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找回对汉字的热爱张颐武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得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受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须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选自新湘评论2013年第24期,有改动)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汉字”作用的一项是(d)a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c汉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d汉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解析:题干是“汉字”作用,d中却是“汉字造字有六法”,答非所问。2下列做法不属于“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措施的一项是(b)a领悟汉字本身的意蕴,体会汉字的形之美、意之美和声韵美。b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c掌握汉语、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d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推出重视汉字读写的电视节目。解析:“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说法错误,应适当去做,且正确使用汉字。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b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c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便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d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解析:“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错在不仅限于这两者,以偏概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岁余,征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即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阁訚衍衍,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4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为人严重有威严重:严肃持重b洛阳令身出案行 案行:巡视c北虏遣使奉献和亲 奉献:进贡d还之足示中国优贷 优贷:富庶解析:d 项“优贷”一词,意为“宽大”。5对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b“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防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解析:典边:“典”有“主持镇守”之意,“典边”在此文中意为“镇守边疆”。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b袁安执法严明,宽厚仁慈。在做楚郡太守处理楚王英阴谋叛乱的案件时,他把那些没 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逐一上奏,救出了四百多家人。c袁安清正廉明,爱惜名声。袁安任河南尹,政策号令严明却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 人,他的言行感动激励了很多人,在朝廷上下很有名气。 d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只有袁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解析:c 项“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错,原文“然未曾以臧罪鞠人”中的“臧罪”是“贪污受贿之罪”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_(2)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_答案:(1)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大意2分,“坐”“及”“遂”各1分。共 5分)(2)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大意2分,“谲诈”“厌”“既”各1分。共 5分)参考译文: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祖父袁良,学习孟氏易(孟喜著),汉平帝时,因明经而被举荐,做了太子舍人;建武初年做了成武县令。袁安年轻时继承祖父袁良的学问。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当时天降大雪,积雪很厚。洛阳令外出巡视,看到百姓都清扫积雪出来,还有讨饭的人。走到袁安的屋前,见没有(可以)行走的路,以为袁安已经冻死了,便派人清扫积雪,进门却看见袁安冻僵躺在床上。洛阳令疑惑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出去呢?”他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少食缺吃,所以不应该去求别人。”洛阳令认为袁安贤达,于是就推荐他作孝廉。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能处理复杂案件,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一年以后,袁安被征为河南尹。政令非常严明,但从来没有因贿赂罪来审讯人。他常常说:“凡做官的人,高则希望当宰相,下则希冀当州牧太守,在圣明之世禁锢人才,这是我不忍心去做的事。”听到这话的人,都很感动,并勉励自己要廉洁奉公。袁安在职十年,京师的政纪很整饬,他的名声深得朝廷看重。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然已经和亲,而我们又前往掠夺他们的土地,北方的单于认为我们欺负他们,谋划着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以此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议而不决,各持己见。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第二年(86),袁安代替第五伦做了司空。章和元年(87)他又代替桓虞做了司徒。(二)古代诗歌阅读(17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蝶恋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柁。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8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什么特点?(5分)_答案:通过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簌簌无风花自堕”,写暮春花谢;用“柳老”写柳絮快要落尽的时节,“柳老”就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等景物,表现了暮春时节百花凋谢、将入初夏的特点。9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6分)_答案: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化用典故(前人的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借景抒情。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少无适俗韵,_。_,_。羁鸟恋旧林,_。_,_。答案:(1)性本爱丘山(2)误落尘网中(3)一去三十年(4)池鱼思故渊(5)开荒南野际(6)守拙归园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清兵卫与葫芦 (有删减)志贺直哉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眼前一亮,看见一件东西,把他吓了一跳。原来路边背海一带都是摊户,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作葫芦了。“这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有好一会儿没有看清楚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因为他热衷得这么厉害,所以他每次上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水果铺、旧货店、粮食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过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他心头发着跳,问了:“这个葫芦卖多少钱?”“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作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要卖就算五块钱吧。”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了:“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1)下列对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d)a清兵卫一到晚上就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还将葫芦装到罐子里再藏在火炉箱中,说明他有些担心葫芦会被父亲发现。b清兵卫看到老婆婆的一个葫芦后“心头发着跳”,是因为看到自己十分喜欢的葫芦他内心很激动。c小说运用插叙写法,在教员课堂上发现葫芦后交代学校教员自己的爱好,揭示了教员保守顽固的心理性格,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d校役没有扔掉教员没收来的交给他的葫芦,却将它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可见校役也觉得这个葫芦很不错,心里很喜欢。e清兵卫用一毛钱买回的葫芦,几经辗转,最终卖出了六百块的高价,这一情节的安排可说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当中。解析:选a得3分,选d得2分。a项“有些担心葫芦会被父亲发现”错误;d项“校役也觉得这个葫芦很不错,也很喜欢”错误。(2)分条概括这篇小说的基本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6分)_答案:(6分) 清兵卫喜爱、热衷于葫芦发现并买下好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葫芦变卖高价清兵卫放弃葫芦,改变爱好 (答对一点给1分)(3)文中的清兵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请简析这一人物形象。(6分)_答案:(6分)对葫芦专心痴迷。比如把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看成葫芦,又比如每次走过挂着葫芦的店铺,他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欣赏眼光独到,有天赋。从葫芦最终被辗转卖出高价可以看出眼力不凡。被权威压制,畏惧权威。比如教员来家访时“吓得什么似的缩成一团”,又比如父亲生气地砸碎葫芦时,清兵卫“脸色发青,不敢做声”。(每个要点2分,只有答案要点而没有列举内容说明只能给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4)小说最后写到父亲对于清兵卫新的爱好“又在开始嘀咕了”,试探究这一结尾在全文中的作用,并且简单谈谈你对清兵卫遭遇的感想。(8分)_答案:(8分)暗示清兵卫的爱好可能又一次被迫放弃,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空间。爱好可能再遭扼杀,孩子的个性被强制压抑,增强了悲剧意味,升华了主旨。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答对一个要点2分,感想给2分)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b)a铁道部撤销后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投资没有缩减,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市场化运作有利于提升铁路的盈利。b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铁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客运企业根据旅客出行特点做了精心安排,准备了充足运力,尽量避免各地出现旅客滞留情况。c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核心内容在于是否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d深圳9中在每班特设两个心理情报员,搜集同学的心理,定期向老师汇报,以便老师及时掌控学生心理动态。解析:a、搭配不当,应是“提升能力”。c、一面对两面。d、成分残缺,应是“搜集信息”。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c)a李晨一大早来到了市中院大门口,只见高大的审判庭门前蹲着两只大石狮子,他拾级而上,来到门口;门口的警卫两眼直视着他,李晨犹豫着往里张望。只见大门里很深很深,看不清什么,不禁暗暗感叹侯门似海。b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c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认为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d有时提起笔来,突然就忘记了某个字的写法,连一些成语的意思也变得莫衷一是,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解析:a侯门似海: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邃。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b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c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d莫衷一是:形容很多人之间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