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何必曰利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孳孳为善(z)孟轲(k)千乘(shng)b.徒弟(t)迁徙(x)跋涉(sh)c.薄荷(b)耀目(yo)万籁(li)d.滂沱(tu)青霭(i)夜宿(xi)解析:b项,“徙”应读“x”;c项,“薄”应读“b”;d项,“宿”应读“s”。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谋取。b.二王我将有所遇焉遇:契合,投合。c.怀利以相接接:交接,交往。d.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徒:弟子。解析:d项,徒:类。答案:d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b.河东凶亦然c.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d.吴广以为然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代词,“这样”。a项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表示应答,是的;d项为形容词,正确。答案:b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2)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3)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答案:(1)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将去谒见楚王,劝说他使他停止战争。(2)做臣下的人存有追逐私利的念头来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追逐私利的念头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追逐私利的念头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最终完全抛开仁义,心怀追逐私利的念头来互相对待,这样而不使国家灭亡的,是没有的。(3)要想知道舜这一类人跟跖这一类人的差别,没有别的,只是“为利”和“为善”的差别啊。二、阅读鉴赏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甲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乙文)利可言乎?曰: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欲可言乎?曰: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言而不以礼,是贪与淫,罪矣!不贪不淫,而曰不可言,无乃贼人之生,反人之情?世俗之不喜儒以此。孟子谓“何必曰利”,激也。焉有仁义而不利者乎?其书数称汤武将以七十里百里而王天下,利岂小哉!(宋李觏)两文都围绕“利”是否可言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填空。孟子的态度是;其理由是。李觏的态度是;其理由是。答案:孟子的态度:利不可言理由是:言利会误国李觏的态度:可以言利理由是:谋利是人之常情6.从辩论技巧的角度看,甲文运用了假设分析的方法,达到的说理效果;而乙文画曲线句则达到了的说理效果。答案:陈其利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使其自相矛盾)7.下列各句中,与孟子观点相近的两项是()a.守真志满,逐物意移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c.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d.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解析:b项,意思是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与孟子的“后利先义”不符。c项,意思是修正自己的内心,等待时机;保持自己的节操,约束自己的物欲,不是讲的“义利”观。答案:ad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2)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答案:(1)但如果以义为后、以利为先,那么大臣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2)人不追求物质利益就不能生存(生活),为什么不能谈利益的事!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解析:b项,渝:改变,违背。常用成语“矢志不渝”中“渝”即为此意。答案:b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解析:c项都是表顺承。a项,介词,“向”/介词,“同,和”;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d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答案:c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公之本也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b.c.d.解析:句是管仲列举的伤害齐国民众的情状,句是号召百官实行改革,是区别对待自己国民和别国国民的措施。答案:a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解析:c项,“表达了反对意见”错,管仲回答说:“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却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并非反对成就霸业。答案:c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解析:(1)句要注意状语后置句,先调整再翻译,“惧”,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害怕,恐惧”;“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另外省略成分要补充。(2)句要注意“改”“则”“正”等词的意义和句意上的假设关系。(3)句要注意词类活用“霸王”和第二个分句中的“事”,都是名词作动词。答案:(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参考译文:桓公问管子如何治理百姓,管子回答说:“凡治理百姓,必须知道他们的疾苦,并且要用德惠使他们有所思虑,(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子回答说:“诚信并且行仁政,严肃并且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说明。”管子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俗语说:舍掉性命也不肯改变,就是诚信;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就是行仁政;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肃;诚信而谦让,就是有礼。”桓公说:“好啊!”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来定时会盟天下诸侯,可以做到吗?”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的方法是怎么样?”管子回答说:“国君治理好国家之事,家长治理好家族之事,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联,俸禄互相补助,那么百姓就相互亲和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百姓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让他们在国内施教,百姓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的方法。”桓公坐在他的位子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不仅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吧?”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您想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却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我哪里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说句话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的道理,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您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当前收税却很重;百姓很怕死罪,当前刑罚政治却严酷;百姓很怕劳顿,国家发动劳役却没有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担忧饥饿;宽缓刑罚政治,百姓就不害怕死罪;发动劳役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怕劳顿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祭祀给先君才行。”第二天,全体朝臣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在百官面前确立了法令。近处的使他们看到忠信,远处的使他们看到礼义。这样施行了几年,百姓归附桓公,就好像流水一样了。三、语言表达1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教育技术是一种系统方法。它以对人类学习和传播进行的研究为基础。它根据这个基础确定目标。这种方法是用来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总体过程的。答案: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以人类学习和传播进行的研究为基础而确定目标,来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的总体过程的系统方法。(或者:一种根据以人类学习和传播进行的研究为基础而确定目标,来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的总体过程的系统方法叫作教育技术。)15.(2014安徽高考)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在全国七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 600份。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布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