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曳兵(y)鸡豚(tn)数罟(g)洿池(ku)b.宅院(zi)遗憾(hn)桑树(sng)家畜(ch)c.庠序(xing)孝悌(d)颁白(bn)绸缎(chu)d.狗彘(zh)饿莩(pio)归顺(gu)虐政(n)解析:a项,“洿”应读“w”;b项,“宅”应读“zhi”;c项,“悌”应读“t”。答案:d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兵:武器。b.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抢夺。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开仓救济百姓。解析:c项“夺”,强行改变。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耳”,表感叹语气,相当于“矣”;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b项“然”,代词,这样;的样子。c项“如”,动词,像;连词,如果。d项“则”,都是连词,那么。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王好战,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b./c./d./解析:a项分类最为合理。介词,用;介词,凭借;介词,按照;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加以”等。答案:a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注: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寒疾,不可以风风:吹风,受风。b.今天下地丑德齐丑:相等。c.乡党莫如齿齿:痛恨。d.吾何慊乎哉慊:不足,少。解析:c项,齿:年龄。答案:c6.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孟子的治国主张的一项是()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辅世长民莫如德欲有谋焉,则就之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a.b.c.d.解析:是景子的言论。说的是当今君王的普遍行为。答案:a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b.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c.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解析:c项,“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在文中没提及。答案:c8.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2)辅世长民莫如德。(3)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解析:第一个句子:“以”,拿;“岂”,难道;“美”,好。第二个句子:“辅世”,指辅佐君王;“长民”,指管理百姓。第三个句子:“焉”,兼词,“于之”;“臣”,意动用法;“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或“统一天下”。答案:(1)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2)辅助君王、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3)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参考译文: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您如果来朝见,我将临朝听政,不知能否让我见见您呢?”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有疾,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应付来人说:“昨天有王的诏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今天病好了点,急匆匆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您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家去歇宿。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孟子说:“咳!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 (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礼的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不过,它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难道这话没有道理而曾子随便说说的吗?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吧。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王、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 (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王,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首先也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称霸诸侯。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王)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子,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子。汤王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随意召见。管仲尚且不能随意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节选自列女传)9.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乃去舍市傍去:离开。b.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化:教化。c.既学而归,孟母方绩绩:纺织。d.宁能衣其夫子衣:衣服。解析:d项,“衣”,此处作动词用,使有衣服穿。答案:d10.下面的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够体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徙舍学宫之傍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妇辞孟母而求去孟子谢,遂留其妇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a.b.c.d.解析:孟子妻子因孟子不高兴而请求离去,不能体现孟母善教。是孟母迁居到市场附近后孩子游戏的内容,也不能体现孟母善教。答案:c1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孟母两次迁徙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c.孟子因为自己的妻子在家里穿衣不够严整,所以非常不高兴,于是他就离家外出了。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解析:c项理解错误,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内室,孟子也不是离家外出,而只是没有进入内室。答案:c1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2)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实词和句式。“立名”,树立名声;“广识”,增长见识;“是以”,因此。“所食”,生活的技艺,指纺织等;“不为则为”,不是就是。答案:(1)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2)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参考译文: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道:“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领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集市的近旁。孟子又学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就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道:“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长久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成人,学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的学问),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君子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啊!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作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君子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啊!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子的母亲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自己的房里可以不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有不住在别人家里的规矩。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孟母于是叫来孟子对他说:“礼节说,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有尴尬的时候。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孟子于是道歉,挽留他的妻子。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三、语言表达1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