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时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主预习1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1日,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若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为24小时,叫做太阳日。(4)速度2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图中“”所示。(3)周期: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5)速度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a点1月初最快近日点b点7月初最慢远日点思考北极熊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太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案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造成的,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合作探究读图,回答问题。(1)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判断依据是什么?(2)站在c点的某同学于昨天晚上8:00在天空观察到某一恒星位于上中天,那么今天晚上该同学再观察到该恒星位于上中天应是()a19时56分4秒 b7时56分4秒c20时3分56秒 d8时3分56秒(3)a、b、c、d四点的角速度变化规律是_,原因是_。(4)a、b、c、d四点的线速度分布有什么规律?理由是什么?(5)若e是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人造卫星,则e围绕地球运动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速度相比()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答案(1)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2)a(3)a点为零,b、c、d三点相同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角速度相同(4)dcb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地球自转特点的理解。第(1)题,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图中箭头指向为逆时针所以应为北半球。第(2)题,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1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所以第二天观察的时间应比第一天提前3分56秒,即19时56分4秒。第(3)(4)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处处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第(5)题,e为地球同步卫星,因此其围绕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与地表相同,但其绕地球公转半径大于地球半径,因此线速度比地表大。反思归纳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地轴空间指向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运动周期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太阳为参照点1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时(或1/4分)平均约1/天近日点快(1月初) 远日点慢(7月初)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 670 km/h)向两极(0 km/h)递减平均约30 km/s关系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练习巩固读图,回答(1)(2)题。(1)若图中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答案(1)c(2)a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第(2)题,乙处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上空,可看到北半球的大部和南半球的一小部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自主预习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大小为2326。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周期: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思考我国教师节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南/北)?正向哪个方向移动?答案北半球。向南。合作探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事物名称:a_,b_(度数),c_(度数),d_平面,e_平面。(2)角度c是_与_构成的角度,叫_,可表示_运动与_运动的关系。(3)该图表明了地球的空间形态。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_和_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导致_的相对位置的变化。(4)当太阳光从e侧直射地球时,黄赤两平面交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此时直射_半球。答案(1)北极星66342326赤道黄道(2)de黄赤交角自转公转(3)空间指向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4)垂直南反思归纳黄赤交角的特点特点含义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地轴(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地轴与黄道面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地轴与赤道面夹角90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三个基本不变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两个变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特别提醒(1)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范围。(2)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太阳直射点能达到的最北、最南纬度数。(3)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练习巩固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 b c d(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3)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a日地距离 b黄赤交角c地球自转周期 d地球公转速度答案(1)a(2)b(3)b解析第(1)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黄道面)的夹角,从图中看出表示黄赤交角。第(2)题,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第(3)题,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相等的,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合作探究(二)地球公转轨道图示判读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半球节气为_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为_日。(2)当太阳直射点由b点移动到d点时,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何变化?(3)太阳直射点从a点到再次回到a点的时间间隔为_。(4)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_点时,地球距离太阳较近。答案(1)春分冬至(2)从夏至(b点)到7月初,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冬至(d点),越来越快。(3)365日5时48分46秒(4)d反思归纳地球公转运动图的判读技巧(1)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从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2)地轴北端倾向太阳(或地轴南端偏离太阳)为北半球夏至日图;反之,则为冬至日图。(3)夏至日图位于远日点附近,冬至日图位于近日点附近。练习巩固2015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十八)是浙江海宁观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期。在图中画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用圆圈表示地球,同时画出地轴)。答案见下图。解析此题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确定9月30日时地球所处的位置;第二步确定地轴倾斜方向。图中左侧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点离太阳较近,意味着左侧的点代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右侧的点代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再结合地球公转方向,推断出上方的点代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下方的点代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9月30日处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且距秋分日较近,由此确定9月30日时地球的位置。地轴方向的确定应结合冬至日、夏至日来判断。先在冬至日与夏至日的位置处画一地球,再连接两球心,接着画地轴,使连线在冬至日处指向南半球,在夏至日处指向北半球。课堂小结知识提纲强化记忆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基本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上下两个被固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断的时候可根据此特点进行判读。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课堂检测读下图,完成12题。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d为23小时56分4秒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答案1.b2.d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知其时间应为一个太阳日,比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1恒星日多3分56秒。第2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都相等。a点在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b、c、d三点是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34题。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4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甲点 b乙点c丙点 d丁点答案3.a4.a解析从图中看出p点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11月11日地球在秋分后大约一个半月,故应靠近甲点。5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分析af六处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线速度最大处是_,线速度最小处是_。(2)自a向b水平运动的物体先向_偏,越过赤道后再向_偏。(3)c、e两地所在国家一年之内每天举行升国旗仪式(要求与旭日同升),10月1日到12月22日这段时期c、e两国每天升旗时间最早的是_,5月1日到6月22日这段时期c、e两国每天升旗时间最早的是_。答案(1)df(2)西东(3)ce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在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升旗时间要求与旭日同升,就应该在晨线上,10月1日到12月22日这段时期,c国日出较早,在5月1日到6月22日这段时期e国日出较早。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1下图是一位天文摄影爱好者在某地用连续曝光拍摄的北极星空照片,该照片能证明()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c流星现象 d恒星运动答案a2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两地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大于北京d两地的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上海小于北京答案c解析地球上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上海的纬度较低,所在的纬线圈较长,因此线速度比北京大。3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接近的地点是()a90w,89s b80e,40nc10e,1s d180w,71n答案c解析地球赤道的周长约为40 000 km,即八万里,与赤道位置最接近的为c项。4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bc点的线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c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d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答案d解析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受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两因素的影响,海拔高度相同,纬度位置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读下图,回答56题。5当大家在享受国庆黄金周的时候,地球公转位置在下列哪个点附近()a b c d6从五一劳动节到9月10日教师节期间,地球上太阳直射点()a一直往南移 b一直往北移c先往北移,再往南移 d先往南移再往北移答案5.c6.c解析读图可知处是夏至日,是秋分日,9月23日左右。五一劳动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6月22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下图中ghpq,据此完成78题。7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则角的度数是()a2326 b4652c6634 d不能确定8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