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思考过程一、城市化1.几个概念的区别(1)城市:是指以从事非农业活动和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其主要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化进程:是指城市化的发展过程。(4)逆城市化:又叫郊区城市化,是由于城市人口猛增,规模扩大引起的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城市存在着离心倾向,促使人口、企业的逆向流动,从市中心向郊区或四周扩散。(5)“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滞后的城市化,因此又被称之为“虚假城市化”,以拉美国家为典型。(6)“滞后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2.城市化的意义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二、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工业化是导致近代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工业革命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缓慢,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很低。工业革命之后,城市成为工业生产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加快了地域分工,促使工业和人口在地域上的集中。工业化的发展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工矿城市。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为城市的产业提供了后备劳动者,从而使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所以,城市化通常是指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化。注意: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区别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后果发达国家早缓高大(70%)相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出现人口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晚快低小(33%)不相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很多社会问题说明: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的时间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2.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的表现及原因(1)表现: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市迅速发展,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2)原因: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小城镇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电脑及网络等现代通讯的出现,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电子等高科技工业的布局条件是自然环境和人才技术,不需要依托大城市,工业布局趋向于分散。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1)发达国家起步早:在185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大量乡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到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达到70%左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环境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的现象。(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大部分国家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大都发展速度快,而且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城市发展不合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是因为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4.目前在一些西方大城市,还出现了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郊区城市化,即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工业、资金和技术向郊区分散,使城市区域不断扩大;二是在大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三是实现人口“钟摆式”的移动方式,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达100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这几种人口向郊区的移动方式,尤其是“钟摆式”的人口移动方式,是以高速公路和地铁等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为前提的。5.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基础上。【例题】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年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人)农村人口(亿人)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亿人)农村人口(亿人)城市人口比重(%)19201.15.616.41.510.712.319403.64.842.91.613.610.519604.86.144.03.615.618.819807.94.464.26.225.919.3200011.14.471.62024.445.0(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192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水平_。(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_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在绘图时要找准坐标点,同时要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扶电梯安全员及答案
- 建筑拆除阶段性评估与验收方案
- 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实施方案
- 质证咨询陈述方案论证
- 水泥稳定层施工方案范本
- 数字艺术作品版权保护与版权保护市场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闸门运行工试题及答案
- 初级电工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地热能与天然气联合供热的区域经济影响分析报告
- 建筑公司油画活动方案设计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三)答案
- 《论教育》主要篇目课件
- 银杏内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课件与导学案
-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培训试卷(答案)
- DB11-T 1796-2020文物建筑三维信息采集技术规程
- (完整版)工程流体力学课件(第四版)
-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 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 陕西污水处理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