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七课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课堂实录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走近作者,了解背景。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关于题目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二、指导朗读,整体把握。【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学会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学生大声朗读,选一学生读、学生齐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二)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掌握重点词语:(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 (4)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 全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三、合作交流,研读书信。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意在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感情。】1、有人评价这篇小短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画中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2、短文中的山川之景美不胜收,作者是怎样写出普通的山川之美的呢?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3、也有人评价本文“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你朗诵诗中描写山水美景的句子,体会整齐的诗歌形式,品味语言特色。 明确:句式整齐,语言凝练,对偶修辞,朗朗上口。 品析:将、乱、欲、竞,体会语言凝练,表意丰富的特点。 4、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景物的共同特点?关键词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点明中心。5、作者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沉醉山水的喜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 课堂小结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只有区区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他状写的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文章清秀隽雅,如诗如画。表露了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布置作业1、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积累几句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 2、借鉴本文写景的方法,以雾为描写对象,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总-共谈山水特色:美分-具体描绘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