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选择题1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刊杂志d铁路交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准确再认能力。注意时间:近代社会;作用: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在中国报刊比电报电话出现要早。2“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bcd【答案】b【解析】结合重难点讲解,可知可选,但报刊的发展却起不到扫除文盲的作用。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如果此时你在广州,想要最快了解大会的实况,你可以借助的传媒是()a报纸b广播c电视d互联网【答案】b【解析】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广播比报纸要快,故选b项。4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正式开播是在()a南京b上海c哈尔滨d北平【答案】b【解析】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5广播影视的普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家庭生活。关于其普及历程的表述错误的是()a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建成于新中国成立后b与广播和电视相比,电影在中国产生、放映相对要早c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d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答案】a【解析】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6下列现象在中国近代出现,其先后顺序是()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外国电影在中国放映abcd【答案】c【解析】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京津等地开始出现;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是在1896年。7上海这个深受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因5年前世博会的举办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如果世博会上举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a看电视剧b到徐园观看电影c穿上中山装d品尝西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时间为“民国初年”,此时中国的电视事业还没有诞生,故a项错。8(2015成都七中期末)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使人民“开眼界”的是()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1909年、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可知正确选项为b。a项是20年代后出现,c、d项与材料无关,俱排除。97月份是世界杯举行的时间,待在家中的中国居民为及时迅速地掌握世界杯第一手的资讯,并就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好选择哪一媒介()a报纸b电视c广播d互联网【答案】d【解析】互联网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人们上网除了观看节目,还可以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10互联网正在覆盖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关于互联网的作用,正确的有()互联网使世界上的人们共享知识和信息电子商务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 ,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做生意互联网在缩短世界距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网络世界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更大abcd【答案】d【解析】、选项分别从知识提供、贸易往来、加强交流、个体发展方面讲述了因特网的影响。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年份当年创刊总数(种)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种)所占百分比(%)1895年7342.91896年11763.61897年494591.81898年473983注: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姚福申中国编辑史材料二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汤志钧中国编辑史材料三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从1874年到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期国人办报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答案】(1)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体;寿命大多很短;报刊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2)成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变法思想的主要手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客观上提供了借鉴。但维新变法失败后,报业遭受重创。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外纪闻和强学报被封禁后,汪康年、梁启超等创办时务报,力倡变法维新,广泛介绍西方的政教风情,适应了官方“讲求时务”和民间渴求新知的需要,是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影响最大的报纸,发行量创中国报刊发行新纪录。所刊载的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为中国报刊倡导民权之先声。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材料二湖广总督张之洞称其“识见正大,议论切要实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并饬令“湖北全省文武大小各衙门各局、各书院、各学堂”均须订阅时务报。以此为开端,浙江等省上至巡抚、布政使、学政,下至书院山长,也纷纷通告本省官界、学界订阅时务报,致使该报风行全国,几乎无省无之。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汪康年、梁启超等创办时务报的主要目的与报刊的性质。(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时务报“风行全国”的原因。(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