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里山纪行(第一课时)一、目标导航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了解美如画的阿里山风光;2学习游记中移步换景的写法;3理解作者以彩笔描绘祖国大好河山,激发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因,重点:了解美如画的阿里山风光,学习游记中移步换景的写法。二、预习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风靡() 山岚() 谛听()骤然()静谧() 幢顶() 红桧()参天()(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 ,江苏如皋人, 代 家, 家, 家。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教师,南通师专中文系教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被阿里山美丽景色深深吸引,甚至震撼了心灵。回国后写下本文。2二读课文,找到文中两个推进行文的过渡句,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句子或短语。据此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三读课文,探究阿里山风光美在哪里,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美文摘要: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第2题。(二)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第3题。阿里山风光的美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4-9段,小组讨论,给阿里山的各个景点起个名字。(可采用“形容词+景点名称”的形式给每个景点命名,即:“ 清澈 的 水潭 ”的形式。) (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移步换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采用这种写法。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讨课文。1作者笔下的神木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2开头一段并没有写阿里山美景,是否偏题?写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景,有什么作用? 3作者并没有看见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他会遗憾吗?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4从台湾人搞旅游的独特方式做法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五)总结全文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1)风靡( ) (2)莽莽( ) (3)山岚( )(4)谛听( ) (5)幢顶( ) (6)禅的世界( )2解释下列词语。(1)接风洗尘:_ (2)思古幽情:_(3)堪称:_ (4)亭午时分:_3在下列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叠词。(1)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_的、_的、_的。 (2)它真像一_绿地毯,_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3)树干都是湿_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4课文第7小节中引用的唐诗“入云深处亦沾衣”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二)课内阅读一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1这一段运用“_”和“_”这两个比喻来写潭水的_和林区的_。2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_,这是一种_的手法。二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3作者连用三个_,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_反衬_。4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作者采用_手法,运用流畅而节奏鲜明的文字,强调林区的_。5这一段文字以有声反衬_,营造一个“静谧的世界”,收到了“_”(填一诗句)的艺术境界。三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6“不知谁哼起高山青”句与文章开头唱高山青相呼应,以歌_,以歌_,首尾呼应,浑然一体。7“整个游程”是指_。8“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意思,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9作者在整个游程并没有看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六、课后作业:阿里山纪行(第一课时)二、预学导学1(1)读准字音。风靡m山岚ln谛听d骤然zhu静谧m幢顶chung 红桧gu参天cn(2)文学常识积累 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2过渡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行踪:台北松山机场嘉义阿里山站一片林区幽径曲路神木下山分段:第一部分(1),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第二部分(29),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10),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3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又有古式风味古典文化的感觉,潭水清澈,林区宁静,路径曲幽,森林无边,青苔厚密,神木历史悠久、巨大神奇、坚韧挺拔,不仅抒发了作者对如画美景的赞叹之情,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的赞扬,还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愿望。三、课堂互动探究(四)再读课文,深入探讨课文1作者抓住神木的巨大、悠久、巨创来写,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的风风雨雨,它的精神就是台湾人民精神的写照,所以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推而广之,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第六小节“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第八小节“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这两句话可以看出。2不偏题,这一节围绕中心,陈述两岸人民各自喜爱的歌曲,说明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3不遗憾,作者游览阿里山不是为了看“美如水”的姑娘,而是美如画的风光。整个游览的过程中,作者确实被阿里山的风光陶醉了。全文的内在线索是歌曲高山青,一线贯穿,首尾呼应。4生态旅游,景点文化建设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四、课堂练习(二)课内阅读1明镜 水墨画 清澈透亮 迷人风光2由衷的赞美之情 融情于景 3比喻 声(有声)静(无声)4反复 宁静5无声 此地无声胜有声6起 结7旅游阿里山8好像 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器人操作员初级面试题集
- 2025年食堂会计招聘考试题集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评价50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员考试安全生产知识题库
- 2025年爆破员安全员技能考核题集
- 2025年宠物推拿AI师笔试模拟试卷
- 2025年无人机植保初级考试易错题解析
- 课件aoe教学课件
- 2025年宠物店宠物健康档案管理考试题
- 2025年导游笔试bi备冲刺题
- 扬州树人学校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熔炼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 郑州市第四中学英语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百变扭扭棒》大班艺术课件
- 2024年高考数学精准备考策略
- FZT 73013-2017 针织泳装行业标准
- 银行安全生产案例
- chemSHERPA CI:AI的制作方法说明资料
- 软件开发功能验收表
- 电力各种材料重量表总
- 完整版公司开户章程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