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北京里的声音 听声音里的老北京.docx_第1页
听老北京里的声音 听声音里的老北京.docx_第2页
听老北京里的声音 听声音里的老北京.docx_第3页
听老北京里的声音 听声音里的老北京.docx_第4页
听老北京里的声音 听声音里的老北京.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老北京里的声音 听声音里的老北京吆喝教学设计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 王颖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介绍叫卖声,体会吆喝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语言魅力。过程与方法:理清课文思路,揣摩语言,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吆喝者的乐观,体味民俗文化,挖掘本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二、 教学重点品味京味语言,感受语言魅力,体味民俗文化。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怀旧情怀。四、 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法、批注阅读法五、 信息技术整合点:思维导图、课堂批注、希沃白板的应用六、 教学环节听老北京里的声音(一)走近吆喝 3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自制微课听老北京的声音,介绍老北京吆喝的历史以及吆喝的概念。 教师:大家看完视频,吆喝是什么?学生活动:叫卖艺术教师活动:叫卖的吆喝,还要数老北京的吆喝最讲究,最有味儿。著名作家萧乾是一个一生用“心”写作的人,他用生动传神的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北京的生活风情图画。让我们一起走近吆喝,走进萧乾的心。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设计意图:吆喝介绍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媒体使用及意图描述(交互式白板使用功能):使用视频素材,让学生快速走进北京的文化历史,具有现场感;采用希沃白板的思维导图清晰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重点掌握的内容。(二)感受吆喝 6分钟(这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结构层次)1、教师活动:文章里写了哪些吆喝声?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分钟) 请用红笔圈起出现的吆喝,用波浪线划出表示顺序的句子和词。学生活动:吃的、算命、乞丐生: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一年四季的顺序。(时间顺序)一女生上来进行超级分类,考查学生阅读的收获。2分钟媒体使用及意图描述(交互式白板使用功能):使用希沃思维导图,直观板书;使用希沃课堂活动之超级分类,让学生快速掌握吆喝种类。明确:从早到晚:早上大米粥、油炸果、青菜、花儿 白天百货商店、修理行业 夜晚馄饨、硬面饽饽、唱话匣子、算卦、乞丐一年四季:春天大小金鱼儿、蛤蟆骨朵儿(蝌蚪) 夏天雪花酪 秋天树熟的秋海棠、柿子 冬天葫芦儿、烤白薯教师小结:此时我们不难发现,从早到晚,从春天到冬季,时间像条链子将纷繁的吆喝串在了一起。(时间顺序)2、教师活动:按照吆喝类型我们分为以下这几类。 3分钟商贩:1.“馄饨喂开锅!” 2.“硬面饽饽”3.“树熟的秋海棠” 4.“喝了蜜的大柿子”5.“葫芦儿刚蘸得” 6.“烤白薯哇真热乎”7.“小玩意儿赛活的” 8.“蒸而又炸呀蒸而又炸”9.“卤煮喂,炸豆腐哟” 10.“栗子味的白薯”11.“萝卜赛过梨” 12.“葫芦儿冰塔儿”13.“就剩两挂啦” 14.“一包糖来,荷叶糕”15.“哟,荞麦皮耶” 16.“冰棍儿三分嘞”17. “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算命盲人:“算灵卦” 乞丐:1.“行好的老爷赏我点吃吧!”2.“老太太(那个)真行好没有饽饽赏碗饭。”下面我们来听听正宗京味的吆喝声。播放视频,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吆喝。教师小结:在文章里出现的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迎面而来的久违的纯朴的民俗风情。(白板板书:吆喝,一种纯朴的民风。)听声音里的老北京(三)品析吆喝 15分钟重点突破:(这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品析文章描摹声音之精妙)教师活动: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仔细读一读,哪一句吆喝,让你一听就口水直流?哪一句吆喝,最吸引你打动你?选读课文你最喜欢的吆喝词,并模仿吆喝。(6分钟)学生活动:学生先赏读课文,并在书上勾画圈点作批注写下理由。再起身自由选择组员分组讨论,希沃助手展示学生作品,最后师生讨论交流。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分组,更有效的组合讨论,讨论更激烈热闹,也便于有效检查学生的阅读与反馈情况。生1、2、3品读,分析教师做适当的语言品析指导白板提示:品析语言的方法:口语特色、修辞方法;突出的字;声调变化,合辙押韵,传递信息等方面来分析。设计意图:有效指导学生突破重点的语言分析。生4、5、6、品读、分析播放候宝林及夏平和京味吆喝34秒,播放臧鸿吆喝词里的片段截取卖年糕11秒、烤白薯16秒,让学生真切感受京味吆喝,再进一步品读。媒体使用及意图描述:京腔吆喝片段起到激趣、示范作用。教师做朗读指导,学生模仿视频吆喝。朗读指导:1、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2、 感叹号:强调3、 语气词“哎”“吧”和副词“刚”4、 “儿”字要读得又轻又快。师:虽然没有亲耳听见,但透过这些文字和标点符号,我们就能感受到叫卖声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富于变化。设计意图: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模仿,让人对老北京小商贩又长又短,有高有低,富于变化的吆喝声如亲有耳闻。不仅能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更让学生初步感受老北京小商贩吆喝的北京味儿,初步感受京腔京韵。让人感受浓郁的老北京风情未成曲调先有情。生7、8、9品读、赏析教师小结:诱人的吆喝词,动听的吆喝调,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吆喝人俨然就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艺术家。他们的吆喝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叫卖声,在文中作者把它比作了“声乐”艺术白板板书:吆喝,一种精粹的艺术。附预设答案:教师展示示例:我喜欢的吆喝是“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荞麦皮耶”,因为这一句写出了吆喝人独特的吆喝声,先“哟”的一声吓你一跳,引起你的高度注意,再告诉你卖的是什么,可见这个小贩很讲究艺术性。从“等我站起身来,他“荞麦皮耶”这一句,耶能看出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教师声情并茂示范,活跃课堂氛围)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品析。教师在语音、语调、语速及动作、表情上做指导。预设答案:每一种吆喝的吸引之处。设计意图:教师立足文本,自己先钻研文本,对作品有自己的认识,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才能更有效的引导。(1) “馄饨喂开锅!”这句最吸引我,仅仅五个字,没有一点修饰,吆喝出来后,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2)我喜欢的吆喝是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3)“树熟的秋海棠”告诉我们这是自然成熟的海棠,有别于人工的。不像别人放了催熟剂。(4)我喜欢的吆喝是“喝了蜜的大柿子”,“喝”字用得好,用拟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连心里都是甜的。(5)我喜欢的吆喝是“葫芦儿刚蘸得!”是典型的白话,让人想到这个葫芦肯定新鲜,一定很甜,很好吃。(6)我喜欢的吆喝是“烤白薯哇真热乎”,烤白薯很好吃,拿在手里很热乎,既能用它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吃。北京很冷,鼻涕眼泪都冻成冰了,这时人们要是看到热乎乎的烤白薯刚出锅,迫不及待想去买一个。将北京的“冷”与烤白薯的“热”紧密联系,形成强烈对比。既体现了吆喝的特点,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吆喝的怀念之情。(7)“小玩意儿赛活的”,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把叫卖的小玩意体现得栩栩如生,形容小玩意的逼真。 (8)我喜欢的吆喝是“蒸而又炸,油儿又白搭”,“蒸”和“炸”两个动词写出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表现出制作原料好。语言风趣,琅琅上口,吆喝美在音韵上。(9)“卤煮喂,炸豆腐哟”,一个“喂”和一个“哟”,让我觉得豆腐特香。(10)“栗子味儿的白薯”,借甲物形容乙物,把白薯的甜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11)我喜欢的吆喝是“萝卜赛过梨”,拿梨比萝卜,是一种比较,显得萝卜更甜,让人有想吃的欲望。(12)我喜欢的吆喝是“葫芦儿冰塔儿”(模仿吆喝),它运用了比喻,把葫芦儿比成冰塔,形象地写出了冰糖葫芦“塔”的形状和葫芦的晶莹。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塔”写出了形状,一层一层的,由大到小。(13)“就剩两挂啦”用戏剧性的吆喝,讲究技巧,让人快点去买,你看就要卖完了,肯定很好吃,去晚了就没有了,去了一看还多着呢,买不买呢?来都来了(14)“一包糖来,荷叶糕”,用声调的变化吸引买家,让人感觉独特。(15)“哟,荞麦皮耶”用高低粗细交替的吆喝声,引起听者注意,又幽默风趣,招人喜欢,达到了买卖的目的。(16)“冰棍儿三分嘞”(17)我喜欢的吆喝是“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首先显出这个萝卜很好吃,其次说明萝卜不贵,物美价廉。而且很押韵。(18)我喜欢的是“那时夜里算灵卦算算!”,这句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了盲人的吆喝,也表现了作者对算卦盲人骗人行径的轻视和对封建迷信的反对。(19)我喜欢的吆喝是乞丐凄厉动人的颤音“行好的老爷太(哎)太)吧!”,此句既写出了乞丐行乞的词,也写出了吆喝的调,表现了乞丐的凄惨,也表现了作者对乞丐的同情。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努力使学生与作者、文本形成对话。教师:对吆喝声的细腻描摹,来自作者对吆喝声的一种很深厚的情感。(过渡到下一个板块。)(四)体味吆喝 8分钟难点突破:(这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厚感情)白板投影:1、作者对老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情感?跳读,请找到相关句子,体会这种情感。(2分钟)学生活动:勾画句子,并批注。学生读句子,分析。(3分钟)教师活动:展示几个句子,让全班朗读,并分析,情感提示:寻找关键词。每个句子的相同点,都有表示作者情感的关键词,重点勾画。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预设答案喜爱、怀念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惋惜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自豪吆喝人乐观的生活态度2、学生活动:播放教师自制消音版微课动画卖馄饨的老人40秒,让学生根据画面,展开想象力,试着根据动画场景给动画配音,根据作者所写的吆喝,模仿自创京味吆喝一句,并想象当时场景以及体会吆喝人的生活状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是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课堂生成体验。在感受吆喝和品析吆喝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北京街头,用北方人的视角体会北方叫卖人的日常。教师活动:从吆喝声中你读出了哪些人怎样的生活状态?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在交流中碰撞观点。白板:卑微艰辛 勤劳善良 厚道真诚 忙碌乐观 有情趣有滋味 “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来抒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萧乾北京城杂忆白板板书:吆喝,一种怀旧的情怀教师总结:读吆喝,我们读出了吆喝的韵,读出了老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更读出了他们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吆喝最动人的美丽。这些小商贩没有受过什么教育,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用各种方法,创作出了足以吸引人和打动别人的吆喝。吆喝不仅是广告,也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艺术,从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生活境界,一种人生的哲理。那些走街串巷的下里巴人,那些经常被人瞧不起的普通人,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么,怎样面对人生,怎样面对生活。(五)传承吆喝 6分钟教师活动:视频播放:南宁本土吆喝皮鞋哥的新吆喝,让大家体会本地的吆喝腔。学生活动:说说皮鞋哥吆喝的手法夸张、比喻、对仗、押韵,像歌词一样合辙押韵。声调起伏变化(1.5分钟)学生活动:请你选取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商品,例如代表南宁风味或者广西风味的老友粉、宾阳酸粉、田螺鸭脚煲、粉饺、八仙粉、卷筒粉、牛杂、甜品(绿豆海带、玉米糖水)、螺蛳粉、桂林米粉、辣椒酱、豆腐乳、三花酒等等。创作包括内容、喊腔,可用普通话,也可用自己的方言。(注意内容要符合商品特点,形式独特,新颖,音韵和谐、悦耳上口吸引人,注意语气、语速、语调、重音等)(5分钟)(设计意图:设计吆喝词的训练,重视情感熏陶,努力挖掘语文味,把课堂总结过的“吆喝”创作方法利用起来:修辞、合辙押韵、戏剧化的方式等,引导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