回零;气压机突然停机;再生或待生塞阀失灵。% t8 b7 b8 J# l: e8 j& q2 I: i234分馏重油系统泄漏着火# bk; n/ f% d0 e! u?/ I8 a g- Z: C分馏重油系统系统指油浆、回炼油系统,由于管线、换热器、泵等发生泄漏,高温重油与空气接触氧化而发生燃烧,造成火灾。# ik& J4 + ( C235吸收稳定系统管线、容器、阀门泄漏严重无法运行。 X, D. Q! Q. ld7 i4 C% o236大型运转设备故障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d; me7 # M) D! _6 a1 3.重点监控部位: - T# U# w$ Y6 P, p% 0 _31危险点及范围:% y) e9 v/ u5 U* _! h% |9 G( K反应再生系统:反应提升管、再生滑阀、待生塞阀、再生斜管、双动滑阀、两器、外取热及其汽包、余热锅炉。! Q# y# x) r/ x$ M6 n分馏系统:分馏塔、油浆循环系统、油浆泵、有关换热器、蒸汽发生汽汽包。) M* U. I y6 g+ w, T a! G% ?0 s6 泵区:包括冷油泵、热油泵。( g+ M/ R7 _! - Z. 4 i稳定精制系统: 所有塔、容器及管线,凝缩油罐和液化气罐脱水系统。2 l# Z2 ?1 F, W1 e3 g$ o O脱硫系统:介质为液化气或干气的各塔、容器及管线,% Q! Z& q0 r3 k机组:气压机组、烟机主风机三机组。3 o0 m( y& I 9 W9 |4.重点、危险点、重点设备监控和防范措施:5 j1 % C4 a; b: X41巡检制度:0 Y9 w& z6 H. y/ I% P各岗位两小时巡检一次,严格按各巡检站点要求的内容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4 Z; Z+ # Z# Y% 42安全技术人员巡检制度:6 p i. r, 2 P: z i% R8 M! X: k& 2 K! 2 ?# u每天对所有重点、危险点检查一次,监督检查各当班人员的巡回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检查个工艺运行参数是否符合工艺卡片的要求,检查有无工艺违纪现象。 ! F( Z, G3 b2 ON z& f k43重点、危险点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T2 S/ 1 S- Q e% _% O$ u& o0 U: b k+ j) V各危险点如出现情况异常,操作人员应及时分析判断,将情况报告主操、班长及车间值班人员及相关岗位操作人员,及时联系处理并采取措施。1 n; w* N3 d- w, E44 重点、危险点防止误操作的措施:2 X& j. F, Z/ J8 z6 l4.4.1未取得上岗资格前严禁动用本岗位设备和仪表,操作人员对于本岗位的仪表性能要熟悉。出现异常情况能准确及时判断和处理。7 u0 u( e0 u& |2 v4.4.2各自保系统的应用范围、使用方法要明确。调校联锁仪表必须填写工作票,条件具备经有关人员允许后方可工作。2 m! p3 |9 # s6 v) ?( 4.4.3仪表工在处理仪表及控制系统前,如停表、校表、修改报警信号以及其它可能影响正常操作的作业时,应事先通知操作工,以便配合,将控制回路由自动改手动或旁路。& O A& / Q% Q+ ?4 W$ j45操作员监控责任制:8 g: L8 n& y y |G451严格控制各工艺指标在工艺卡片规定范围之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设备不超温、不超压、不超负荷。; / G0 9 Y2 _$ f8 n4. r: z$ N6 g- r. q2 r52所属的重点部位,危险点要加强巡检,必要时要增加巡检频次,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班长及车间汇报,并作相应处理。对所属测量、计量仪表、控制系统及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联系维护人员进行处理,不得拖延。4 y7 Z. ! d- S! A2 f* P46 安全技术人员监控责任制:1 m, P5 s, G1 z: l6 : B& z461建立、健全重点、危险点档案,实现集中管理。& S, t) N9 ; k8 c) ?H462定期召开技术分析会,对重点危险点的现状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制定出预防措施。) t- r/ h4 i. - T4* O7 R. s, G X# |$ b63危险点出现异常,应及时联系有关单位,并迅速组织处理。1 k$ m! L% K( S9 C$ T8 对处理不了的,需带病运行的,要写出监控运行报告和可行的事故预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印发班组并监督遵照执行。8 U) p) y s; k- K4 n: m5紧急事故应急处理原则:& B- R+ l. j2 S5 x: D + N51系统紧急事故处理原则:4 - y( 3 m511催化裂化装置紧急停工,主要是指切断反应器进料,维持两器或单器流化或闷床处理,控制分馏各处温度、油浆循环,稳定系统维持三塔循环或保持系统压力及液位正常。根据情况采取紧急停工措施,经处理后,可根据当时情况重新组织进料,或按停工步骤进行彻底停工。) ( 6 e* O4 T512催化裂化装置为了防止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事故,操作员必须对紧急停车的操作了解透彻,在发生事故时,准确无误地使用自保连锁系统。自保连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应处于良好状态。; k) g3 k, t& M1 u513处理事故时必须严格遵循下列原则:# G0 9 |5 ; E/ b3 Q: . t513.1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严格执行工艺卡片、工艺纪律所规定的各种指标不可违反,特别是自保投用,必须按规定进行,任何个人都无权违反。$ n8 7 Bv$ P; 513.2任何情况下,正常的停工程序应尽严格遵循,但当事故有继续恶化趋势对装置安全有重大威胁时,应进行紧急停工。$ |1 b; K; Q2 U& q5 O513.3紧急停工反应切断进料,保持两器或单器流化,分馏、稳定保持循环。紧急停工后仍无法恢复生产时,按正常停工处理。p( q+ E& _f% 513.4在任何情况下控制好两器差压,防止油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3 + C; |3 5 n( u5 R n& N513.5在进料情况下,反应温度不得低于480,防止待生催剂带油。当难以维持时可启用反应进料自保。, X) 6 X7 % # S513.6主风或增压风中断时,必须通入事故蒸汽,以防催化剂倒流入机体和防止再生器、待生套筒内死床(不含外取热器)。主风中断时再生器不得喷燃烧油,并密切注意再生床温的下降,再生床温不得低于420,否则迅速卸料。; L) K( g( J* S6 k513.7在沉降器内有催化剂时,必须保持分馏塔底油浆循环,否则应将沉降器催化剂转入再生器关死待生塞阀和再生滑阀。长时间无法恢复油浆循环时,及时卸出系统催化剂。J/ f) 4 X8 Q, l: Z/ p+ 513.8反应切断进料后,控制好分馏塔顶温度防止冲塔和超压,控制好分馏塔底液面防止憋压和油浆泵抽空。6 b( c. % 2 b7 k2 F6 S0 3 I513.9反再系统内存有催化剂时,必须保证各吹扫点、松动点吹入流化介质(风或蒸汽),以防堵塞。/ l+ k5 f$ l9 O. : o513.10发生紧急状况时要及时与公司调度及有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产品不合格时联系改送不合格罐。4 O3 o+ K2 q+ p3 U2 g513.11在任何情况下,油品出装置温度必须控制住,防止罐区发生突沸或冒顶,使事故范围扩大。& 7 c n; q& If5 l513.12自保投用后,应及时到现场检查自保阀动作情况,若有不动作者,则立即现场投用或改手摇控制。 W d! e/ k. C513.13若发生催化剂大量跑损,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