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游恒山记背景知识 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游恒山记背景知识 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游恒山记背景知识 语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游恒山记背景知识 语文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恒山记一、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名弘祖,字振之。明南直隶江阴马镇南阳岐人。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出生在今天江苏省江阴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卒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但他对八股文、经书等不感兴趣,常读一些山经地志之类的书,渐受影响,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壮游山河的志向。他的壮游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鼓励儿子“志在四方”,甚至“为制远游冠,以壮其行色”。 徐霞客的旅游勘察大致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万历三十五年到崇祯八年(16071635),因老母健在,不宜远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先后西到华岳,南游九鲤(福建境内),北游盘山(今平谷、蓟县之间),又南访罗浮(广东境内)。这一时期,出游的时间较短,所游之处也是交通较方便的地方,出游目的偏重于游览名山大川,带有“访胜”的性质。游恒山就是在这个时期。 第二阶段,是崇祯九年到十三年(16361640),这是他长途跋涉艰苦旅行的时期,足迹由浙、赣、湘、桂的平原、丘陵、山区,直到云贵高原的深山峻谷、人迹罕至的荒僻地区。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志在探索自然奥秘。这一阶段有了更多的科学考察因素。 他从二十二岁起,直到五十六岁逝世时为止,三十四年的时间,在一不受当时政府的委派,二没有国家的任何资助的情况下,只身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徐霞客在旅途中,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当天见到的听到的都详细记录,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总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坚持写日记。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记录。经过他的实地考察,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游,徐霞客经过考察,弄清楚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那里曾经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现象,在桂林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乳等地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现象的记录。后来,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是我们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的宝贵文献。这是他在三十年的科学实践中,以惊人的毅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朴实的文字,记下行履所至,观察所得。徐霞客注重实践、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得到后人的崇敬。徐霞客一生的成就,集中在他的游记里。这部巨著内容丰富,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的沿革和风土人情等等,无所不记,而且详尽真实,分析精辟,文笔优美,引人入胜,成为一部优秀的科学文献和文学作品。可惜,霞客所记散失较多。他逝世后,他的朋友收集到部分遗稿,辑为徐霞客游记问世。后来,他的小儿子又访得旧本参校刊行。清乾隆四十七年编入四库全书。近代更广为发行,版本较多。据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三年版,全书十卷,每卷又分上下卷,实为二十卷,四十多万字。它是研究我国历史、地理、民族风俗和游记文学的珍贵资料,为国内外所注目。 这部巨著,是徐霞客在旅途中用日记形式写成的。他白天登山涉水,夜间握笔作文。有时一天步行百余里,晚上野居露宿,在破壁枯树下点起油灯或燃起枯草,抖擞精神,把当天的考察收获及时记录下来。在西南地区,环境日益艰苦,他的写作热情却与日俱增,坚持着“走笔为记”,一天中常写千余字、甚至几千字的,可算得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言书了。 徐霞客的写作态度是十分严肃认真的。早年他曾经批评从前的地理书“多以承袭附会”;以后在盘江考一文中,又嘲笑有些人“不辨端末巨细,悍然秉笔”的轻率态度。对于要写的事物,总要经过实地观察、弄清始末端详。至于范围较广、比较复杂的问题,则调查得更加周密,并参阅前人论述,综合分析研究,反复推敲,悟出道理,然后落笔。所以,他的记述,绝大多数做到无证不信,提出的见解也有独到之处。关于怒江、澜沧、红河的流向,他怀疑一统志的记载不准确,为了得到明证,他于崇祯十二年四月,从保山到腾冲。再从腾冲到顺宁、云州,往返四月,沿途深入调查,广博考证,并访问群众,最后证实了三江分流入海,才写入游记。至于他写江源考、盘江考一类专文,则更是经过长期调查研究的精心之作。 徐霞客写书,非常注重内容的真切翔实。他说:“得趣故在山水中,岂必刻迹而求乎。”所以他下起笔来,朴质自然,不事雕饰,不讲浮泛的话,也无夸大之言,句句精细切实。例如他描写地形,从不滥用辞藻,总要精细分析各种地形的不同形态,选择精确的语言来表达。他在鸡足山成第二章“名胜分标”中,把鸡足山的所有地形,分作峰、岩、洞、台、石、岭、梯、谷、峡、菁、坪、林、泉、潭、瀑、涧、温泉等十七种,可见他观察入微、分析精细的功夫是相当深厚的。 他的文章,在真实的记述中又有丰富的想象和浓厚的感情。他描写祖国河山,不是采取“隐士”式的超然欣赏的态度,而是处处流露着热爱、惊喜和向往的感情。他在描写福建九祭的奇景时,就情不自禁地说:“数里之间,目不能移,足不能前”,把自己的情感和祖国河山融为一体了。正因为这样,他能深入到山川景物的本质中去,抓住它们总的特征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特征,用秀整的词语,表现出景物的生命气息,创造了很多自然界的艺术形象。所以,他的作品抒情性很浓,感染力很强,使一山一水一洞活现于读者眼前。他的游黄山日记,以热情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千岩竞秀、松涛云海的壮丽图画;游雁宕山日记,则着重描绘了“峰峰奇峭,离立满前”的奇峭景象;而游天台山日记,写的是“荒草靡靡,山高风冽”的另一番景色;他在游九鲤湖日记中,清秀地描写了九漈之间“万马初发”“澄碧一泓”“玉龙双舞”“瀑流交映”“颓波突浪”等不同奇景。他把广西桂林的江上奇峰比作“青莲出水”,称阳朔周围是“碧莲玉笋世界”,对石灰岩形成的圆锥形山峰则描写为“石峰离立、分行竟奋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即使所谓“不毛之地”的腾冲等地区,他也热情地、传神地加以描绘,把祖国河山勾画得壮丽妖娆。因此,不少文学界人士认为,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地理书,而且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继承和发展了自水经注以来的游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徐霞客可称得上是一位奇人。他的奇处在于他在地理科学上的杰出成就和贡献,徐霞客游记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二、关于恒山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北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号称 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晋、冀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山高为五岳之冠。恒山以道教闻名,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以后的历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圣。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现在飞石窟内的主庙,是始建于北魏,又经过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可惜后来遭到破坏,所剩不多。恒山,作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恒山以自然景色美而著称,历来有恒山18景之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金龙峡,居于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这里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这里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时,杨业父子在这里以险据守,抵抗外族的侵入。金龙峡内,悬崖中腰有古栈道盘绕,名为“云阁”。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秘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苦甜井在恒山半腰,两井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井;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尽,可供万人饮用。唐代时,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恒山松,风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