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1章 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1章 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答案】c【解析】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2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1.6%2.6%0.1%0.6%1.8%1.1%*指不含墨西哥及其以南国家的北美洲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b欧洲经济发达,死亡率较低c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比北美洲的三倍还多d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非洲【答案】c【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北美地区的三倍,而总人口远大于北美地区。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abcd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a埃及b德国c中国d印度【答案】3.d4.b【解析】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零时,人口总量达最大值。德国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似,目前呈负增长状态。(2015南开中学高一检测)读下列图片资料,回答56题。5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b2013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c2005203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6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建国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b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答案】5.d6.a【解析】第5题,我国仍要维持人口的低出生率水平,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越短缺。图中反映的中心问题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第6题,上述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建国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下降等。建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下降。二、综合题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为成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材料二 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巴西德国尼日利亚中国大陆韩国世界人口年龄中位数42.828.944.315.235.237.928.4(1)表中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的是_。(2)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有向上移动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现状,请提出应对措施。(3)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产生的人口问题有_。【答案】(1)德国(2)继续实施计划生育,维持低生育率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完善社会养老制度,建立健全养老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和经济,解决就学和就业困难。(3)尼日利亚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就业、就学压力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生态环境承受压力大【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值大小可得答案。第(2)题,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说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严重,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夕阳产业。第(3)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应为非洲的尼日利亚,处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就学、就业压力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生态环境压力大。一、单项选择题2011年10月31日是“70亿人口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这个孩子的生日,是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日子,这一天,距60亿人口日不过12年零19天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在日渐老龄化的中国,空巢、失独老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慈善总会表示,已将空巢、失独老人等列入关爱救助对象。结合下图,回答12题。1甲、乙、丙、丁四类国家中,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是 ()a甲 b乙c丙d丁2“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1.c2.a【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出丙国的自然增长率最高,超过了30,人口的增长速度快,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就会突出。第2题,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甲国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老龄化突出,导致“空巢家庭”现象明显。(2015江西南昌高一检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34题。3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i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b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c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答案】b【解析】i阶段出生率在不断上升,死亡率则在不断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处于加速阶段。从o开始,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在下降,主要是受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4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对江西近十年产生的影响是()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b出生人口性别趋衡c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d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答案】b【解析】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女孩子的数量会增加,出生性别比趋于平衡。单独二胎政策,直接的影响是青少年的数量会增加,对老年人口数量增减没有直接影响。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5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a现代型和原始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现代型6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bcd【答案】5.b6.b【解析】第5题,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结合图例读图不难看出a区域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b区域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c区域属于低出生、低死亡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第6题,其影响因素是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卫生水平高,使死亡率降低,人口文化素质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使出生率降低。(2015山东潍坊)下图为“某国甲、乙、内、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a甲b乙c丙d丁8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a甲乙丁丙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d丁甲乙丙【答案】7.b8.d【解析】第7题,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图中四个时期对应的二率间的线段长短即为死亡率的大小,显然死亡率最小的是乙时期。第8题,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向“高低高”型继而向“低低低”型转变,转变首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是出生率的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下降。据此分析图示信息可知,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丁甲乙丙。二、综合题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60%;1559岁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将从“十一五”期间的500多万人提高到800多万人。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材料二材料三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1)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_。(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约14.5亿,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这是为什么?(3)根据材料三,请说明我国在本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会带来哪些人口问题?试说明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现代型(2)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老龄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人口呈负增长。(3)特征:青少年儿童比重降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缓慢,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