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评(b)(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词,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产生可追溯到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摆脱按曲拍谱词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宋词的发展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不仅俘其国主,掠其财富,而且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四方执艺之精者皆籍中”(文献通考乐考)。宋太祖赵匡胤更在“杯酒释兵权”时,劝开国的武将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置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或竞蓄歌伎,或流连坊曲,竞相填写新词;朝野上下,均以能词为荣。宋初的词人,作品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这期间,王禹偁的点绛唇,清隽旷远,优美明快;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胸襟空阔,雄杰俊逸,别有韵致;林逋的作品,以及欧阳修的采桑子等清隽、疏朗、质朴、自然。它们或掀两宋词的帷幕,或开豪放词的先河,使人读之如闻空谷足音;或具有敦煌曲子词中某些民间词的风味,使人耳目一新。但是,无论内容或形式,对两宋以及后来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李煜和柳永的词作。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尤其是成为阶下囚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被称为“神秀”之作(人间词话);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复堂词话),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宋代许多词人,范仲淹渔家傲气魄宏大、苍茫浑成的风格,柳永词大开大合、寄托感慨、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辛浑然一体、气象阔大的豪放词风,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语出明净、宛转天成的特色,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无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萧瑟清晨,或是“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的暮霭初收,“怒涛渐息,樵风乍起”的秋浦江上,“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的残照楼头,都情景交融,在景色描绘中凝聚着词人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像柳永那样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同时做出巨大贡献的全才,在中国的词坛上是绝无仅有的。虽然苏轼以他那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为宋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北宋的词坛却始终是婉约派的天下。这与宋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耽于安乐”,几乎是贯串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因此,即使是在豪放词波澜衍漾、滚滚向前之时,婉约词仍能有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姜夔、吴文英、王沂孙三大派,他们虽然风格迥然各异,但都宗周邦彦为师,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1.下列对宋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词虽源于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但直到晚唐、五代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b.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宋初的词作都是自然清新的小令。c.宋词由小令发展到慢词,柳永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景色描绘中凝聚着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扩大了词的题材。d.豪放派的词虽然有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但始终没能一统词坛天下。解析:b项,原文说宋初的词作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c项,柳永几乎没有扩大词的题材范围,他的贡献是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d项,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是说苏轼的,不能用来说整个豪放派。答案:a2.下列关于宋词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归纳,错误的一项是()a.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b.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c.“耽于安乐”,几乎是贯串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d.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蓄歌伎,填写新词,均以能词为荣。解析:c项是讲整个宋代是婉约派的天下的原因。答案:c3.下列对“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b.代表李煜词最高成就的是他成为阶下囚后创作的那些“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的作品。c.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思想境界都可与曹雪芹、屈原在文学史上并立。d.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杰出成就对宋词影响深远,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曾从他那里吸收营养。解析:c项理解不正确,文中只是就艺术成就而言,谈的是“艺术境界”而不是“思想境界”。答案:c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7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选自宋史,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虞允文当国当:主持。b.期一月飞虎营栅成期:满,整。c.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干实:真实才干。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子钱:利息。解析:b项,“期”,约定期限。答案:b5.下列对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b.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c.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d.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解析:这段文字的断句,要注意结合下文“帝嘉之,进一秩”理解,意思是: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答案: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解析:c项,“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原文写他建造飞虎营、赈灾等事情,都表现了其政治才能。答案:c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解析:这两句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的含义。“乐”,喜欢;“数”,屡次;“愈”,更加;“夺”,改变;“始”,开始;“榜”,张榜;“通衢”,大路;“配”,流配,发配;“籴”,购买。答案:(1)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2)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成,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两块,没有两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拿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像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祐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89题。(8分,每小题4分)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注: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兰桡(r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8.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解析:这三句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答案:这三句专写离愁,词人极写“折柳赠别”的习俗:“几经攀折”,暗喻人间离别之频繁;“憔悴楚宫腰”,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屡遭“攀折”之柳衰弱不堪,如同楚王宫中宫女的细腰,实际上是抒写饱受折磨的离人憔悴之态,突出离愁之深重。9.“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解析:词末以“独自凭兰桡”结尾,表现离人孤独之悲。其描绘的画面和表现的情感可以从“独自”“凭”两词体会。答案: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雨霖铃)(2),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答案:(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4)气吞万里如虎(5)莫道不销魂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再婚之初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有删改)1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b.文章第一段中的“凄冷”既包括词人创作时“冷冷清清”的环境特征,又包括词人愁苦的内心世界;将“凄冷”上升到“美”的高度,就还应包括读者感受词人内心而获得的一种凄美。c.文章叙述、阐发议论结合完美,叙述人物经历身世,为阐发做铺垫;作者议论阐发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美”的内涵,指斥造就这尊“美神”的乱世。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e.国家不幸,词人不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解析:b项中,“冷冷清清”应该是词人用意象创设的情感氛围,是艺术情境,不是“创作时的环境特征”。c项中,文章作者议论阐发的意图在于揭示“美神”的内涵,而非指斥这个造就“美神”的乱世。答案:bc12.简要分析下列句子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意义。(4分)(1)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2分)(2)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2分)解析:题目要求分析“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意义”,因此要紧扣表现李清照的形象的作用分析。第(1)句是细节描写,表现了这句话对李清照的打击之深;第(2)句采用了化用诗词语句的手法,表现了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答案:(1)通过想象,以可观可感的动作写出了人物内心遭打击时的状态,形象地写出了人物孤独的情境。(2)化用词人词句,借典型词句、典型情境简笔勾勒哀愁的形象;以“总能看到”来表达对人物的感情,强化人物形象特征,突出形象意义。13.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好处。(6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鉴赏,文中的反衬有:早年的幸福与晚年的孤苦,世道的艰难,世人的不解与李清照的理想生活等。这样写的好处要围绕塑造形象分析。答案: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着。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14.文章开篇说“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请简要探究分析,这个“愁”有哪些具体内涵?如此评说有何意义?(6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探究。此句处在文章的开篇,有总领下文的作用,文中主要写李清照丧夫、漂泊、孤独、寂寞之“愁”,这样评说又有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这是探究的关键点。答案:“愁”的含义:思念心上人而不得的闲愁,是一种甜蜜的愁;国破家亡,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熄灭带来的痛苦之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无人倾诉的孤独之愁;不被理解、不被接纳、不被认同的孤独之愁。意义:使愁情笼罩全篇,为全文奠定了悲情的感情基调;以“愁”字总揽全文,开启下文。四、写作(60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奥地利弗兰兹卡夫卡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提示:这是一道言论类材料作文。从句子结构看,材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分号之前为一层意思,是说“此生的快乐”是“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分号之后是另一层意思,是说“此生的痛苦”是因“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而产生的恐惧引发的“自我折磨”。审读这则言论材料,可以在整体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上,扣住其中的核心关键词“快乐”“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恐惧”“痛苦”“自我折磨”,及其次关键词“此生”“生命本身”,根据其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来选定立意的角度,并提炼出所写作文的中心主旨,来阐发这则言论给予你的启示与感悟。例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蒋英反复品读卡夫卡的这句名言,我联想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权协议:电影剧本素材授权使用合同
- 2025版血友病症状解读及护理指南
- 重读《论持久战》的时代背景、主要观点及现实启示讲稿
- 2025版银屑病常见症状及护理原则
- 7月新员工讲课
- 2024年上半年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选调生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山辅助驾驶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 完整版外伤包扎止血习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必刷】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离散数学》大作业参考答案
- 精神科常见病小讲课
- 今年夏天二部合唱谱
- 2024年乳腺癌筛查培训课件
- 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 招标书模板带附件
- 养成整理错题的好习惯主题班会课件
- 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
- 幼儿园大班结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 《常用急救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